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7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8篇
金属工艺   6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16篇
轻工业   141篇
无线电   2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研究以吐鲁番地区无核白葡萄为试验材料,在25 ℃常温和30 ℃热风干燥后,取失水25%、50%时褐变和未褐变的样品。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筛选出膜脂降解代谢相关的关键基因,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其进行验证,研究结果显示,转录组测序共获得了11.63亿的clean data,当无核白失水50%时未褐变与褐变的相比,在快速脱水组筛选出718个差异表达基因,慢速脱水组2 259个。将上述基因进行GO功能富集和KEGG富集分析后,筛选出43个膜脂代谢相关的差异基因,归类于5种代谢途径。从已获得的差异基因中最终筛选出乙醛脱氢酶7B4(Aldehyde Dehydrogenase7B4,ALDH7B4)、双半乳糖甘油二酯合成酶1(Digalactose Diglycerol Synthetase1,DGD1)、脂氧合酶(Lipoxygenase,LOX)、磷脂磷酸水解酶2(Lipid Phosphate Phosphatase2,LPP2)、二酰基甘油激酶5(Diacylglycerol Kinase5,DGK5)、非特异性磷脂酶C4(Non-specific Phospholipase C4,NPC4)、磷脂酶Dα1(Phospholipase Dα1,PLDα1)7个膜脂代谢相关的关键基因,经qRT-PCR验证,基因表达趋势与转录组测序结果基本一致。结果表明,膜脂降解代谢相关基因表达量变化对无核白脱水褐变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6,(35):97-10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BGP水平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方法:按严格纳入与排除标准选取120例门诊及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男性<60岁,女性<55岁)患者,根据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所有糖尿病患者分为组:正常白蛋白尿组(NA)40例(男20例,女20例),UAER<30μg/min;微量白蛋白尿组(MA)40例(男女各20例),UAER 30~200μg/min;大量白蛋白尿组(ODN)40例,UAER>200μg/min。选取40例(男女各2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NC)。搜集血清BGP及空腹血糖、Hb A1c、血脂、血压、体重指数等相关指标,通过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讨BGP与肾功能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2型糖尿病各组BGP低于健康对照组。BGP与UAER呈明显负相关(r=-0.589,P<0.05)。结论:BGP可能影响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参与2型糖尿病患者肾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维生素D补充对维生素D缺乏的2型糖尿病患者骨代谢及糖脂代谢等指标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2年12月住院接受治疗的80例维生素D缺乏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维生素D补充)。2组患者间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BMI、收缩压及舒张压无差异,具有可比性。2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控制、健康教育控制血糖,借助随访平台动态调整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口服维生素D软胶囊,每日1次,每次1粒,连续观察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血清C肽、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5羟维生素D[25(OH)D]、骨钙素(OC)和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的变化。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FBG、PBG、HbAlc和血清C肽均无差异,治疗后观察组FBG、HbAlc、PB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TG、TC、LDL-C和HDL-C均无差异,治疗后观察组TG、TC水平显著降低、HDL-C水平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小檗碱(Berberine,Ber)对高脂血症兔脂代谢及肝脏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LDLR)和B类1型清道夫受体(Scavenger receptor B1,SR-B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取新西兰大耳白兔40只,以基础饲料喂养1周后,随机选取8只为普通饲料组(ND),继续以基础饲料喂养;其余32只以高脂饲料喂养;复制高脂血症兔模型。建模8周后,将模型动物随机分为4组:高脂饲料组(HFD)、高脂饲料+非诺贝特组(FD)、高脂饲料+低剂量Ber干预组(BLD)组和高脂饲料+高剂量Ber干预组(BHD),继续喂养8周,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兔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含量;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肝脏组织LDLR和SR-B1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 HFD组TC、TG和LDL-C的表达水平较ND组明显升高(P<0.01),肝脏发生中度脂肪变性和水样变性的病理学改变,而经Ber干预后,血清中TC、TG和LDL-C的表达的水平较HFD组显著降低(P<0.01),且肝细胞脂肪变性和水样变性程度较HFD组有所减轻;HFD组LDLR和SR-B1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ND组(P<0.01),经Ber干预后,LDLR和SR-B1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则较HFD组明显上调(P<0.01)。结论 Ber具有明显的调血脂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肝脏LDLR和SR-B1基因的表达,进而抑制肝脏中胆固醇的合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绿原酸对高脂饲喂SD大鼠附睾脂肪组织三酰甘油合成及代谢关键酶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绿原酸改善肥胖的新靶点。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NC)、高脂饲料模型组(HFD)、高脂饲料+绿原酸低、高剂量组(20、90mg·kg-1·d-1,HFD-LC、HFD-HC)和罗格列酮组(ROS),饲养12周后处死,测定体脂含量变化以及附睾脂肪组织中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Diacylgycerol acyltransferase 2,DGAT2)、甘油三脂脂肪酶(Adipose triglyceride lipase,ATGL)和激素敏感脂肪酶(Hormone-sensitive lipase,HSL)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NC组相比,HFD组体脂含量、DGAT2、HSL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ATGL mRNA表达水平下降不显著。与HFD组相比,HFD-LC、HFD-HC对体脂率、DGAT2 mRNA影响不明显(p0.05),但能极显著提高ATGL mRNA表达水平,HFD-HC组HSL表达水平也极显著上升。结论:绿原酸能显著提高大鼠附睾脂肪组织ATGL和HSL mRNA表达水平,有效控制体脂堆积。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6,(36):36-37
目的:探讨分析前列地尔在改善慢性肾衰竭患者肾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7月-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7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5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包括对症治疗和饮食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测定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肌酐(Scr)、甘油三酯(TG)、脂蛋白A1(Apo-A1)、尿素氮(BUN)、总胆固醇(TC)、24 h尿蛋白定量(UPro)、脂蛋白B100(Apo-B100)、血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芳香酯酶(Are)、高密度脂蛋白(HDL-C)等指标。结果:和治疗前相比,对照组患者治疗后Ccr、Scr、BUN、TC、HDL-C、Apo-B100、Ar E、hs-CRP指标均好转(P<0.05);UPro、TG、Apo-A1与治疗前比较均无显著好转(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Scr、BUN、UPro、TC、TG、Apo-B100、hs-CRP指标均明显下降,Ccr、Ar E、HDL-C、Apo-A1指标均明显上升(P<0.05)。且治疗后试验组临床各指标好转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慢性肾衰竭,可有效改善患者肾功能和脂代谢紊乱情况,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7.
