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1篇
建筑科学   1篇
石油天然气   12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榆林气田低产低效井开发分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榆林气田自1999年投入开发以来,产能建设大幅提高,生产规模成倍增长。随着气田开发规模的扩大,气井数量成倍增加,低产低效井的数量随之增加,对低产低效期间加强研究意义重大。以理论知识为指导,利用开发生产资料对榆林气田低产低效气井的地质特征,开发现状,管理制度,下步开发措施等方面予以分析与研究,提出具体建议或措施;寻找榆林气田低产低效井合理的开发方式及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2.
Q油藏为稠油油藏,进入高含水后期开发以后,部分区块层系注采系统不适应的矛盾越来越严重。针对高含水后期油水运动的主要特点,进行油水运动分析研究。其油水运动规律基本上有3种类型:边水、底水和注入水运动。分析结论为边水满足不了油藏开采的需要;生产过程中底水锥进特点比较明显;注水后油井普遍见效造成油层过早水淹。针对这种状况,采取补孔、防砂、卡堵水、转抽等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为同类油藏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3.
在长庆榆林气田采气二厂集气站开展了多管束管柱式气液旋流分离器现场试验,将该分离器与集气站现有的强吸旋流分离器并联安装,将相同气量分别倒入到两个分离器中,待稳定后测试分离器出口露点.试验结果表明:多管束管柱式气液旋流分离器分离后的露点在各种气量配比下均低于强吸旋流分离器露点2~3℃,分离效果明显优于强吸旋流分离器. 多管束管柱式气液旋流分离器可根据气量大小控制分流阀开关数量,使其流速控制在设计流速(4.5~6 m/s)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4.
柱塞气举排水采气技术优化是决定柱塞气举效果的关键,本文根据柱塞气举运动特征,分析了柱塞气举机理,建立了柱塞气举排水采气动态及数学模型,分析柱塞气举影响因素,以柱塞试验后平均日产气量最大化为优化目标,确定优化约束条件,建立设计模型,确定合理的优化方法.通过现场试验验证,试验效果良好,为柱塞气井工艺设计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针对苏里格气田自然间喷气井套压、产气量、产水量呈周期性变化及间歇产液的生产特征,研究了该类气井井筒积液与自然放喷过程,建立了气井参数预测数学模型及生产动态数值模拟,剖析了气井生产规律;进行了泡沫排水和连续油管排水现场试验对比,优选出该类气井连续油管排水方式,该研究对该类气井的生产动态分析具有指导意义,为延长气井的自喷时间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6.
为从微观角度认识特低渗透砂岩的微观孔喉特征,明确制约储层品质和开发效果的关键因素,利用恒速压汞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的样品进行测试,定量表征孔喉特征参数。结果表明:特低渗透砂岩孔隙之间的差异很小,孔隙半径基本分布于70~225μm范围内,峰值在110μm左右;渗透率小时,喉道分布集中,小喉道含量高,喉道对渗透率的贡献也集中分布,贡献峰值大;喉道半径的分布范围随着渗透率的增大而变宽,大喉道含量及其对渗透率的贡献也随之增大。平均喉道半径与渗透率的相关性较好,渗透率小于1.0×10-3μm2时,平均喉道半径的波动幅度大,特低渗透砂岩敏感的根源在于特殊的喉道特征,物性(尤其是渗透率)差的根本原因在于细小喉道所占比例较大。物性(尤其是渗透率)越好,有效孔隙、喉道越发育。微观孔喉特征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喉道的大小及其分布上,喉道决定储层品质,影响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功图计量与工况智能分析技术的技术原理、有杆抽油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泵功图的计算、有效冲程的识别及计算结果的修正五个方面对该技术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重点介绍了功图计量与工况智能分析系统的构建及其拓展的功能,实现了生产数据的实时采集、产量自动计产、油井远程监控、油井故障诊断、动液面实时监测、系统效率实时监测、报表自动生成等功能,简化了流程,降低了投资、减少了用工总量,提高了油田数字化管理水平,为建设数字化油田,实现5000万吨目标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榆林气田上古气藏天然气中含少量的凝析油,早期开发采用的常温分离工艺不能有效地脱除凝析油.在分析轻烃回收方法的基础上,采用节流膨胀制冷、低温三级分离工艺,引进颇尔预过滤器、气液聚结器等高效分离设备,有效脱除天然气中凝析油,分离后外输烃露点满足国家外输气质要求.同时介绍了气田污水凝析油回收工艺及凝析油稳定工艺.  相似文献   
9.
倾斜井筒气液两相流的模型化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倾斜井筒气液两相流动是井筒举升方式优选和生产优化的基础,也是长期以来在理论上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一个问题,不能简单采用垂直井筒加修正系数的方法处理。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认为倾斜井筒气液两相流动的流型应分为泡状流、分散泡流、段塞流、搅动流、环流和雾流,综合前人成果给出了各流型在倾斜井筒的存在条件。提出了雾流的特点及其转变机理、泡状流的新管径条件以及段塞流、雾流压降新的计算方法。通过某油田28口油井35井次的井底流压计算结果的应用表明,绝对平均相对误差7.093%,与计算斜井压降的常用的Beggs-Brill和Ansari模型相比,误差较小,能够满足工程计算的需要,且不存在半?验模型的收敛性和区域性的问题。所建立的倾斜井筒气液两相流动模型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苏里格气田气井普遍具有低压、低产、小水量、含凝析油、井筒压力损失大的特点,为提升泡沫排水采气工艺效果,以降低单位体积泡沫含液量为技术思路,从抗凝析油、降含水率两方面优化泡排剂性能,研发了适合苏里格气井特点的含液量小、液膜薄、稳定的抗油起泡剂UT-8,单位体积含水率降低30%,,减小了泡沫在举升过程中对井底造成的回压。在苏里格气田现场试验7井次,气井产量增加,油套压差平均降低1.85MPa,取得了良好的试验效果,对苏里格气田高效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