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27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9篇
化学工业   37篇
金属工艺   24篇
机械仪表   4篇
建筑科学   37篇
能源动力   69篇
轻工业   56篇
无线电   12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冶金工业   1篇
原子能技术   5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决人乳头瘤病毒16型L1蛋白(HPV16L1)为主要靶点的疫苗缺乏肿瘤模型细胞来验证疫苗的免疫效果的问题,构建了一个细胞模型并可以利用此细胞在实验动物体内形成肿瘤,用于以HPV16L1为主要靶点疫苗的验证实验。利用这个模型细胞或肿瘤模型可以在体内外检测疫苗的免疫学性质和保护功效。首先,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的方法获得目标基因HPV16L1的基因序列并连接到载体质粒中,将质粒转染到细胞TC-1后在杀稻瘟菌素抗性压力筛选下获得稳定表达HPV16L1的细胞株。对TC-1和TC-1-HPV16L1两种细胞的生长增殖和成瘤特性进行比较发现,外源基因的加入对细胞特性没有影响。通过体外杀伤实验证实细胞TC-1-HPV16L1能够被HPV16L1靶点疫苗免疫过的小鼠脾淋巴细胞杀伤。实验动物被疫苗免疫后,进行攻瘤实验发现疫苗只对TC-1-HPV16L1组具有保护作用。综上,在本研究中成功地构建了可以检测HPV16L1疫苗的抑瘤效果的模型细胞TC-1-HPV16L1,为HPV疫苗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模型细胞。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18)
文中对近年来相关实验动物肝再生模型的文献进行了系统综述,为阐明肝再生机理及进一步研究肝再生实验模型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7,(14):4-8
目的:探讨Livin对甲状腺乳头状癌TPC-1细胞增殖、凋亡及侵袭的影响以及可能的调控分子机制。方法:构建靶向Livin基因的慢病毒sh RNA载体,转染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株TPC-1,实验分为干扰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组。应用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转染Livin-sh RNA后细胞Livin 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应用MTT、流式细胞仪、Western印迹与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Livin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增殖、凋亡及侵袭的影响。并接种于裸鼠模型中,进一步确定Livin在体内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的影响。结果:慢病毒Livin-sh RNA载体成功抑制TPC-1细胞中Livin m RNA和蛋白的表达;转染Livin-sh RNA后TPC-1细胞的增殖能力受到明显抑制(P<0.01),转染Livin-sh RNA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组的凋亡率分别为(15.72±0.21)%,(4.54±0.13)%和(4.87±0.22)%,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扰组穿膜细胞数明显少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组(P<0.05)。与空白组和阴性对照组相比,干扰组细胞AKT、p-AKT及PDK1蛋白表达量均下调(P<0.05),而PTEN蛋白明显上调(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裸鼠模型结果表明干扰组肿瘤的生长速度、肿瘤质量[(1.11±0.08)g]明显小于空白组[(1.90±0.15)g]和阴性对照组[(2.10±0.12)g]。结论:沉默Livin基因能抑制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及体内生长,促使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凋亡的发生,可能是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来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6,(10):79-85
规律成簇间隔短回文重复(CRISPR)及相关核酸内切酶(Cas)系统是最近发现的一种关于RNA指导核酸内切酶的基因编辑技术,这一技术的发现促进了生物学和医学研究的发展。CRISPR-Cas9系统的简便性使其广泛应用于细胞基因组编辑、动物模型的构建及疾病模型的基因治疗。现就CRISPR-Cas9系统的结构特点、作用机制及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 A16,CA16)是引起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esease,HFMD)的主要病原体之一。研发CA16疫苗对控制HFMD流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了CA16疫苗研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对CA16疫苗中和抗体检测方法、动物模型、重组病毒样颗粒(recombinant virus-like particles,rVLPs)疫苗及灭活疫苗等相关的研发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24):24-25
