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97篇
  免费   908篇
  国内免费   476篇
电工技术   377篇
综合类   631篇
化学工业   616篇
金属工艺   322篇
机械仪表   657篇
建筑科学   508篇
矿业工程   316篇
能源动力   428篇
轻工业   196篇
水利工程   272篇
石油天然气   197篇
武器工业   79篇
无线电   667篇
一般工业技术   1049篇
冶金工业   207篇
原子能技术   283篇
自动化技术   876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86篇
  2022年   152篇
  2021年   214篇
  2020年   193篇
  2019年   228篇
  2018年   203篇
  2017年   248篇
  2016年   291篇
  2015年   312篇
  2014年   478篇
  2013年   500篇
  2012年   418篇
  2011年   399篇
  2010年   289篇
  2009年   333篇
  2008年   322篇
  2007年   403篇
  2006年   302篇
  2005年   278篇
  2004年   245篇
  2003年   248篇
  2002年   229篇
  2001年   210篇
  2000年   205篇
  1999年   178篇
  1998年   149篇
  1997年   123篇
  1996年   88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2篇
  195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探索三维石墨烯-碳纳米管(G-CNTs)/水泥净浆的压敏性能,采用四电极法研究了荷载作用下GCNTs/水泥净浆的电阻率变化,并分析不同G-CNTs掺量、加载幅度、加载速度以及恒定荷载对电阻率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G-CNTs掺量的增加,电阻率呈先减小后稳定的变化趋势,在G-CNTs掺量由0.2wt%增加至1.6wt%时,电阻率下降51.8%;电阻率与温度呈负相关;G-CNTs掺量高于0.8wt%时可以显著提高水泥净浆的压敏性能,且电阻率变化率与应力应变有明显的对应关系,1.2wt%G-CNTs掺量下试件的应力灵敏系数和应变灵敏系数分别为2.3%/MPa和291;G-CNTs/水泥净浆电阻率变化率幅值随着加载幅度增大而相应增加,其电阻率变化率曲线在不同加载速度以及恒定荷载作用下均与应力-应变曲线一一对应,具有良好的压敏特性。  相似文献   
2.
3.
本文以云杉八齿小蠹Ips typographus Linnaeus为例,经标本选取,观察虫体整体形态,绘制整体结构草图,电子显微镜观察局部、得到局部数字图像,分别建立虫体每一部分的高精度细节。把模型每部分拼装在一起组成整体模型,构建出了云杉八齿小蠹三维虚拟昆虫数字化模型。  相似文献   
4.
摘要:为了研究300M超高强钢在中性盐雾环境中的腐蚀行为及腐蚀机制,采用失重法,宏观、微观腐蚀形貌分析,三维表面轮廓分析及电化学分析的研究方法,来表征腐蚀实验现象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00M超高强钢在中性盐雾环境中的腐蚀产物为FeOOH、Fe2O3、Fe(OH)3和Fe3O4;腐蚀速率随着腐蚀时间逐渐降低,腐蚀后期(72h)腐蚀速率降低50%;腐蚀初期以点蚀为主,点蚀坑通过横向扩展,逐渐发展为后期的均匀腐蚀,腐蚀表面形貌呈沟壑状;外腐蚀层对基体的保护能力很弱,Cr元素在锈层靠近基体的一侧偏聚使内腐蚀层具有一定的抗腐蚀性。  相似文献   
5.
考虑旋流衰减的影响,对气液螺旋环状流的压降特性进行研究并推导出了螺旋环状流压降预测模型。定义压降旋-直比系数为气液两相螺旋环状流和气液两相直流的压降之比,以此来表征旋流衰减对压降的影响。基于量纲分析的方法对压降旋-直比系数进行分析,推导出其表达式,压降旋-直比系数依赖于Lockhart-Martinelli 参数和气相Froude数变化。最终,得出了气液两相螺旋环状流的压降预测模型。在50 mm内径的水平管内对螺旋环状流的压降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其中气相表观流速变化范围为10~16 m/s,体积含液率(LVF)变化范围为0.6%~4.8%。通过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压降预测模型的相对误差在±15%以内,为工程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重力驱动注水过程中由于流量较小以及蒸汽的积聚可能导致流动不稳定现象的发生,对核反应堆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的影响。通过实验研究的方法,搭建了重力注水模拟实验装置,研究了不同蒸汽出口形阻、高位储水箱水位和加热棒初始温度下流动不稳定现象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重力驱动注水过程流动不稳定现象包含冷却水初次注入阶段、注入水逐出阶段和冷却水再注入阶段等。在一定冷却水初始温度、冷却水入口形阻以及系统压力下,蒸汽排出速度以及实验本体内筒顶部的聚集情况取决于蒸汽出口形阻,减小蒸汽出口形阻可加快蒸汽排放速度,压力峰峰值降低、振荡周期变长,有利于系统稳定;提高高位储水箱水位加快了冷却水注入速率,增加了加热棒被淹没率,降低了流动不稳定现象的发生次数和持续时间;随加热棒初始温度的升高,冷却水流量出现了波动向停滞的转变,流动不稳定现象发生的次数增加且持续时间加长。  相似文献   
7.
