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6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1篇
轻工业   1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13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采用X-衍射分析方法、岩心观察方法和岩石薄片鉴定等方法研究了乔沟湾——西河口地区延长组长9、长10油层组储层岩石学特征,综合论述了该区长9、长10油层组储层砂岩岩屑组分特征、胶结物成分以及砂岩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长9、长10油层组储层砂岩以长石砂岩为主,其次为岩屑长石砂岩、长石岩屑砂岩。碎屑组成上都以高长石、低石英及富含岩屑为特征,岩石的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较高。碎屑颗粒的磨圆度以次棱为主,砂岩主要为孔隙式胶结,其次为孔隙——薄膜式胶结。研究结果对于该区长9、长10油层组储层物性评价和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预测因特网访问人数,为开展网络建设、应用及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分析了实测数据反映的特征,给出了基于灰色Verhulst模型的建模理据和预测分析的详细过程;对模型预测结果进行了分析验证,模型的拟合精度检验指标(C=0.09,P=1.00)达优。检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Verhulst模型对同等实测数据的预测效果优于GMC(1,n)模型 。  相似文献   
3.
邵凯  朱苗苗 《电讯技术》2023,63(5):626-632
神经网络在信号调制识别领域得到了广泛关注和研究。针对现有调制识别算法为提高识别准确率,导致模型尺寸过大、计算时间过长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调制识别神经网络的轻量化设计方案。该方案由信号失真校正模块和分类模块两部分组成。其中,信号失真校正模块通过参数估计器提取相位偏移信息,再经参数转换器对相位偏移进行参数校正,保证信号识别精度;分类模块由一维卷积神经网络(One-Dimensional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1D-CNN)、选通递归单元(Gated Recurrent Unit, GRU)和高斯衰减层构成,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有效提取信号特征,并减少冗余参数量以缩减模型大小。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案与同精度网络相比,平均识别准确率提升0.21%,计算时间缩减到1/3.4,模型尺寸缩减到1/7.77。  相似文献   
4.
针对交互式遗传算法存在用户评价噪声和审美疲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误差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用户认知代理模型的交互式遗传算法。通过构建用户评价噪声模型,形成进化个体动态模糊区间适应值,以刻画用户认知随机不确定性;在用户认知确定阶段历史评价信息基础上,构建误差反向传播神经网络代理模型,给出一种新的适应值估计策略;通过度量均方误差,实现代理模型的管理与更新。将所提方法应用于蜡染风格图案设计,并与其他典型算法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优化进化个体适应值质量、降低用户审美疲劳。  相似文献   
5.
6.
分析计算机基础实践课程在教学环节中的重要性,提出通过调整教学进度、设计实践教学项目、结合实际优化实验内容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等教学改革方式,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实践应用能力,结合常熟理工学院情况,阐述实验教学改革创新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7.
根据研究区140余口井的测井、录井及大量分析化验资料,结合各种相标志,利用沉积相综合研究方法系统划分了本区延长组长6油层组的沉积微相类型,分析了沉积微相与油气分布的规律.研究表明:本区长6油层组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1],微相主要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以及分流间湾等.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垂向叠加,厚度较大,为油气富集的主要场所;通过对砂体展布特征的研究,为下一步的勘探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针对大学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分析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构建的基础和目标,在对不同专业需求和毕业要求进行调研的基础上,从专业角度出发,提出"1+X+Y"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构建模式和分类教学创新模式改革措施以及"N+1"课程考核模式,对于应用型高校提高专业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试图以高岭石为主体材料,制备一类新的有机-无机杂化铁电材料.具体做法是以杂环化合物2-吡嗪羧酸为客体,在高压釜中制备高岭石/2-吡嗪羧酸插层化合物,该产物经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IR)、热分析曲线(TG)表征和铁电性质测试,并通过CASTEP程序计算优化获得可能的插层结构.研究结果表明:依靠体系自增压,2-吡嗪羧酸分子在160℃、10 h条件下可插入高岭石层间,撑大其层间距至1.39 nm,插层率为42.73%;客体分子以几乎垂直方式定向于高岭石层间;该化合物具有室温铁电性和一定的热稳定性(<100℃).  相似文献   
10.
基于Z-Stack协议栈,以CC2530射频收发芯片和DHT22数字温湿度传感器为核心,采用ZigBee无线通信技术设计实现了无线温湿度采集监测系统,并在IAR环境下采用上位机软件以GUI的方式在终端直观地显示温湿度变化情况.主要阐述了系统结构设计、温湿度数据采集流程和图形化界面监测实现.实验表明,该系统实现温湿度数据的采集不但实时有效、可扩展性良好,而且具有极高的可靠性和卓越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