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970篇
  免费   2821篇
  国内免费   1430篇
电工技术   2050篇
技术理论   5篇
综合类   2550篇
化学工业   3367篇
金属工艺   2804篇
机械仪表   2216篇
建筑科学   6959篇
矿业工程   2307篇
能源动力   1456篇
轻工业   675篇
水利工程   1663篇
石油天然气   3605篇
武器工业   198篇
无线电   1347篇
一般工业技术   2290篇
冶金工业   1724篇
原子能技术   359篇
自动化技术   1646篇
  2024年   58篇
  2023年   290篇
  2022年   706篇
  2021年   817篇
  2020年   977篇
  2019年   674篇
  2018年   642篇
  2017年   921篇
  2016年   1087篇
  2015年   1173篇
  2014年   2426篇
  2013年   1786篇
  2012年   2557篇
  2011年   2619篇
  2010年   2114篇
  2009年   2050篇
  2008年   1570篇
  2007年   2084篇
  2006年   1914篇
  2005年   1699篇
  2004年   1468篇
  2003年   1306篇
  2002年   1213篇
  2001年   1071篇
  2000年   834篇
  1999年   606篇
  1998年   489篇
  1997年   466篇
  1996年   362篇
  1995年   339篇
  1994年   260篇
  1993年   142篇
  1992年   148篇
  1991年   101篇
  1990年   63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2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10篇
  195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解决电子设备高热通量下的散热问题,采用H2O2氧化法对烧结毛细芯进行了超亲水改性,研究了毛细芯表面润湿性对吸液性能的影响。并将改性后的超亲水毛细芯应用到环路热管内,研究了倾斜角度及加热功率对超亲水毛细芯环路热管的换热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超亲水毛细芯的吸液速度增加,吸液时间较亲水毛细芯减小了3.52ms;与普通亲水毛细芯环路热管相比,在加热功率Q=200W时,超亲水毛细芯环路热管蒸发器中心温度降低了约6.0℃,在Q=20W时启动时间与温度分别降低了33s与2.5℃。同时发现超亲水毛细芯环路热管在正重力状态时的运行温度更低,热阻较小,最低热阻仅为0.084℃/W。  相似文献   
2.
刘超  谢荣建  董德平 《化工进展》2020,39(8):2980-2988
为了进一步提高回路热管仿真精度并丰富回路热管实验研究方法,本文对回路热管瞬态传质进行实验研究。使用高精度质量流量计分别对以丙酮、乙醇、丙烯为工质的回路热管进行不同负载功率下的质量流量测量研究。结果表明:启动阶段,热负载10W时,丙烯回路比丙酮回路热管启动快,且两者的温度稳定均滞后于质量流量;稳定阶段,随着热负载功率增大,不同工质的回路热管的平均质量流量均线性增长,而瞬态质量流量则持续波动,其质量流量波动幅度均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质量流量波动幅度会受到气体工质的可压缩性与作用在毛细芯内部上的热量的共同影响。通过频谱分析发现,液相质量流量波动还会受到冷凝器两相区的影响。高热负载下,作用在毛细芯内部上的热量占主导地位,质量流量波动加剧,同时出现周期性大幅波动,且其波动频率随着热负载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3.
4.
本文以喷淋液滴在空气环境下运动特性为工程背景,建立单个液滴在常温、常压空气环境中的动量方程,分析液滴沉降特性、追赶特性及运动轨迹行为。计算结果表明,不同喷淋液滴初始条件下,短时间内存在重力大于曳力和重力小于曳力两种情况,但最终减速液滴均会达到受力平衡状态;液滴离开喷淋头后,垂向位移均迅速增大,液滴粒径越大、初始速度越大,垂向位移增长的速率也越大,达到相同位移的用时越短;液滴尺寸、初始速度相差越大,液滴追赶所用的时间越短,追赶位移越小,液滴尺寸、初始速度越接近,液滴追赶所用的时间越长,追赶位移越大;液滴初始速度越大、初始直径越大、喷射角度越大,横向速度消失越慢,达到的横向位移越大,喷射液滴覆盖的面积也越大。计算结果有助于优化工程实际中喷淋系统的设计与布置。  相似文献   
5.
崔宏伟 《铜业工程》2020,(3):80-82,91
针对漆包机烘炉加热失效形式及产生原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烘炉加热失效的主要原因是加热管损坏及装配异常、催化剂表面粘有金属化合物等颗粒杂质、排废风机转速设定不合理,并对加热管、催化剂、排废风机提出了合理实用的技术措施,为降低烘炉加热失效提高加热效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对于大宗粉煤灰原灰进行分选加球磨机粉磨,同时添加合适的激发剂进行提质,可以生产出不同细度和活性的粉煤灰产品,提升粉煤灰在水泥及商品砼中的用量。介绍了某发电公司的粉煤灰处置现状,在此基础上,对商品砼的粉煤灰性能要求进行了大量市场调研,针对性地给出了该公司粉煤灰的提质方案,最后进行了提质粉煤灰的应用市场和产品竞争力分析。  相似文献   
7.
使用竖直管代替波动管模型开展稳压器波动管竖直管段内空气-水两相逆流限制(CCFL)特性可视化实验研究。实验现象表明:竖直管与上容器接口处的局部CCFL决定了进入竖直管内的液相流量;竖直管内的局部CCFL决定了从竖直管流出的液相流量;两处局部CCFL均随空气流量的增大而增强。在较低气量情况,进入竖直管内的液相能够完全或大部分流出,竖直管内的局部CCFL较弱,上容器和竖直管接口处的局部CCFL在整体CCFL中占主导地位,整体CCFL程度随着上容器液位升高而略有增强。在高气量情况,从上容器进入竖直管的液相大部分或者完全被限制而不能向下流出,竖直管内的局部CCFL强烈,在整体CCFL中占主导地位,整体CCFL特性不受上容器液位变化的影响。通过实验数据拟合得到了新的稳压器竖直管CCFL模型。稳压器波动管CCFL数据和稳压器竖直管CCFL数据基本重合,表明波动管CCFL主要由CCFL-U决定。   相似文献   
8.
为有效预防ZF2803工作面的冲击地压,本文采用多因素耦合分析法研究了初次来压、见方、煤柱、断层、邻近空区支承压力、煤层厚度变化及巷道底煤等7个因素的单独影响区域及叠加效果,确定了7个危险区:中等冲击危险区4个、强冲击危险区3个,给出了相应的煤层及底板大钻孔预卸压措施,工业性应用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了实现大口径光学元件的安全装夹、转运,通过光学元件开槽与不开槽两种装夹方式的分析,得出开槽夹紧转运方式将带来微裂纹、应力集中、成本高等缺陷,提出了利用摩擦力克服光学零件的重力和惯性力的低应力装夹转运方案。通过对光学元件低应力夹紧结构设计,并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得到不开槽装夹方式下,光学元件的最大主应力为1.11 MPa,最大切应力为0.73 MPa,远低于光学元件破坏的强度极限,且受力均匀,无应力集中现象。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引发了网络流量、电信骨干网流量急速增长,使得网络容量的提升迫在眉睫。目前,100G 系统已经商用,超100G系统能够更有效地解决流量和网络带宽持续增长带来的压力,本文主要介绍新型单模光纤的特性以及探讨基于新型单模光纤的传输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