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建筑科学   2篇
自动化技术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提高地下结构震害风险判决的科学性和智能化水平,提出一种基于证据理论的地下结构震害风险信息融合方法。在地下结构震害风险智能监测的基础上,根据震害风险融合原理,构建基于智能监测和专家判决的地下结构震害风险融合模型。遵循证据理论的原则和模型规则,构造统一的地下结构震害状态空间和风险概率表达方式,建立风险融合证据框架,确定判决规则,设计风险融合证据模型组件。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有效提高地下结构震害信息诊断的可信度,充分显示了该融合模型组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地下工程震害风险体系中属性冗余问题,提出了一种保证分类识别精度和关键要素为前提条件的地下工程震害风险体系粗集约简方法。遵循地下工程震害风险体系设计的基本原理,提出了震害风险体系约简的分类需求和分析机制,应用粗糙集方法描述地下工程震害风险体系中的属性依赖度和重要度,构建地下工程震害风险体系最小属性约简的非线性优化模型,并将其转化为遗传进化过程中最佳适应度个体的搜索问题,改进遗传种群的选择、交叉、变异、精英保留机制,使得算法既保持整体优化特性,又具有较快的收敛速度。实验仿真表明,该方法能快速有效地求出地下工程震害风险体系的最小约简,为粗集方法在地下工程震害问题中的深入应用建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3.
以区域灾害系统理论为指导,综合分析地下工程震害风险的不确定性特征与内涵,给出震害风险处置的整体性、重要性、层次性及多模型与方法集成运用原则,概念性探讨地下工程地震灾害风险体系,揭示孕险环境、承险体、风险因素、风险事故、风险损失等属性及作用机理,建立基于安全系统工程的地震作用下地下工程风险分析基本程序,设计地下工程地震灾害风险全过程评估与管理模型,提出了基于集成化管理和全寿命管理的地下工程地震灾害的动态集成化风险管理模式,将地下工程震损风险管理的动态性和集成化统一起来,进一步丰富了地震作用下地下工程风险管理理论,为地下工程震损风险管理的研究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针对地震作用下国防工程易损特性模型计算和仿真实验的需要,设计和建立了基于模块化和风险集成管理机制的地震作用下国防工程损毁风险分析系统。以区域灾害系统理论为指导,围绕致险因素、孕险环境、风险介质、控制机制及承险体等元素的相互作用、交互、影响,辨析国防工程震害损毁机理和风险体系,提炼、概括和抽象国防工程震害损毁风险结构、功能、以及状态的演化特性和表现,建立其系统分析基本流程和集成框架,确立一致和权威的国防工程震损风险系统模型和仿真推理公共起点;着眼风险模型时序执行和软件优化需求,给出了地震作用下国防工程损毁风险分析系统的模块化逻辑结构和功能设计,研制系统软件。案例表明,系统交互性良好,为有效分析国防工程震害易损性的本质问题提供了模型服务平台和仿真实验工具。  相似文献   
5.
为科学、准确、快速、智能化评价工程围岩结构状态,设计和实现了一种基于可拓物元理论的围岩结构风险评估模型组件。从工程围岩结构风险的可拓物元评估模式出发,建立其物元结构和风险域空间,集成变异系数和熵值信息的组合赋权方法,改进工程围岩结构风险评估模型和风险偏向判决;遵循可拓物元模型的本质思想和关键概念,着眼模型智能化执行和用户可视化操作需求,提出了工程围岩结构风险评估组件的设计方案、体系结构和功能构成,研制了基于窗体界面线程设计的工程围岩结构风险物元算法组件。案例表明,组件式物元模型交互性良好,为有效分析工程围岩结构风险的本质问题提供了模型支持和实验工具。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国防工程震害风险体系内部规律和结构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设计和实现了一种基于解释结构模型的国防工程震害风险分析结构模型组件。遵循解释结构模型的本质思想和工作程序,在确定国防工程震害风险分析体系逻辑关系的基础上,给出国防工程震害风险解释结构模型组件方案,研制基于窗体界面线程设计的国防工程震害风险分析解释结构模型算法组件,求解系统可达矩阵,构建多层递阶的国防工程震害风险结构模型。模型解释了国防工程震害风险体系的神经支撑结构、关键特征等层次关系和功能映射,风险评价的立足点在于“国防工程整体性工程风险”,关键特征包括区域地质环境变异元素、国防工程毁伤评估、国防工程主体结构风险等元素,为研究、探索、完善国防工程震害风险系统设计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