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9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23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50篇
化学工业   129篇
金属工艺   14篇
机械仪表   4篇
建筑科学   6篇
矿业工程   90篇
能源动力   21篇
轻工业   2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1008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7篇
冶金工业   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118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缝洞型油藏注气井低产低效的问题,基于AD19井的地质模型,研究周期注气量、注气速度、闷井时间、采液强度等参数对注气效果的影响,考虑地质因素的不确定性,建立不同充填类型的数值模型,形成不同充填条件下的注气参数优化图版。研究结果表明,砂泥充填的储集体,应该选择小注气量、低注气速度、低采液强度、长闷井时间的注气技术对策;垮塌充填的储集体,应该选择大注气量、高注气速度、高采液强度、短闷井时间的注气技术对策。实例研究表明,该图版的符合率达到78%,可以作为矿场注气参数选取的一种可靠依据。该研究为缝洞型油藏提质增效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塔河油田成藏期次的地球化学示踪研究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油藏地球化学的方法对塔河油田的成藏期次进行了探讨。塔河油田稠油正构烷烃分布完整,但色谱基线不同程度抬升;原油非烃和沥青质碳同位素偏轻,族组成碳同位素发生倒转;原油中普遍含有25-降藿烷。这些特征表明该区油藏经历了至少两期成藏过程,早期充注原油遭受生物降解作用后又受到高成熟原油充注。塔河油田天然气为典型的油型气,成熟度较高,为成熟—过成熟阶段产物,亦显示了两期充注的特征:早期充注的为典型的原油伴生气,充注时间与后期原油的充注时间相同;晚期充注的为高温裂解气,充注方向为自东向西。因此,塔河油田至少存在着3次油气充注过程。   相似文献   
3.
4.
塔河油田碳酸岩油藏是定容体油藏,若发育的裂缝、溶洞延伸不远,定容体的规模较小,则无开采价值,因此有必要判断钻遇的储集体规模大小.小定容体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天然能量消耗和地层压力下降明显,DST测试是判断定容体油藏的好方法.由于常规测试受岩性、裂缝产状、泥浆侵入、含液性、地层各向异性等因素的不确定影响,使得常规测试储层响应特征具有多重性,只能初步判断裂缝溶洞的发育带,因此可以利用DST测试技术了解显示层段产液性质和产能,判断油气水层.  相似文献   
5.
低渗稠油油藏地层测试工作制度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渗稠油储层在地层测试过程中,开井期间流体在井筒流动困难,关井期间压力恢复缓慢,达不到径向流,因此,不能准确的获取储层的产能和地层参数,给测试解释带来困难.从开关井制度、生产压差和开井排液深度方面进行了优化研究,提出了适合低渗稠油储层合理的地层测试方案的确定方法.以塔河油田稠油储层为例,进行了开关井时间、生产压差和排液深度的合理计算,对类似油藏下步测试工作具有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层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PND测井解释结果与常规测井解释结果进行对比,研究了TK307井碳酸盐岩储层在酸化压裂前后储层的连通性变化情况,为酸压前后储层连通性评价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利用地震属性资料解释河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下某一层段的地震属性特征通常揭示了一些地质或沉积特征,如礁体、河道、三角洲、地台等。文中采用分层段切片解释方法,对塔河油田外围兰尕三维资料进行切片分析,在三叠系上油组地层中的振幅属性平面图上分布有南北方向的河道,地震解释剖面及钻井资料也得到证实。研究中发现,分析时窗的大小决定了振幅属性在河道处能量的强弱,根据河道的分布可以追踪河道砂岩体及其分布范围,为研究有利储层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8.
塔河油田深井稠油开采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提高该区稠油的开采效果,提高采收率,分析了影响稠油井正常生产的主要因素,研究优化了相应的技术对策(主要是井筒举升工艺),为塔河六区稠油的正常生产以及提高整个油田的采收率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针对塔河油田油藏埋藏深、原油粘度高、井筒热损失大导致自喷困难的实际问题,根据热量传热原理和两相流动理论,建立了自喷井中产出液沿井筒流动与传热的热力学模型。运用该模型计算了塔河油田5口稠油井产出液沿井筒的温度和压力分布。计算结果表明。随着产出液沿井筒的举升。压力逐渐减小,温度不断下降。当温度下降到一定数值时。原油粘度明显增大,即对应原油的拐点温度出现。因此,可以根据流态特征来估计该原油的拐点温度,为选择合适的降粘方法和降粘深度提供了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0.
2005年12月上旬,华北石油局在塔深1井,成功地进行了6800m井段综合测井项目的施工作业,创下目前国内深井测井成功的最深纪录。在测井作业中应用了先进的成像测井系统,利用微电阻率扫描、阵列感应、正交偶极子声波等先进测井方法来有效地识别灰岩地层的裂缝、溶洞等,为塔河油田重点探井油、气、水层的精细划分提供了重要的参数依据,所提交的成像项目和测井资料合格率达到100%,优品率高达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