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9篇
金属工艺   1篇
建筑科学   2篇
能源动力   20篇
轻工业   18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2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研究了皮胶原纤维以及胶原溶液经热处理后,再用胰酶、胰凝乳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等非胶原酶进行酶解的特性,用凝胶电泳测定水解物的分子质量及分子质量分布。结果表明:热处理温度超过胶原纤维或胶原溶液的热变性温度后,非胶原酶能够在温和的水解温度下对其进行水解。胰酶、胰凝乳蛋白酶在中性pH值下,对热变性胶原在常温下几分钟之内即可表现出良好的水解作用,而在pH值5.5以下对变性胶原的水解作用微弱;但木瓜蛋白酶在pH值5.5左右却具有良好的水解变性胶原的作用,但其水解时间需要控制在90min以上。不同的非胶原酶对胶原的酶切位置不同,会导致其水解物分子质量分布不同。研究结果表明热-酶处理有可能实现胶原纤维分子质量及分子质量分布的定向调控。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24):36-40
目的:比较胶原酶的不同消化时间,观察所获得的间充质干细胞的数量,确定最为理想的消化时间。方法:分别采用3h、5h、7h的消化时间分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通过传代进行纯化和扩增培养,绘制生长曲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标志。结果:分离出的间充质干细胞贴壁后为梭形,呈平行排列生长或漩涡状生长,并且消化时间为5h时收获到的细胞数量最多;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获得的间充质干细胞均表达CD73、CD105、HLA-ABC,不表达CD34、CD45、HLA-DR。结论:胶原酶消化法从人脐带中分离培养的细胞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并且消化5h收获得的间充质干细胞数量最多,生长状况最好。  相似文献   
3.
抗冻肽是一类可以非依数性降低体系冰点的多肽,在生命体内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理作用。研究搭建了冰亲和吸附装置,并以微生物保护活性为指标,优化了其对猪皮胶原酶解复合物中胶原抗冻肽的吸附条件,同时对分离产物的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胶原酶解复合物浓度为1 mg/mL,吸附时间为10 h,吸附温度为-5℃,吸附次数为2次的条件下,所获得的胶原抗冻肽对微生物的低温保护活性最强。经过冰亲和吸附后,胶原抗冻肽的主要洗脱峰之间的分离效果明显增加,其胶原抗冻肽的分子质量主要分布小于1 000 Da、且富含甘氨酸、脯氨酸和羟脯氨酸。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颈前外侧入路行颈椎间盘突出胶原酶溶解术的优点及临床疗效。方法在CT引导下,采用经颈前外侧入路穿刺进入椎间盘内,继续进针抵达突出物根部注射欧乃派克0.3ml,观察造影剂分布良好,注胶原酶400单位,观察治疗效果。结果20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用此方法治疗后随访3个月~1年,优良率达90%。结论对诊断明确,有适应证的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颈前外侧入路行胶原酶溶解术,具有定位准确、安全、效果好、治疗时间短、痛苦小等优点,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较理想的方法之一,值得推广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卓杰 《化工之友》2007,26(19):21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侧隐窝注射胶原酶溶核疗效。方法对3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侧隐窝注射胶原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38例随访6-8个月后,症状完全缓解者32例,不能从事某些工作或娱乐受限6例。结论行侧隐窝注射胶原酶可溶解髓核解除神经根压迫,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良好办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双重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行双重胶原酶溶解术.通过15~31个月的随访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31例患者,显效27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7%.结论双重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疗效佳,适应证广,不良反应少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柿叶多酚的提取及体外生物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水以及不同体积百分比(20%、40%、60%、80%和100%)的甲醇、乙醇、丙酮时柿(Diospyros kaki cv.Mopan)叶中的多酚物质进行提取,提取率最高的不同溶剂提取物采用HP-20大孔树脂进行纯化,分别得到了水提取物(WE)、甲醇提取物(ME)、乙醇提取物(EE)和丙酮提取物(AE),并时不同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胶原酶和酪氨酸酶抑制活性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柿叶中的多酚含量相于27.4±0.21mg GA/g(干重).采用体积分数为60%的丙酮溶液提取柿叶多酚时.柿叶多酚的提取率最高,为74.3%±2.3%.60%丙酮提取物对1,1-二苯基-2-苦基苯肼(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最高,达O.27±0.02μmol Trolox/mg,对胶原酶和酪氨酸酶也具有较高的抑制活性,IC50值分别为92.8 4-2.9μg/mL和185.4±5.3μg/mL.  相似文献   
8.
已开发了氰尿酰氯与含胶原的材料的交联方法。根据伯氨游离基的减少,变性温度(denaturation)及抗胶原酶性能的提高及FTIR+曲线的改变等,证明发生了交联反应。研究了交联剂的浓度,溶液pH及作用时间等条件。DSC*测定时,交联物的变性温度,自24℃提高至28℃。在试管中,也证明了抗胶原酶的能力提高了。胶原水解物与氰尿酰氯的混合物,有可能应用于医学及生物学上。  相似文献   
9.
海洋污泥中筛选得到的Aeromonas sp.F3所产的胞外酶对胶原蛋白有水解作用。以海洋微生物Aeromonas sp.F3为酶源,采用单因素试验法对其所产的胶原酶性质进行了研究,包括该胶原酶的酶解条件及热稳定性,并对该胶原酶水解鱼皮的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微生物Aeromonas sp.F3源胶原酶在50℃热处理40min之后明显失活,该胶原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40℃,最适pH为8.6,金属离子Ca2+在0.5mmol/L时对酶有激活作用。该酶在其最适条件下,对鱼皮胶原有显著水解效能,其水解产物的分子质量在30ku以下。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