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416篇
  免费   7044篇
  国内免费   4023篇
电工技术   22874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6872篇
化学工业   20853篇
金属工艺   11025篇
机械仪表   8601篇
建筑科学   9344篇
矿业工程   3432篇
能源动力   17602篇
轻工业   7575篇
水利工程   956篇
石油天然气   5939篇
武器工业   1098篇
无线电   6139篇
一般工业技术   10274篇
冶金工业   8675篇
原子能技术   1228篇
自动化技术   2995篇
  2024年   839篇
  2023年   3279篇
  2022年   2849篇
  2021年   3660篇
  2020年   3195篇
  2019年   3447篇
  2018年   1392篇
  2017年   2418篇
  2016年   2821篇
  2015年   3622篇
  2014年   7518篇
  2013年   5952篇
  2012年   6783篇
  2011年   6915篇
  2010年   6059篇
  2009年   6463篇
  2008年   6870篇
  2007年   6283篇
  2006年   5595篇
  2005年   5567篇
  2004年   5796篇
  2003年   5618篇
  2002年   5013篇
  2001年   4766篇
  2000年   4268篇
  1999年   3739篇
  1998年   3430篇
  1997年   3319篇
  1996年   2893篇
  1995年   2600篇
  1994年   2373篇
  1993年   2042篇
  1992年   2013篇
  1991年   2024篇
  1990年   1827篇
  1989年   1748篇
  1988年   180篇
  1987年   89篇
  1986年   48篇
  1985年   36篇
  1984年   38篇
  1983年   33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2篇
  1965年   5篇
  1959年   4篇
  195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为研究织物组织结构与复合纱线线密度对织物凉爽性能的影响,将线密度为7.4和9.8 tex涤纶分别与线密度为7.8 tex锦纶反向加捻、并线后作为纬纱,以8.3 tex涤纶/竹浆纤维50/50混纺纱作经纱,设计平纹、二上一下斜纹和透孔组织织物.测试织物的瞬间接触凉感、热湿舒适性能及织物干、湿态升温曲线,并采用凉爽温度指数对织物的综合凉爽性能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6种设计织物的瞬间接触凉感均高于标准,且平纹织物最好,纬纱粗细对瞬间接触凉感影响不显著;透孔织物透气性最好,且在人体出汗的状态下具有较好的导湿散热性能.平纹织物凉爽温度指数最高,最大凉爽温度为2.8℃,综合凉爽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3.
4.
本文从土耳其的电力市场入手,结合土耳其煤质的特点,分析了硬煤和褐煤两种典型的煤质,针对这两种典型的煤质结合实际案例,分别采用煤粉锅炉和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并就锅炉设计及选型给出了建议,对国内电力装备企业开拓"一带一路"市场,支持中国产品走出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6.
反坦克导弹作为击毁坦克和其他装甲目标的武器装备,在国家安全领域具有重要地位.热电池作为反坦克导弹的能源系统,对导弹功能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围绕反坦克导弹用热电池快激活和瞬时高比功率技术,结合热电池电化学材料体系发展历史、现状,探讨了提升快激活能力,提高瞬时比功率输出能力的技术,并对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某炼油厂90 t/h自然循环燃气锅炉燃烧器低氮改造后,运行调整总是不太理想。在40%~90%负荷工况下,出现炉膛和过热器的高温/低温段、省煤器两侧烟气温度(烟温)偏差大,NOx、氧含量及颗粒物排放浓度较高的问题。经过分析,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4个燃烧器配风不均。针对此问题,对4个燃烧器配风进行了优化调整,优化后的锅炉省煤器α/β侧烟气温差较原来减少30℃,炉膛内部两侧温差较原来减少9℃,过热器高温/低温段温差较原来减少40℃/30℃,各侧点温度α侧变化较大,β侧变化较小。NOx平均质量浓度下降了近100 mg/m3;颗粒物质量浓度由16.3 mg/m3降低到5.8 mg/m3。有效地解决了锅炉两侧燃烧偏烧和氧气分布不均匀及NOx、颗粒物排放浓度较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9.
10.
为研究来源于嗜热地衣芽孢杆菌葡聚糖酶与底物的识别机制,本文通过利用分子对接、分子动力学模拟和MM-PBSA计算的方法研究了葡聚糖酶与二聚糖小分子之间的作用机制,试验结果表明,葡聚糖酶与底物的接触数较大并且距离较少,这说明其结合较为紧密;通过能量拆分,我们可以得出,Gly46、Leu63、Gln67、Tyr68、His73、Thr124、Gly125和Gln129是对结合二聚糖的关键氨基酸残基,并且His73和Thr124与二聚糖分子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氢键,这将有助于葡聚糖酶与底物的结合。本研究以期为葡聚糖酶分子结构后续的理性改造和高效利用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