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17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12篇
建筑科学   5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1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7篇
一般工业技术   11篇
自动化技术   1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大多数现代化城市中,寻找停车位非常令人头疼。对此,城市规划者们已经作出了反应,他们加大了车库规模。但是,车库越来越大并不一定就是好事,因为除了缺少适合的、成本有效的地皮以外,停车场还会常常存在不易找到空位(或存放的车辆)、废气排放、换新风及驾驶人安全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以寻找可反映驾驶人心理负荷的交通冲突识别指标及基于该指标的交通冲突识别方法为目的,通过比较分析明确了冲突刺激与瞳孔直径的相关关系,针对原始GSA(gravitational search algorithm)识别方法仅可搜索最优解的缺陷并面向交通冲突识别要求提出了基于瞳孔直径的GSA-T交通冲突快速识别方法.撞固定物冲突验证结果显示GSA-T方法的对比次数和识别时间均比枚举方法少,证明GSA-T方法具有较低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的优势,可满足交通冲突识别和道路安全评价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为了合理确定城市道路人行横道处的照明指标,保证驾驶人对过街行人的有效视认,进行了驾驶人夜间视认距离试验研究。分析了过街行人数量、状态(静止或运动)及衣服颜色对驾驶人夜间识别距离的影响,以及不同车速条件下驾驶人夜间视认距离随平均照度的变化规律,构建了驾驶人夜间视认距离-平均照度-车速关系模型。基于驾驶人夜间视认距离与反应制动距离间的安全行驶判别条件,提出了城市道路人行横道处平均照度的计算方法,并给出了实际案例。研究结果表明:当单个过街行人静止且衣服颜色较深时,驾驶人夜间对其进行视认最为困难;驾驶人夜间视认距离与平均照度呈正对数相关,与行驶速度呈负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4.
日前,韩国KTF公司提供的基于移动RFID技术的安全出租车u—Station服务通过内嵌在手机上的RFID读写器可取得出租车的基本信息,如驾驶人基本数据、车辆号码等,并将取得的出租车个人数据传送到搭乘者的家人或朋友的手机上,以保障搭乘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汽车100%正面碰撞事故中驾驶人应急姿态对损伤的影响, 根据实车碰撞试验数据, 建立“车辆驾驶舱-驾驶人-约束系统”MADYMO仿真模型, 并进行有效性验证。利用建立的仿真模型, 定位假人并调整参数, 进行车速为64 km/h的100%正面碰撞, 先后对临碰撞时驾驶人的4种典型应急姿态进行碰撞仿真, 然后对比分析驾驶人头部、胸部加速度以及损伤值。结果表明:在几种典型应急姿态下, 驾驶人处于缩回姿态时, 其头部会与方向盘发生直接接触, 造成严重损伤, 而胸部受安全带约束, 损伤差异不大; 而在临碰撞驾驶员保持正常坐姿时, 驾驶员损伤最小, 此时约束系统可达到最佳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了限制油耗,一些汽车制造商在其新一代车型中应用了“启动/停止”(Start/Stop)功能。当汽车停下来时,这些创新的系统关闭发动机;而当驾驶人的脚从刹车踏板移向油门踏板时,就自动重新启动发动机。这就帮助降低市区驾车及停停走走式的交通繁忙期时的油耗。  相似文献   
7.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成熟发展,汽车网络已经跳脱以往仅局限于车内的限制,逐渐向车外发展。藉由新兴的车内通信、车间通信、车路通信以及车外通信,相关单位纷纷着手于车载资通信(Telematics)在先进行车安全应用的研发,期待能大幅提升现有行车安全系统的功能,以降低驾驶人/用路人生命与财产的损失。  相似文献   
8.
驾驶人考试电子签章技术的应用包括驾驶人体检认证联网、考官电子认证及签章以及考试过程档案电子化。通过驾驶人业务管理系统、网上报名约考系统、电子评判设备、考试监管系统等信息化手段的实施,极大地推动了驾驶人考试过程的信息化。但这些系统间数据传递还停留在手工签字、纸质传递的状态。为此拟开发综合认证平台。通过RFID技术、DES加密技术、数字水印技术并对已有系统进行整合,实现驾驶人考试过程的整体信息化。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海底隧道纵坡坡度变化对驾驶人脑电信号的影响,通过开展实车实验,运用脑电仪、坡度记录仪及录像机等设备,采集车辆通过海底隧道变坡区时,驾驶人的脑电信号及海底隧道纵坡坡度数据.选取脑电信号功率谱与脑电功率为参量,分析驾驶人经过海底隧道变坡区时脑电信号活跃水平的变化规律;按照不同上下坡对变坡区进行分组,分别建立海底隧道纵坡坡度变化与脑电信号β波功率变化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驾驶人在经过变坡区时,大脑活跃水平明显提升,额叶区是对纵坡坡度变化最敏感的脑区;纵坡坡度变化与驾驶人脑电信号β波功率变化正相关,纵坡坡度变化越小,脑电信号β波功率变化越小,驾驶人心理压力越小,行车安全性越好.  相似文献   
10.
一路宽容     
参加机动车驾驶人科目考试,遇到一道看似简单而又意味深长的选择题:行车中遇到对向来车占道行使,是紧靠道路中心行驶,还是用大灯警示对方,是逼对方靠右行使,还是主动给对方让行?正确答案是:主动给对方让行。主动给对方让行就是宽容对方和对方的霸道,宽容对方就是文明驾驶。从安全角度上讲,宽容对方实际上就是宽容自己。因为,多一点对别人的宽容,自己生命中就多了一点空间。要想生命精彩,就得一路宽容、宽容一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