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0篇
化学工业   7篇
建筑科学   24篇
矿业工程   2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6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9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成型方法的优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选取5种乳化沥青混合料成型方法,以劈裂强度为设计指标,通过方差分析及S检验法,在符合现场实际压实过程的前提下,最终确定了最优的成型方法。然后通过试验验证,表明乳化沥青混合料无论是干湿劈裂强度还是二者的比值均满足规范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2.
泡沫沥青及乳化沥青混合料作为最常用的柔性再生混合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由于现行路面设计要求较低及路面所用集料粒径的增大,部分水分会穿过面层渗入到基层,这就要求基层具有良好的水稳性.本试验选取4个沥青含量,采用湿劈裂强度及干湿劈裂强度比两个指标对两种混合料的水稳性进行了比较.通过对混合料成型机理、试验现象及试验结果的分析,得出乳化沥青混合料水稳性优于泡沫沥青混合料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水泥代替矿粉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分析矿粉和水泥在沥青混合料中的作用机理,分别以不同比例的水泥代替矿粉,对沥青胶浆做延度、软化点、DSR、BBR等试验;同时,以AK-16和SAC-16为例,用不同比例的水泥代替矿粉,分别做浸水马歇尔试验、单轴压缩试验、动稳定度等试验,分析水泥代替矿粉后对沥青混合料的高、低温性能和水稳性等性能变化。试验结果表明,以一定比例的水泥代替矿粉可以有效的改善沥青混合料的性能。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化肥与秸秆配施、化肥与猪粪配施、单施化肥和不施肥)下太湖地区黄泥土耕层水稳性团聚体颗粒态有机碳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供试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组成以>2mm和2~0.25mm粒径为主,施肥下>2mm水稳性团聚体显著增加,并伴随2~0.25mm水稳性团聚体明显减少。颗粒态有机碳主要存在于>2mm水稳性大团聚体中,并随着水稳性团聚体粒径的减小而明显减少。>2mm水稳性大团聚体中的POC对施肥的响应较为敏感,以化肥与秸秆配施下该粒径水稳性团聚体中POC的积累效果最为明显。而化肥与猪粪配施则显著增加了2~0.25mm和0.25~0.053mm水稳性团聚体中的POC含量。土壤不同层次水稳性团聚体中POC的来源不同,在0~5 cm表层可能主要来源于作物根茬生物量,而在5~15 cm土层则可能跟施入的外源有机物有关。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济北矿区深部下组煤底板岩石与水相互作用规律,以岱庄煤矿首采面底板5种不同类型岩性的岩样为研究对象,在自来水与饱和食盐水浸泡后并结合自然浸泡与湿–干交替循环浸泡条件下两两组合进行为期52 d的水稳性和相关电导率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根据20个岩样掉渣、表面裂隙、岩样开裂、饱水后强度和崩解等现象统计对比分析,发现不论是自来水还是饱和食盐水在自然浸泡条件下5种岩样的水稳性均相对较好,浸水后基本不崩解,但在湿–干交替循环作用条件下均会发生崩解现象;(2)通过对自来水浸泡岩样在自然与湿–干交替条件下电导率测试,发现所有岩样溶液中电导率增加幅度随时间均表现出比较明显的3个阶段,但同一岩样在不同条件下电导率增加幅度随时间变化具有较大差异性,湿–干交替岩样的电导率增加幅度明显大于自然浸泡岩样的;(3)电导率和岩样质量损失率基本呈正相关关系。研究结果对深部水岩相互作用导致岩石劣化的微观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水泥石灰复合改良膨胀土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南水北调东线穿过的苏北中部地区的开挖渠道和泵站(泗洪站、邳州站和刘老涧二站)都存在膨胀土问题。若泵站地基直接坐落在膨胀土层上,泵站运行过程中可能存在地基土不均匀胀缩变形而引起泵站建筑物破坏问题。在东线存在的更普遍问题是泵站开挖出的膨胀土综合利用问题,如刘老涧二站开挖出8万多m3膨胀土,堆放在现场需要占用宝贵的耕地,而泵站上下游引水渠道的挡土墙后又需要大量符合要求的填土。将开挖废弃的膨胀土改良后作为挡土墙后的填土,是一项综合利用工程,现研究了膨胀土综合改良方法和改良土的力学性质。  相似文献   
7.
在以大掺量湿磨改性磷石膏浆体、粒化高炉矿渣粉为主要原料制备过硫磷石膏矿渣水泥(PPSC)的基础上,以力学性能为导向,设计制备了过硫磷石膏矿渣水泥路面基层材料(PGBM),并对其微观结构及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PPSC含有矿物相石英(α-SiO2)、二水石膏(CaSO4·2H2O)和水化产物钙矾石(Ettringite)3种主要矿物成分;PPSC的矿物成分和微观结构特点影响着PGBM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进而影响PGBM的水稳性,但PGBM与PPSC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增长率保持一致,且PGBM的抗冲刷能力与其无侧限抗压强度发展规律也具有一致性;不同配比的各组基层试件水稳性较好,其软化系数均大于90%;PPSC掺量为5%时,PGBM的7 d无侧限抗压强度即可满足路面基层强度的规范要求,而PPSC掺量为15%的PGBM在28 d龄期时出现无侧限抗压强度下降和冲刷量升高现象,分析原因是由于PPSC内部过量钙矾石的形成导致试件膨胀开裂所致.  相似文献   
8.
王义堂 《山西建筑》2003,29(8):62-63
论述了水泥稳定土所能达到的强度和水稳性之间的关系 ,指出其强度是随着原土的组成以及水泥类型和用量而发生较大的变化 ,对它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土壤加固剂可改善土体理化特性。选择改性钠羧甲基纤维素(M-CMC)为加固剂,以粉砂土为加固对象,研究M-CMC加固粉砂土水稳性及稳定机理。开展不同加固剂掺量下加固土湿化崩解试验进行崩解状态监测和完全崩解系数(CR)测试,结果显示:随加固剂掺量的增加,试样开始崩解的时间延时、崩解产物中粗粒含量增加、悬浮粒减少,CR快速降低,当掺量达0.9%时,加固土样无崩解。进一步对试样的渗透性、基质吸力、抗剪强度、化学组分及微观结构进行测试,结果显示:随加固剂掺量的增加,加固土样团聚体粒径增大、渗透性减小、基质吸力增大、抗剪强度提高。研究成果表明:M-CMC在土颗粒表面产生“包裹效应”、相邻土颗粒间产生“吸附效应”、相隔土颗粒间产生“连接效应”,使得土颗粒由镶嵌点接触转变为面式接触和链式连接,形成网状胶结结构团聚体,从而提高加固土水稳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聚酯纤维掺量与盐分对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影响,制作聚酯纤维掺量为0、0.1%、0.2%、0.3%的马歇尔试件,在SYD-0713型沥青混合料单轴压缩试验机上进行冻融劈裂试验,研究不同聚酯纤维掺量的沥青混合料浸泡在不同浓度硫酸盐溶液中水稳性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硫酸盐溶液浓度相同时,随着聚酯纤维掺量的增加,沥青混合料的劈裂抗拉强度及冻融劈裂抗拉强度比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说明聚酯纤维掺量存在最佳值,为0.2%,此时水稳性最好.在聚酯纤维掺量相同时,水稳性随硫酸盐溶液浓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