目的:探讨和评价188Re(铼)标记的锡胶体对恶性腹水动物模型的治疗效果。方法:制备188Re-锡胶体按试剂盒说明书操作,标记率通过色谱法利用放射性薄层扫描仪检测。在体外培养小鼠肉瘤180细胞5×106/0.3 mL注射到ICR小鼠腹腔内建立恶性腹水动物模型。培养3 d后实验组分3个剂量组,分别为188Re-锡胶体37组、18.5组和9.25 MBq/mL组。对照组为恶性腹水小鼠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组、正常ICR小鼠腹腔内注射37 MBq/mL 188Re-锡胶体组和正常ICR小鼠组,每组均12只。注射锡胶体3、24 h和48 h后用γ相机分不同时间采集小鼠腹腔内放射性分布图像,然后收集腹腔积液通过免疫印迹法检测Bax蛋白的表达情况,同时取腹腔主要脏器评价腹腔脏器的组织病理学变化。注射锡胶体后每隔2 d进行体重和生存时间的监测,共观察80 d。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0.7版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生存时间分析采用kaplan meir统计学方法,组间比较采用log Rank方法。结果:188Re-锡胶体的标记效率均为99%以上。注射锡胶体3、24 h和48 h后用γ相机采集的小鼠腹腔内放射性分布图像显示,放射性胶体均匀分布在小鼠腹腔内无腹腔外漏出。188Re-锡胶体处理的实验组与生理盐水处理的对照组相比肿瘤细胞Bax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加;腹腔脏器的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也显示,188Re-锡胶体处理的小鼠与生理盐水处理的小鼠相比,出现肝细胞变性,脾白髓萎缩,中性粒细胞浸润,肠细胞粘连,胃腺体退化等改变。注射37 MBq/mL 188Re-锡胶体的两组小鼠初期与其他各组相比具有体重下降趋势,但随后810 d开始体重逐渐增加,各组间未见明显差异(P>0.05)。188Re-锡胶体注射后80 d生存率分析结果显示,37、18.5和9.25 MBq实验组生存时间分别为(59.0±8.5)d、(63.6±7.1)d、(54.8±7.0)d,与生理盐水组(20.0±1.9)d相比,均明显延长(P<0.001)。结论:188Re标记的放射性锡胶体不仅物理性能好,而且对恶性腹水疗效佳,副反应小,为临床治疗恶性胸、腹水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8.
《Planning》2018,(2)
探讨应用右心室经胸穿刺测压法作为中期筛查是否能提高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末期成功率。本研究将Sprague Dawley大鼠经胸右心室穿刺法测量右心室压,再实施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分流术,术后6周,对实验组大鼠再次测量右心室压,淘汰压力值变化不大的模型大鼠;术后11周,对实验组及对照组进行模型成功率的统计,发现实验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证明右心室经胸穿刺测压法应用于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的中期筛查可明显提高模型末期的成功率,并可作为一种自身前后对照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一种良好的适合进行影像学实验研究的肺栓塞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方法 健康杂种犬20只.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右颈内静脉,置鞘,经鞘置入Swan-Ganz导管,用其球囊栓塞犬的右肺下叶动脉4 h,然后再撤除球囊,使血流再灌注4 h,制成肺栓塞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在缺血前、缺血4 h和再灌注4 h 3个时间点进行肺部CT扫描.最后处死犬,把双下叶肺组织送检病理和电镜检查.结果 成功制作20只犬的闭胸式活体肺栓塞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CT、病理和电镜扫描显示均符合肺栓塞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即渗透性肺水肿.结论 犬的闭胸式活体肺栓塞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可真实模拟肺栓塞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是一种良好的适合进行影像学实验研究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制作一种适合后续去栓治疗的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动物模型。方法8只杂种犬,体外制作动物自体血栓,采用经皮股动脉穿刺入路,选择性插入8F动脉长鞘至犬肠系膜上动脉主干后注入自体血凝块,造影复查直至肠系膜上动脉主干完全闭塞。分别在栓塞后2、4、6和8h于肠系膜上动脉开口部造影复查,观察自体血栓是否稳定,肠系膜上动脉有无自行再通,并经腹部切口探察,取病理活检。结果8只实验犬均成功建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致肠缺血模型。大体观察及镜下可见随栓塞时间的延长,肠管损伤逐渐加重,组内一致性良好。结论采用本实验方法可成功建立适合后续去栓治疗研究的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