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0篇
综合类   65篇
化学工业   61篇
轻工业   568篇
石油天然气   4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9篇
冶金工业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杨建洲  张荣莉  顾玲  王蕾 《中国皮革》2002,31(21):22-24
报导了新型鞣剂 7-羟基全氢化唑并嗪 (以下简称 OX- Z)的合成方法。试验确定合成的最佳条件为 :在氮气保护下 ,将等摩尔量的二乙醇胺在 10℃水浴中缓慢滴入乙二醛中 ,滴加时间 0 .5 h,在 2 0℃水浴中继续反应 1.5 h,产率为 6 2 .9%。 OX- Z对浸酸绵羊皮单独鞣制 ,可使收缩温度升高到 87℃。最佳鞣制条件为 :p H10 .0 ,OX- Z用量 5 % ,鞣制时间 8h。在对 OX- Z与皮胶原的结合类型的研究中证明它们之间是以化学键结合的。  相似文献   
2.
采用络合滴定法,在各种不同的滴定条件下,对铝鞣剂中三氧化二铝含量进行检测,确定了最佳的检测条件.  相似文献   
3.
但卫华  曾睿 《北京皮革》2003,(12):67-72
这里需要顺便提及的是,在制革行业,合成鞣剂与树脂鞣剂是有区别的。合成鞣剂是指一类由芳香族化合物经过缩合而成的缩合物.树脂鞣剂是指以某些单体为主,通过定的合成方法聚合而成的一类能够与革纤维结合.或与已经结合在革纤维上的某些鞣剂分子结合或在革纤维之间进行填充的高分子物质。有的教科书或学术专著已经将树脂鞣剂归八合成鞣剂一类。有关鞣剂分类的问题不属本文讨论的内容,此处恕不赘述。  相似文献   
4.
聚合改性对铬鞣猪皮热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热重法(TG)、微商热重法(DTG)和IR法等,研究了聚合改性过程的不同单体组成对改性猪皮热行为的影响。发现并证明丙烯酸(AA)的改性猪皮中,在538K左右出现的热失重效应为聚丙烯酸的脱水成酐反应所为,考察了成酐反应随AA中和度、多组分改性等因素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5.
本主要介绍了恶唑烷系列的特性,同时也对恶唑烷鞣剂的种类、合成、应用以及和皮纤维的结合机理作了比较详尽的阐述。  相似文献   
6.
以提取于马桑皮的植物鞣剂为原料,与铝盐进行绵羊酸皮结合鞣制,优化鞣制工艺并建立基于马桑皮鞣剂的植铝结合鞣制方法,对鞣制后皮革性能及鞣制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马桑皮鞣剂用量为酸皮质量的15%、Al3(SO4)2•18H2O用量为酸皮质量的20%、渗透pH为4.0、结合pH为4.5的条件下,皮革收缩温度可达110.5 ℃。皮革表观性能良好,增厚率为82.2%,抗张强度为10.0 MPa,撕裂强度为52.5 N/mm,断裂伸长率为76.8%,优于橡椀植物鞣剂结合鞣制的皮革。鞣制后皮革胶原纤维变粗,形成紧密的网状结构。马桑皮植物鞣剂能充分渗透至皮革胶原纤维中,并与其产生氢键交联。在结合鞣制时,铝盐与皮革胶原纤维中结合的单宁类成分产生络合,使交联作用增强,从而显著提高成革的热稳定性能和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7.
以聚丙烯酸和氯化铝为原料,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出丙烯酸树脂,再与铝离子配合,生成了一种配合物鞣剂,采用化学分析、红外光谱、差热分析、紫外光谱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鞣剂是聚丙烯酸与铝的配合物,而不是聚丙烯酸与氯化铝的混合物。  相似文献   
8.
皮革专利     
张洁 《西部皮革》2014,(8):46-49
<正>专利名称:非金属鞣剂专利申请号:201180053322.7申请日:2011.10.25公开号:CN103201396A专利公开日:2013.07.10专利权人:科莱恩金融(BVI)有限公司通过非金属鞣剂生产鞣制皮革、外皮或裸皮,所述非金属鞣制包括在鞣制浴中,用鞣制剂(A)鞣制软化的生皮、皮或裸皮的步骤,所述鞣剂(A)为包含磺基的二氯二嗪,选自式(I)或式(II)或式(III)的化合物以及它们的两种或者更多种的混合物,其中R1表示氢、甲基、甲氧基、苯甲酰基、萘甲酰基、单-或二(C1-4烷基)-氨基羰基、C1-8烷氧基羰基或氧基-单-或低聚-(C2-3亚烷氧基)-羰基;R2-(SO3M)n表示式a)或b)的基团;R3表示氢,d-8-烷基,d-s-烷氧基;m是1或2;n是1或2;以及M表示氢或碱金属阳离子或铵阳离子,所  相似文献   
9.
<正>栲胶SM(SM TAN)淡黄色精细粉末,可单独或混合用于鞣皮,可完全取代合成鞣剂或部分取代植鞣剂。赋予皮革紧实、丰满的效果。无裂面等强度之虞,是经济、环保、安全的植鞣剂。荩爱贝坦ID(置换单宁)独有舒展粒面和紧实粒面的功能,不造成部位差,增加出尺率,适合打蜡、纳帕、磨砂等品种。荩爱贝坦VG(特殊植物单宁)改性植物单宁,特殊的丰满柔软度,毫不影响染色,可以做白皮,保持植物鞣的特性,有特别的选择填充性。  相似文献   
10.
Traditional chrome tanning technology is still widely used today. In this technology, chrome shaving as well as chrome contained effluent in tanning and retanning processes is a big issue in the industry. Wet white tanning technology has been gaining in importance in recent years, but in general, the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of chrome-free tanned leather is not comparable with that of chrome tanned leather. In the present work, chrome-free tanning and chrome tanning are combined in a reversed procedure, which produces leather with chrome tanned leather quality without chrome tanned leather waste problems. In this procedure, a special amphoteric organic compound, no pickle, no salt chrome-free tanning agent TWT was used to tan delimed hides (no pickle) making wet white with shrinking temperature at 80-85 ~C. Then, new method called reversed tanning further process the wet white into chrome-tanned crust. In this reversed method, retanning, fatliquoring and coloring processes were carried out before chrome tanning. This technology eliminates chrome waste issue in tanning, shaving, post tanning processes. The chrome contained effluent is only concentrated in the last chrome tanning process. The leather made with this technology has complete conventional chrome-tanned leather quality. In this way, chrome leather quality without chrome waste problems was achieved. So, it is a new clean tanning technolog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