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4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17篇
电工技术   44篇
综合类   162篇
化学工业   435篇
金属工艺   9篇
机械仪表   16篇
建筑科学   289篇
矿业工程   105篇
能源动力   74篇
轻工业   18篇
水利工程   46篇
石油天然气   4篇
无线电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30篇
冶金工业   60篇
原子能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生活垃圾能源利用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报道了城市有机废弃物转化为能源的几种途径。在管式反应器内甘蔗渣裂解气化制煤气以及在高压釜内湿式裂解气化制煤气液体产品,可得到中值煤气。也研究了甘蔗渣二步法糖化和糖发酵,当PH为3.6,酵母浓度为1.33%,乙醇产率可达理论值的64.86%。  相似文献   
2.
In recent years it has been recognised by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nations that there is considerable energy potential within MSW. As a result many countries have established R,D& D programmes to examine methods of exploiting this potential. The IEA's MSW Conversion Activity was set up in 1986 to provide an infrastructure for sharing information and co-ordinating work in this area internationally. This Activity was extended in 1989 and currently a total of 9 nations participate in it.

To cope with the wide scope of the area (encompassing both biological and thermal processing of MSW) the Activity was divided into three subgroups or Expert Working Groups (EWGs). Each of these dealt with a distinct area of expertise:

1. •Downstream effects of source separation and screening of MSW
2. •Sampling and analytical protocols
3. •Landfill gas

In addition to these groups a central secretariat based at Harwell (UK) has provided guidance, established and administered databases of contacts and produced a series of national reports.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achievements of the Activity and discusses work proposed for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3.
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垃圾渗滤液的来源、特性、危害以及国内外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技术概况,着重介绍了目前使用较普遍的生物处理法以及一些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新技术和垃圾渗滤液处理发展的基本趋势。  相似文献   
4.
文中结合垃圾焚烧发电厂烟气处理设计,介绍了干法烟气净化系统设计的主要技术要点及其效果,为垃圾焚烧发电厂烟气净化处理提供了设计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垃圾土的组成成分极其复杂,且具有较强的时空变异性。获得垃圾土准确的承载力与变形特性对后续的大面积填筑土方进行堆山造景及安全的正常运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对其承载力与变形特性的准确确定十分困难,大尺寸平板载荷试验是较为可靠的方法。通过载荷板尺寸为4 m×4 m的大型平板载荷试验,对武汉市某垃圾场内垃圾土层的工程性能进行了试验,对加载过程中板下沉降、板周边地表沉降与板下分层沉降、板周边深层水平位移进行全过程的监测并进行分析,得出垃圾土层的极限承载力和整体变形特性。试验结果显示出垃圾土层在受荷作用下变形较大且影响深度可达10 m,表现为冲剪破坏模式。试验结果对相似的垃圾场堆填改造工程的实施提供了建议,为今后的垃圾填埋改造工程施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针对垃圾渗滤液烟气脱硫体系气液吸收和解吸过程反应复杂的特性,基于经典双膜传质理论,建立了填料塔内湿法烟气脱硫模型,包括填料塔反应器模型和烟气SO2在垃圾渗滤液中吸收并伴随氨的解吸过程的数学模型。模型将系统内复杂的多组分反应分解为独立的离子反应,从而在确定的独立反应的条件下,可使模型的数值求解不依赖于特殊的假设条件以及可变的操作条件。根据工艺研究的实验条件对模型赋初值,结合模型参数估值确定适宜的边界条件,采用Maple 8.0对模型方程进行求解,得到了液膜内各组份的浓度分布特性曲线,以及气相分压、pH值、传质阻力、传质速率、吸收增强因子等沿塔高的分布特性,结果表明模型预测结果和实验结果吻合良好。所建立的模型为本工艺过程和其它湿法烟气脱硫过程的传质-反应现象提供了一个定量的理论分析和工程设计基础。  相似文献   
7.
垃圾焚烧厂渗滤液生化出水混凝处理及其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采用聚合氯化铝、硫酸铝和氯化铁等混凝剂处理焚烧厂垃圾渗滤液生化出水的混凝效果及其模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聚合氯化铝对焚烧厂垃圾渗滤液中CODCr、色度和浊度的去除效果比硫酸铝和氯化铁要好,且投加量相对也较少.在投加量500 mg/L、中性条件下,CODCr、浊度和色度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28.9%、91.6%和77.6%.在不同投药量、pH和搅拌速度下,PAC保持了良好的污染物去除效果,而对硫酸铝和氯化铁的处理效果影响较大.各种混凝剂的最佳投药量与起始CODCr浓度之间的关系可采用指数关系式表达.通过对PAC在各条件下混凝效果的统计分析,采用Matlab优化工具软件,建立了垃圾焚烧厂垃圾渗滤液PAC混凝处理的处理效果数学模式方程,其与试验结果的相关系数可达到0.982,表明建立的模型与混凝处理效果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8.
陈家冲垃圾填埋场地下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垃圾填埋是目前国内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主要方式,由垃圾渗滤液引发地下水环境污染已成为当前主要的水环境问题之一。选择武汉市陈家冲垃圾填埋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区周边地下水布孔取样和监测,分析了垃圾填埋场对其周围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的主要污染因子为Pb、Cd和Fe,且各污染物的浓度与采样深度、井距呈负相关关系。垃圾填埋场产生污染的影响范围主要在距离800m以内、深度小于5.5m的地下水。为进一步了解该区地下水对人体健康危害的风险程度,对研究区地下水进行了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各采样井地下水的总风险值在2.71×10~(-4)/a~7.12×10~(-3)/a,均超过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最大可接受值5.0×10~(-5)/a,主要风险因子为基因毒物质Cd和Cr(VI)以及躯体毒物质硝态氮;其中,Cd和硝态氮所致的健康风险值超标率100%,而Cr(VI)的健康风险值超标率为50%,对暴露人群存在健康危害风险。此外,对男性和女性健康风险值的研究显示,研究区地下水环境中污染物的男性健康危害风险值普遍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9.
吕春华  李亚峰  陈萍 《辽宁化工》2006,35(6):356-358,370
阐述了氨氮对垃圾渗滤液处理效果的影响,介绍了垃圾渗滤液中氨氮的脱除方法、技术特点及工作原理,结合国内外的工程实例,对各种处理技术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0.
垃圾渗滤液污染治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分析了垃圾渗滤液污染治理技术的现状,总结了国内外各种渗滤液处理工艺的特点及处理效果.阐述了垃圾渗滤液处理治理技术的发展方向.垃圾渗滤液处理方向将逐步由传统、宏观的对COD、BOD的处理转向渗滤液的介观性质的研究,以寻找出渗滤液污染的根本原因,从而彻底解决渗滤液的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