刘芳芳  张晶 《食品科技》2023,(10):210-218
文章旨在探究紫苏籽抗氧化肽对高脂饮食小鼠脂代谢及氧化应激的影响。将6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高脂组、高脂饮食+低剂量紫苏籽抗氧化肽、高脂饮食+高剂量紫苏籽抗氧化肽共4组,试验10周后,测定小鼠体质量、血清生化指标、肝脏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并分析脂代谢及肠道紧密连接蛋白的关键基因等指标。紫苏籽抗氧化肽显著降低高脂小鼠体质量及肝脏指数,显著降低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 AST)和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TG、TC、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 LDL-C)、D-乳酸(D-lactic acid, D-LA)、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 DAO)和血糖水平,显著提高了小鼠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 HDL-C)水平,减少肝脏和肠道中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水平,提高了肝脏...  相似文献   
8.
蚕蛹油对高脂膳食大鼠血脂及脂代谢相关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蚕蛹油对高脂膳食大鼠血脂及脂代谢相关酶的影响.方法:SD大鼠60只,雄性,按体重并参考血脂水平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高脂对照组,阳性对照组(紫苏籽油),预防低、中、高剂量组.适应期后分别喂养对应饲料,每两周检测血液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卵磷脂胆固醇转移酶(LCAT)、脂蛋白脂酶(LPL)、肝脂酶(HL)水平,第四周处死后,检测肝中脂蛋白脂酶(LPL)、肝脂酶(HL)水平.结果:预防组的血脂(TG、TCH)、血脂蛋白(HDL、LDL)、LCAT及总酯酶水平与高脂对照组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具有剂量依赖性,且相应酶的变化早于血脂和血蛋白的变化.结论:蚕蛹油可以通过激活脂代谢相关酶,调整血清中血脂和脂蛋白的含量,从而达到预防高脂血症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蓝靛果果渣花色苷(Lonicera caerulea residue anthocyanin,LCRA)对高脂膳食诱导肥胖大鼠脂类代谢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基础对照,肥胖模型对照和低、中、高剂量花色苷共5组,即4.0、40.0、120mg/kg bw.d的花色苷灌胃,基础对照组和肥胖模型对照组分别灌胃生理盐水(1.2g/kg bw.d);连续28d后,分别测定大鼠体质量、脂肪、肝脏质量,血清总胆固醇(TC)、总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含量以及肝脏脂肪酶(LPS)、肝脂酶(HL)、脂蛋白脂肪酶(LPL)、超氧化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和脂质过氧化物(MDA)含量。结果:与肥胖模型对照组相比,LCRA能显著降低肥胖模型大鼠血脂水平,使肝脏LPS、HL、LPL、SOD和GSH-Px活性明显增强,MDA的生成量显著减少。结论:LCRA对高脂膳食诱导肥胖大鼠脂代谢有明显调节作用,可有效减少肝脏过氧化损伤,预防动脉硬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低温脱脂工艺(低变性)制备的花生蛋白质粉对食源性高脂模型大鼠脂代谢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每天喂料前用蒸馏水灌胃10mL/kgBw,饲喂普通饲料;高脂模型组每天喂料前用蒸馏水灌胃10 mL/kg Bw,饲喂高脂大鼠饲料;花生蛋白粉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天喂料前分别灌胃0.2g/mL、0.4 g/mL花生蛋白粉溶液10 mL/kgBw,均饲喂高脂大鼠饲料.连续对喂30 d,观察大鼠生长情况.实验最后3 d收集大鼠粪便,测定胆汁酸含量.断头取血及肝脏组织,测定脂质和脂蛋白含量及相关脂酶活性.并制备肝组织病理切片.结果:高脂模型组大鼠体质量、肝质量、肝脏指数及血脂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花生蛋白组尤其是高剂量花生蛋白组大鼠肝质量、肝脏指数、肝细胞脂肪变性以及血清甘油三酯、HDL-C和LDL-C水平均比高脂模型组有明显改善.与高脂模型组相比,高剂量花生蛋白组大鼠血清和肝脏MDA含量及脑脂褐质水平均显著降低;血清脂酶活性下降,而肝脏脂酶活性略有提高;粪排出量、粪含水量及胆汁酸含量均有所增加.结论:低温脱脂花生蛋白粉具有明显的血脂调节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调节血清HDL-C和LDL-C水平、减少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及脑脂褐质的产生,以及增加粪排泄量、粪含水量及粪胆汁酸排出量等多种途径共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