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6篇
化学工业   63篇
金属工艺   8篇
机械仪表   4篇
能源动力   4篇
轻工业   15篇
石油天然气   4篇
无线电   25篇
一般工业技术   21篇
冶金工业   2篇
原子能技术   3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蒽为原料,经溴化和氰化两步合成了光敏剂9,10-二氰蒽(DCA)。从反应溶剂的选择及提纯方法等方面改进了DCA的合成方法,提高了溴化和氰化反应的收率。结果表明,溴化反应时,控制溴的滴加温度为30℃,收率可达95%;合成DCA时,采用连续抽提法提纯,以DMSO为溶剂,反应中生成的无机盐完全溶解,粗产物不经抽提DCA收率可达74%~75%;而选用N-甲基吡咯烷酮为溶剂,DCA可与溴化铜形成配合物CuBr_2·DCA·CuBr_2,此配合物加热易分解,DCA收率达到93%。  相似文献   
2.
本文合成了降冰片二烯和咔唑为侧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并与仅带有降冰片二烯侧基的聚甲基丙烯酸酯进行了光异构化反应的对比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入射光波长小于350nm时,两种降冰片二烯聚合物均发生了光异构化反应;当入射光波长大于350nm时,只有共聚物的降冰片二烯侧基能够异构化为相应的四环烷。利用荧光猝灭实验及化学诱导动态核极化(CIDNP)等研究了咔唑的敏化机理,利用三氟乙酸作催化剂实现了四环烷的  相似文献   
3.
在水-二氧六环混合介质中,对二正癸基氨基苯甲腈(DDABN)分子,在水的体积分数超过0.5后,发生簇集并可观察到双重荧光发射且长波长发射带位置与在纯二氧六环中相近。该发射带被证实系分子内扭转电荷转移(TICT)带。吸收光谱表明DDABN簇集体为J-型。  相似文献   
4.
共轭聚合物/C60复合体系及其在光伏打电池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共轭聚合物/C60复合体系在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引起了化学工作者的广泛兴趣。本文介绍了共轭聚合物/C60复合体系的光诱导电子转移,以及近年来该体系在光伏打电池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本工作对两种不同的2-芳基苯并 唑化合物溶液荧光被四氯化碳所猝灭的机理进行了详细研究,通过多种途径研究表明该猝灭过程具有光诱导电子转移性质,工作还利用此电子转移所形成的活泼自由基来引发烯类单体的聚合,得到了有一定聚合度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相似文献   
6.
半导体TiO2的光催化性能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TiO2作为一种优秀的光催化材料,其在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研究十分活跃,主要是在废水处理、空气净化、癌症治疗以及杀菌消毒等方面。介绍了新颖的光诱导超亲水性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7.
本工作合成了一系列取代的硝酮类化合物。其中部分化合物仅一侧的苯环上带有取代基,而另部分化合物则两个苯环上均带有取代基。研究工作表明:取代基处于一侧的硝酮类化合物,不论取代基是给出电子或接受电子的,均有利于化合物光环化反应的进行。而当两个苯环分别带有给电子及接受电子的取代基形成推拉结构时,则大大减弱了化合物光环化反应的发生。文章对上述结果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8.
本工作研究了化合物13-SO_3Na-DDHA在不同pH的缓冲溶液中的电化学氧化还原行为.实验证明:化合物中羰基的还原电位与pH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其直线的斜率为60mV/pH.并证明了此过程为一步两电子、两质子还原过程:Q+2H ̄++2e=QH_2.DMF作为非质子溶剂,具有很好的稳定自由基的作用.向缓冲溶液中加入DMF后,化合物13-SO_3Na-DDHA为两步单电子还原过程,相应溶液中的光诱导电子转移吸收光谱证实了以上电化学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电子转移光氧化反应与光敏化的单重态氧反应是光氧化反应的两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电子转移光氧化是随着光诱导电子转移反应研究的广泛开展而得以迅速发展的。近年来,与光诱导电子转移反应有密切关联的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可见光催化反应也已成为研究热点。一些过渡金属配合物催化的电子转移光氧化反应也已出现。本文根据电子转移光氧化反应的不同机理,对这些反应进行分类,介绍了不同类型的电子转移敏化剂(包括氰基芳烃类光敏剂、鎓盐类阳离子光敏剂、过渡金属配合物类光敏剂以及有机染料类光敏剂)引发的电子转移光氧化反应,并讨论了各类电子转移光氧化反应中底物的各种活性中间体、反应中氧的活性形式、可能的反应途径以及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含萘脲基多足化合物溶液的稳态和瞬态光物理行为,由于分子内不同足间脲基的相互作用干扰了萘基的π-π叠合,使分子内萘基的激基缔合物生成受到影响,实验表明:由于三足化合物存在着给电子叔胺基因,因此当萘基被激发时,可因分子内的光诱导电子转移而导致荧光猝灭,正因如此,在三足化合物归一化后的稳态光谱中激基缔合物的发光强度很弱,用皮秒级单光子记数技术测得该化合物的瞬态荧光为三指数衰变过程,其中最长寿命的物种,即属于生成激基缔合物后再分解为萘激发态的部分仅占总量的4%,与稳态的结果相一致,工作表明对这类可用作荧光化学敏感器的三足化合物,如利用其激基缔合物的强度变化为其识别外来物种的敏感部位并不适合,相反。如引入的外来物种能影响化合物的分子内光诱导电子转移,进而影响萘基的发光强度,则是一较好的判别外来物种是否已进入主体的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