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篇
  免费   22篇
综合类   11篇
化学工业   24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5篇
矿业工程   2篇
轻工业   248篇
水利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3.
4.
以农业废弃物果皮及果肉为原料,制备环境友好型酵素,并将其应用于偶氮染料桔黄Ⅱ(ORⅡ)模拟废水处理。考察了时间、温度、染料初始浓度、初始pH等实验因素对染料废水的降解效果,并探究酵素对染料的降解机理。通过测定红外光谱仪及紫外分光光度计,发现酵素可使偶氮染料偶氮键断裂,降解为含有氨基的无色降解产物。酵素可在10天内降解91%的偶氮染料,降解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通过阐述谷类油料的特点,揭示了谷类油料的加工过程与一般油料加工的不同点, 进而提出了谷类油料在加工过程中所必须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棉织物氧漂后残余双氧水对活性染料染色影响较大.该文对去双氧水酵素QS54与双氧水作用机理及其影响因素作了较为全面分析.使QS54能在最佳条件下充分去除残余双氧水以保证染色质量.  相似文献   
7.
以霍山石斛为原料,研究发酵过程中活性成分(总酚、总黄酮、总酸)及体外抗氧化性能(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变化规律。通过Spearman分析确定发酵过程中活性成分变化与体外抗氧化性能的相关性。以WRL-68人正常肝细胞构建氧化应激模型,探究发酵前、后样品处理细胞相关抗氧化酶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发酵前、后霍山石斛酵素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分别增加35.5%(P<0.05)和49.1%(P<0.05),ABTS·和·OH清除能力分别提高了31.1%(P<0.05)和26.3%(P<0.05)。前者与总酚(P<0.05)、总酸(P<0.05)含量呈正相关,后者与总酸(P<0.05)、总黄酮(P<0.05)含量呈正相关。使用双氧水构建WRL-68人正常肝细胞氧化应激模型,酵素组干预后胞内活性氧自由基(ROS)水平显著降低,且相关抗氧化酶系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上升。结论:霍山石斛酵素发酵前、后活性成分和抗氧化能力显著提升,抗氧化能力的提升与发酵过程中酚酸类和黄酮类物质的增加呈显著正相关,发酵后比发酵前具有更强的WRL-68细胞氧化应激防护能力。  相似文献   
8.
9.
本文研究了沙棘酵素发酵过程中总酚、总酸、有机酸等生物活性成分、抗氧化能力(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还原力)及菌落数量,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发酵时间的沙棘酵素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沙棘酵素发酵过程中,总酚、总酸、抗氧化能力呈先快速上升再动态平衡的趋势;pH、总糖含量呈先快速降低再动态平衡的趋势;沙棘酵素中的有机酸主要以酒石酸、苹果酸、抗坏血酸为主,发酵过程中新形成了马来酸、琥珀酸和没食子酸,且醋酸和琥珀酸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综合评价指标(CEI)分析结果表明:发酵前40 d的CEI呈明显上升趋势,40 d之后上升趋势明显减缓并趋于平稳,说明发酵至40 d,各种代谢指标已基本稳定。对沙棘酵素发酵过程中的菌落总数、酵母菌和醋酸菌含量进行研究,发现沙棘酵素发酵过程中醋酸菌呈先快速上升再动态平衡的趋势,酵母菌呈先快速上升再动态平衡最后缓慢下降的趋势,从微生物的角度反映了沙棘酵素的代谢过程。  相似文献   
10.
唐超  肖琦  付鹏 《中国酿造》2022,41(10):226
该研究建立了一种快速、高效的加压毛细管电色谱法检测酵素中敌螨普残留的分析方法,并依据所建立的方法研究不同酵素中敌螨普残留的情况。样品经体积分数20%的乙腈提取,PRiME HLB小柱净化后检测。以乙腈-15 mmol/L磷酸钾缓冲液(pH 4.7)(15∶85,V/V)为流动相,在电压强度+2 kV条件下,外标法峰面积定量。结果表明,敌螨普标准溶液在0.001~0.200 μg/m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为0.999 1,检出限(LOD)为1.0 μg/kg,定量限(LOQ)为3.0 μg/kg,加标回收率达到85.6%~92.9%,精密度试验结果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83%~5.12%。该方法具有前处理简单、快速的优点,适用于多种酵素中敌螨普残留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