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7篇
电工技术   4篇
综合类   17篇
化学工业   1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24篇
矿业工程   15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4篇
水利工程   95篇
石油天然气   11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6篇
原子能技术   3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海岛遥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作者近年来的工作实践,结合国内外的研完劝态,分别阐述了遥感技术在冲积岛、基岩岛和姗瑚礁岛资源与环境调查中的作用,并以长江河口沙岛和斯里兰卡及乌尔代夫两岛国为例,介绍了遥感技术在海岛冲淤监测、土壤养分评价、海岸工程效益分析土地利用调查、岩岛地质构造与地貌,浅海水深制图及近海初级生产力评价等方面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河道冲刷和清水水流河床冲刷率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冲积河流里。水流条件变化如洪水、水库泄放清水、河道渠化等使挟沙力不饱和引起冲刷,称为河道冲刷。这与水工建筑造成的局部冲刷不同。河道冲刷深度主要决定于冲刷率和冲刷历时。本研究通过对各种泥沙大量实验,证明了河床冲刷率正比于水流提供的冲刷功率并依赖于泥沙粒径和容重,首次提出了冲刷率公式。经验证,该公式可以用于非恒定流输沙和河流洪水冲刷计算。  相似文献   
3.
4.
结合遥感影像、野外调查和水沙数据,以冲积大河为研究对象,分析中国大河的河型分布及成因。中国大河的冲积河段以弯曲与辫状河型为主,局部河段为分汊与网状河型。综合考虑河型分布的一般性和特殊性,认为相对输沙率(来沙量与输沙能力之比)、相对河岸侵蚀切应力(近岸水流切应力与河岸临界抗冲切应力之比)和河谷地形控制(如节点和宽度)是决定河型成因的3个最主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杨克君 《吉林水利》2013,(7):13-15,19
冲积河流河宽调整是一个十分复杂且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过程。通过水槽试验,探讨了清水作用下冲积河流的河宽调整特性。研究表明,不同断面的河宽调整速度是不同的;在清水作用初期,河道急剧展宽,河宽调整速度最大,但作用时间很短;随着时间的推移,河道展宽速度变缓;当作用在泥沙颗粒上的动力与阻力相当后,边坡上的泥沙将由运动转为处于临界起动的静止状态,床面和河宽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6.
哈岸英  吴腾  陈刚 《水利学报》2012,43(1):10-14
通过理论分析与数值计算,研究了冲积河流漫滩水流水力因子的变化特性。结果表明,断面平均流速在漫滩瞬间迅速减小,然后逐渐增大;断面综合动能修正系数、动量修正系数均随水深而缓慢增加,在漫滩瞬间迅速增大,随即快速减小。根据漫滩水流水力因子沿水深的变化特性,提出采用断面横向平均流速为判别因子以定量划分复式断面的滩与槽。此外,文中将其应用于黄河下游漫滩水流的水沙数值模拟,其结果与实际情况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7.
以水力学、河床演变学、河流泥沙动力学等理论为指导,对黄河典型冲积性河道输沙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较弱的水流动力条件是宁蒙河道输沙能力比较弱的主要原因;窄深的断面形态和高含沙洪水决定着渭河下游河道具有极强的输沙能力;黄河下游河道输沙能力较大的原因是该河道具有较强的水流动力条件;小北干流河道尽管水动力条件也较强,但是泥沙粒径较大导致了河道输沙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8.
黄河冲淤特性"相对清水冲刷、相对浑水淤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总结了以往对黄河干支流河道冲淤特性的研究情况 ,利用所提出的冲淤临界流量与含沙量的关系与渭河下游、黄河下游进行了对比。以此为基础 ,勾画出了黄河干支流冲积河道“相对清水冲刷、相对浑水淤积”的物理图景 ,提出了多沙河流“相对清水冲刷、相对浑水淤积”的冲淤特性  相似文献   
9.
在粉土或砂土分布广泛的地区,地震液化是导致地基失稳和上部结构受损的直接原因之一.基于大量的现场调查,分析了黄河下游冲积粉土的成因及土体组成,在该区域粉土组成中粒径为0.005~0.020 mm的粉粒已经具备黏性,明显影响到粉土的工程性质.在动三轴试验基础上阐述了该区域粉土的动力特性和液化机理.最后结合该区域粉土土质特点和工程实例比较了现有的地震液化判别方法,指出该区域粉土液化判别应考虑黏性粉粒的影响,并依此利用塑性指数对液化判据进行了改进.对于该区域粉土,可将现行抗震规范中“黏粒含量10、13、16对应地震烈度7度、8度、9度判别为不液化”的规定,改为“塑性指数7.0、8.5、10.0对应地震烈度7度、8度、9度判别为不液化”.  相似文献   
10.
新疆苏木达依日列克河冲积型砂金的理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兵  谢又予 《黄金》1999,20(1):1-4
对新疆苏木达依日列克河砂金矿的研究发现,山区冲积型砂金的粒径一般较小,成色较高,表面具明显机械搬运的痕迹,如撞坑、擦痕等。伴生矿物是砂金成因和富集规律的重要指标标志。本文还注意了冲积型和残坡积型砂金矿中砂金理化特征的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