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41篇
  免费   550篇
  国内免费   199篇
电工技术   250篇
综合类   494篇
化学工业   1052篇
金属工艺   102篇
机械仪表   127篇
建筑科学   1293篇
矿业工程   3842篇
能源动力   714篇
轻工业   899篇
水利工程   2646篇
石油天然气   1793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132篇
一般工业技术   325篇
冶金工业   361篇
原子能技术   12篇
自动化技术   146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191篇
  2022年   161篇
  2021年   242篇
  2020年   270篇
  2019年   244篇
  2018年   159篇
  2017年   224篇
  2016年   312篇
  2015年   354篇
  2014年   855篇
  2013年   716篇
  2012年   889篇
  2011年   918篇
  2010年   795篇
  2009年   888篇
  2008年   945篇
  2007年   790篇
  2006年   729篇
  2005年   672篇
  2004年   491篇
  2003年   510篇
  2002年   416篇
  2001年   388篇
  2000年   318篇
  1999年   283篇
  1998年   315篇
  1997年   223篇
  1996年   226篇
  1995年   190篇
  1994年   119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7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文章采用海河流域1980—2018年近40年地下水开发利用资料,分析了流域地下水供水量变化趋势、现状地下水的超采量及其超采区分布情况,总结了由于地下水过度开发利用引发的地下水漏斗、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及地裂缝和地下水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从总量控制、超采区治理、动态监测、建立水资源储备体系等方面提出加强地下水管理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在煤层气排采过程中,渗透率是影响气井产量的关键因素。本文通过分析煤层气排采经验,总经了在气井排采过程中,煤储层渗透率影响因素;并且在不同的排采阶段要采取不同的排采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3.
4.
《煤炭技术》2015,(9):316-319
运用集对分析、灰色绝对关联分析、非线性相关系数Rc和面积差值4种方法,基于AHP法建立拟合度计算模型,计算煤层气井历史拟合程度,以期提高产气量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5.
6.
兰建国 《现代矿业》2020,36(7):13-16
为深入贯彻生态文明思想,促进矿产资源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对招远市展开了金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调查评价,对2018年度数据进行整理和实地核查后,进行了单个矿山评价和多矿山评价,包括矿种评价、地区评价、行业评价。招远市16个矿山实际数据和基准值指标对比显示,单个矿山评价和多矿山评价的达标率均为100%。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金矿矿产资源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调查评价的意义和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7.
地质特征认识对煤层气开发效果起着重要作用。在资源特征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发现煤层气相邻井的产量差异仍较大。排除工程因素后,通过选取8类地质参数,细致比对了保德区块低产井与邻井的参数特征,筛查出其关键因素为煤层微幅构造与顶板封盖条件,其中以微幅构造为主。据此,重新认识并划分出区块新的次生褶皱背斜单元、向斜单元和斜坡单元,获得了不同次生褶皱构造单元的开发特征。结果表明,高、低产井分布与次生褶皱背斜、向斜相关性高达92%。其中:高产井主要分布在次生褶皱背斜变化较缓、呈隆起状的“平台”,且煤层顶板以泥岩、碳质泥岩为主,封盖性较好;低产井主要分布在次生褶皱向斜,同一井台各井开发效果差异表现为从向斜条带轴部—向斜条带内—向斜条带外的煤层气井平均单井产量不断增加,到向斜轴部的距离大于向斜曲率半径73.5%的范围为主力产气区,小于向斜曲率半径40.0%范围为产水主力区。这对煤层气新井部署、生产管理、开发调整等,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9.
中国深层煤层气资源丰富,但总体勘探和认识程度较低,尚未形成较为系统的深层煤层气地质理论。通过解剖分析准噶尔盆地白家海凸起和鄂尔多斯盆地临兴区块深层"超饱和"煤层气井的试气/生产动态,估算原地游离气的含气量,分析了深层"超饱和"煤层气的形成条件。研究表明:①深层"超饱和"煤层气储层中除吸附气外,还含有原地游离气,用常规试气方法可直接获得气流,煤层气的产出不明显依赖于排水降压;②埋藏超过一定深度,在煤阶和温度的综合作用下,煤的吸附能力将随埋深的继续增加而降低,煤层中吸附气的饱和度有增加的趋势,在达到吸附饱和后,出现原地游离气并形成"超饱和"煤层气,盆地深层具有"超饱和"煤层气形成的优势条件;③由于地温梯度和压力梯度的不同,不同盆地"超饱和"煤层气出现的临界深度不同,异常高压和异常高热流可以降低深层"超饱和"煤层气形成的临界深度;④深层"超饱和"煤层气开发具有大大缩短见气时间、充分利用地层能量和累积产水量低等优势,有望成为未来煤层气勘探开发的一个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10.
文中对曲沃县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进行了认真分析,并从思想观念、管理体制、管理模式上提出了问题,为解决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