随着煤矿向深部发展,矿井动力灾害既表现出冲击地压的部分特征,又表现出冒顶的部分特征。2种典型的灾害打破以往冒顶与冲击地压的发生具有一种互为逆向性的认知规律,在深部高应力煤巷,特别是留顶煤巷道中出现了相互诱导、复合发生的新灾害类型。在总结山东、山西和新疆矿区典型巷道冲击致顶板(顶煤)动力灾害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深部巷道冲击地压与冒顶复合灾害的概念、机理与分类,指出复合灾害机理关键点在于揭示巷道整体系统和破碎区子系统的稳定原理及其2者间的相互影响。建立了巷道发生复合灾害的力学模型,根据扰动响应失稳判据,提出并得到了巷道发生复合灾害的临界应力Pcr、临界软化区半径ρcr和最大容许采扰应力增量σmax,厘清了灾害发生的主控因素,分析了煤岩冲击倾向指数K、支护强度ps、巷道半径ρ0、煤岩强度σc等对灾害发生的影响规律,同时阐明了围岩塑性软化、破碎深度随地应力增加的发育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破碎发育巷道的动力失稳主体为弹性区、软化区与破碎区构成的不稳定系统,垮落主体为破碎区;稳定的破碎区提升了巷道冲击启动临界值,使其启动难度增大,但破碎区的发育又易引起顶煤垮落;巷道稳定支护是解决复合灾害的关键,科学合理支护既能有效调控围岩破碎防冒,又能提升冲击启动临界值。通过理论研究,揭示了巷道冲击地压与冒顶复合灾害的发生机理,阐明了巷道软化与破碎区及其稳控支护对深部破碎发育巷道动力灾害防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荔浦市境内碳酸盐岩区岩质崩塌及该区域地质环境条件的调查,总结了岩质崩塌的规模、发育高度、控制结构面等发育特征,分析了岩质崩塌形成条件,并判断岩质崩塌的失稳运动特征。本文以一处危岩为例,用无人机进行三维扫描并分析其形成原因及预测其失稳运动特征。  相似文献   
9.
In this research, the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al and colorimetric modeling of three‐dimensional woven fabrics was conducted for accurate color predictions. One‐hundred forty single‐ and double‐layered woven samples in a wide range of colors were produced. With the consideration of their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al parameters, three‐dimensional color prediction models, K/S‐, R‐, and L*a*b*‐based models, were developed through the optimization of previous two‐dimensional models which have been reported to be the three most accurate models for single‐layered woven structures. The accuracy of the new three‐dimensional models was evaluated by calculating the color differences ΔL*, ΔC*, Δh°, and ΔECMC(2:1) between the measured and the predicted colors of the samples, and then the error values were compared to those of the two‐dimensional models. As a result, there has been an overall improvement in color predictions of all models with a decrease in ΔECMC(2:1) from 10.30 to 5.25 units on average after the three‐dimensional modeling.  相似文献   
10.
This paper presents results of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s on spherical and cylindrical flame propagation in pre-mixed H2/air-mixtures in unconfined and semi-confined geometries. The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in a facility consisting of two transparent solid walls with 1 m2 area and four weak side walls made from thin plastic film. The gap size between the solid walls was varied stepwise from thin layer geometry (6 mm) to cube geometry (1 m). A wide range of H2/air-mixtures with volumetric hydrogen concentrations from 10% to 45% H2 was ignited between the transparent solid walls. The propagating flame front and its structure was observed with a large scale high speed shadow system. Results of spherical and cylindrical flame propagation up to a radius of 0.5 m were analyzed. The presented spherical burning velocity model is used to discuss the self-acceleration phenomena in unconfined and unobstructed pre-mixed H2/air flam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