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4篇
  免费   255篇
  国内免费   186篇
电工技术   41篇
综合类   216篇
化学工业   38篇
金属工艺   7篇
建筑科学   1202篇
矿业工程   114篇
能源动力   24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349篇
石油天然气   28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1篇
冶金工业   12篇
原子能技术   10篇
自动化技术   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136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154篇
  2011年   155篇
  2010年   140篇
  2009年   127篇
  2008年   109篇
  2007年   146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3篇
  197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云冈矿12#煤层8820、8822采空区出现CO泄漏事件,采用粉煤灰填充,构筑木板墙充填粉煤灰,配以墙体周边注马丽散堵漏;采用灌浆泵进行地面黄土灌浆,实施采空区灭火。通过对采空区自然发火进行综合治理,取得了良好效果,消除了自然发火隐患。  相似文献   
2.
湿陷性黄土具有遇水发生湿陷、承载力大幅度降低的性质,这种性质直接影响到基础的承载力。为了研究支盘桩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中的承载性状,对湿陷性黄土中的3根支盘桩进行预浸水静载荷试验,结果表明,支盘桩荷载—沉降曲线为缓变型,具有较好的承载性能,荷载传递规律与在非湿陷性黄土地基中具有相似的性质,桩身各段承载力的发挥具有明显的顺序性,其结果为挤扩支盘桩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中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对黄土湿陷性指标的室内测定,国内外都借助标准压密仪,采用单线法或双线法进行。由于多种原因,我国各部委编制的试验规程,对采用何种方法,意见尚未统一。本文首先从人工制备结构性黄土的试验成果出发,讨论了黄土的湿陷线问题,认为非饱和结构性黄土存在湿陷线,且该线与饱和结构性黄土的压密曲线重合。从而说明在此简单应力路径下,单线法和双线法是等价的。接着,从日本大阪海成粘土不同室内压密方法得出的试验结果出发,就天然结构黄土,探讨了常规标准压密试验方法的不足,提议采用等应变压密双线法,来测定结构性黄土的湿陷性指标,从而有利于实际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生产子午线轮胎用圆锥式和斜平面式活络模具在制造工艺、使用性能、维修和热传导等方面的差异。认为圆锥式结构更优于斜平面式。  相似文献   
5.
黄土区湿软土层成洞技术一直是水利水电工程及公路交通工程关键难题之一,主要介绍了湿软黄土层成洞技术的几种方法,着重介绍了目前广泛采用的新奥法施工原理,大管棚超前注浆支护的作用和原理以及施工工艺,为今后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参考,对黄土高原淤地坝、土坝除险加固工程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实践表明:超前小导管与大管棚有机结合是黄土区湿软土层成洞的简单经济实用的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6.
山西省万家寨引黄工程北干线输水管线大部分地段通过黄土地区,黄土地基的湿陷性已成为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在湿陷性黄土地区进行工程建设,应查明黄土的工程特性,湿陷性质、厚度、成因及其分布变化,确定场地湿陷类型和地基湿陷等级,并按工程设计的特性需求,进行地基处理等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鄂尔多斯西缘前陆盆地巨厚黄土地区地震采集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鄂尔多斯西缘前陆盆地表层地质地貌极其复杂,有巨厚黄土区、黄土-沙漠区及山前砾石-黄土区,独特的黄土地貌使得地震采集面临着诸多技术难题。根据以往巨厚黄土地区地震采集经验,采用多种方法系统地开展黄土表层结构精细调查,深入研究黄土地球物理特征及激发因素与表层黄土结构之间的关系,优选激发井位和井深,确保了激发效果;采用小道距、三线小线距、高密度空间采样技术,获得了高信噪比、高分辨率地震资料。研究表明,巨厚黄土地区地震采集时应优选激发井位和岩性,合理选择激发井深;坚持多深井组合激发、单井药量不宜过大总药量要大两项基本原则;采用高密度采样技术,提高采集资料的覆盖次数和信噪比。图10表1参15  相似文献   
8.
云台山隧道进口黄土段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防排水、边仰坡支护、洞口加固、洞内超前支护、钢拱架锚喷联合支护等方面详细介绍了云台山隧道进口黄土段的施工技术,总结了该隧道的施工效果,强调了黄土隧道施工中防排水超前支护预注浆、施工监控的作用,积累了隧道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9.
由于试验装置的局限性,非饱和土渗透特性的研究大多未考虑应力对渗透系数的影响。为探讨水-力耦合作用下砂质黄土的渗透特性,自主研制了一套水-力耦合试验装置。采用湿润锋前进法探究了不同初始干密度和轴向力对非饱和渗透系数的影响,得到水-力耦合作用下非饱和黄土渗透性和轴向位移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1)砂质黄土的渗透系数随基质吸力的增大而减小,在不同测试截面处渗透函数曲线出现分层现象;(2)土体的渗透系数随初始干密度和轴向力增大而减小;(3)随轴向力增大,不同初始干密度土柱的稳定渗透系数趋向一致;(4)砂质黄土具有较大的水敏性,在水-力耦合作用下土体结构破坏,导致湿化前后轴向位移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0.
黄土的结构性与其形成过程密切相关,并对其物理力学性质产生重要影响。针对结构性黄土的大孔隙和胶结特性,对DDA算法进行了扩展,将结构性黄土中起主要胶结作用的黏粒胶结嵌入已有的DDA算法中;使用Monte Carlo法和DDA模拟黄土的沉积过程,该方法能够模拟颗粒下落过程中的相互碰撞及摩擦,分析结构性黄土在压缩过程中颗粒的平动和转动规律,由此构建与原状黄土孔隙比接近的微观结构模型;进一步使用扩展DDA对所生成的黄土结构模型进行不同压力下的一维压缩试验模拟,并与室内压缩试验进行对比。发现胶结试样颗粒位移比不含胶结试样颗粒位移小,但整体规律相似;每个颗粒位移的大小和方向不尽相同,但主要以竖向位移为主;在压缩过程中,不同区域的颗粒位移存在较大差异,上部颗粒位移大,越往下部颗粒的位移越小。该研究成果可为从微观认识黄土力学行为提供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