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6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2篇
电工技术   7篇
综合类   23篇
化学工业   15篇
金属工艺   7篇
机械仪表   8篇
建筑科学   27篇
矿业工程   350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9篇
水利工程   4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50篇
一般工业技术   18篇
冶金工业   5篇
自动化技术   4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3 毫秒
1.
安俊理 《机械管理开发》2021,36(4):140-141,161
以寺河矿南区回风大巷为工程背景,在分析巷道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通过理论计算分析了锚杆及锚索的主要支护参数,并确定了锚杆及锚索的型号;结合以往的生产实践经验,确定了巷道联合支护方案.实践表明,巷道支护方案合理,可以满足安全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2.
贾雨 《机械管理开发》2020,35(7):37-39,114
针对某矿大断面巷道贯通交叉点处围岩变形严重、应力集中高、影响安全生产等因素,基于相关研究成果和该矿围岩岩性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出不同区域的支护方案。通过现场顶板离层监测表明,该支护方案具有良好的经济效果,具有积极的技术借鉴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4.
石壕煤矿在3采区轨道上山与二113090工作面下巷偏盘大跨度交叉点,采用焊接12#工字钢梁+合抱U型腿点柱+混凝土预制+喷浆联合支护。实践证明,该支护方式可有效控制软岩巷道交叉点的变形,能够满足支护要求。  相似文献   
5.
柳海矿运输大巷返修工程深部软岩支护设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现场调查、室内试验以及理论分析,柳海矿运输大巷支护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总结破坏原因。根据现场工程地质条件、岩石特性和破坏特点,确定软岩变形力学机制为高应力膨胀性软岩,并提出采用预留刚隙柔层支护技术进行支护。  相似文献   
6.
吕连廷  尹保亭 《煤矿开采》1996,(4):29-30,50
文章根据井陉三矿大巷煤柱采区状况及原生产大巷所处的层位,阐述了将采区的运输、轨道下山布置于采空区内,不仅巷道压力小,易于维护,还提高了采区回收率,并对巷道层位选择和距实体煤距离的确定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交叉点巷道在特殊位置维修时,采用“喷网架”联合支护,通过实践,在安全生产中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9.
河南焦煤能源有限公司赵固一矿北翼深部煤层回风大巷围岩节理化严重,在采掘支承压力作用下,矿压显现强烈,表现为两帮收缩、底鼓严重,巷道支护系统失效.针对此问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原岩应力场、采动应力场和支护应力场的"三场"应力分布特征,为巷道高强支护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应用再造承载层巷道围岩控制原理,提出北翼深部煤层回风大巷采用"锚网索+喷浆+注浆+底板鸟笼锚索+补强锚索"围岩控制方案,并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支承压力作用下的巷道围岩变形、塑性区演化、支护受力和主应力差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支承压力集中系数增大,巷道断面收缩率逐渐增加,围岩塑性区由拱形演变为蝶形、蟹形和龟形;锚索在高支承压力作用下将逐步失效,主应力差呈现多峰值现象.工程实践表明,提出的强力锚固支护技术能有效控制围岩的变形破坏,具有较好的技术性和经济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日益严峻的煤矿大巷群冲击问题,以某矿中央大巷复合构造区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监测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大巷群重复冲击致灾机制及防治方法,得到如下结论:(1)中央大巷复合构造区冲击地压是在特定地质环境和工程结构叠加作用下,以静载为绝对主导的自发型冲击;(2)冲击后巷道围岩抗冲击能力下降和煤体应力恢复性增长是冲击地压重复发生的根本原因,没有支护的厚底煤承受高集中应力,成为能量释放的突破口,表现为底煤冲击;(3)采用顶板超长孔水平分段压裂技术对中央大巷复合构造区进行区域卸压,通过压裂,使原本完整较好的坚硬目标岩层内形成数量众多、方位和长度不一的网状裂缝,大幅减弱岩层的整体强度,破碎后的岩层可视为塑性垫层,能起到吸收部分能量和减弱上覆顶板应力传递的作用,使应力由“硬传递”转化为“软传递”,进而降低压裂区域下方煤层的整体静载水平,使其无法恢复到冲击地压发生所需临界载荷,实现了降低冲击致灾风险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