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4篇
  免费   448篇
  国内免费   217篇
电工技术   62篇
综合类   258篇
化学工业   271篇
金属工艺   41篇
机械仪表   52篇
建筑科学   24篇
矿业工程   22篇
能源动力   28篇
轻工业   36篇
水利工程   14篇
石油天然气   19篇
武器工业   6篇
无线电   483篇
一般工业技术   222篇
冶金工业   43篇
原子能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1056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41篇
  2011年   175篇
  2010年   172篇
  2009年   204篇
  2008年   198篇
  2007年   206篇
  2006年   163篇
  2005年   149篇
  2004年   143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olymer‐grafted inorganic particles (PGIPs) are attractive building blocks for numerous chemical and material applications. Surface‐initiated controlled radical polymerization (SI‐CRP) is the most feasible method to fabricate PGIPs. However, a conventional in‐batch reaction still suffers from several disadvantages, including time‐consuming purification processes, low grafting efficiency, and possible gelation problems. Herein, a facile method is demonstrated to synthesize block copolymer–grafted inorganic particles, that is, poly(poly(ethylene glycol) methyl ether methacrylate) (PPEGMEMA)‐b‐poly(N‐isopropylacrylamide) (PNIPAM)–grafted silica micro‐particles using continuous flow chemistry in an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aqueous media. Immobilizing the chain transfer agent and subsequent SI‐CRP can be accomplished sequentially in a continuous flow system, avoiding multi‐step purification processes in between. The chain length (MW) of the grafted polymers is tunable by adjusting the flow time or monomer concentration, and the narrower molar mass dispersity (Р< 1.4) of the grafted polymers reveals the uniform polymer chains on the particles. Moreover, compared with the in‐batch reaction at the same condition, the continuous system also suppresses possible gelation problems.  相似文献   
2.
一种新颖的基于非压缩数字视频的水印盲检测算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数字水印是一种嵌入到多媒体数据中用来进行版权标识的工具。在众多的宿主媒体中,数字视频因具有隐藏容量大、透明性好、鲁棒性强等诸多优点而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但是很多文献中提到的视频水印都是从数据流中提取单帧图像进行处理,这类算法与静态图像的水印方法如出一辙,没有充分利用视频文件的各种特性。而且对帧平均、视频压缩等常见的运动图像攻击方法十分敏感。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以非压缩视频文件为实验对象,结合人类视觉模型和彩色图像场景分割的方法,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基于视频时间轴的数字水印盲检测算法。实验结果表明算法有效实用。  相似文献   
3.
数字水印是信息安全领域的一项新技术,给出了相对明确的定义。着重分析了变换域数字水印系统的特征及常见攻击,给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最后指出变换域水印的重要问题,即频率的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4.
基于纠错编码和小波变换的数字图像水印算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和纠错编码的数字图像水印算法,该算法不需要利用原始图像。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较好地保持了图像的质量,并大大提高了检测的可靠性,对常见的图像处理方法显示了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多分辨率数字水印隐藏与检测新算法,算法的优点在于其算法简单。利用小波变换的快速、简单和多分辨率特点,将水印信号隐藏在第1、2、3级的详细分量(细节信号)中保证了水印的稳健性,具有很强的抵御各种信号处理变换的能力,适用于数字语音等信号的版权保护。最后给出了计算机仿真实验结果,证明了本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深入研究了利于音频数字水印实现空间定位的技术思想,提出了一种在数字音频中嵌入水印信息后,实现对声源的空间定位算法,详细阐述了该算法的设计思想,并分别给出了音频数字水印的嵌入过程和数字水印的提取过程。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数字水印技术提出了一种网络多媒体作品的注册和侵权收集机制,可以实现包括图像、视频和音频等网络作品的注册和非授权复制和传播行为的信息收集等功能。该机制对网络多媒体作品的版权保护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块调制置乱图像加密是加密域可逆信息隐藏常用的加密方法之一,能有效提高算法的隐藏容量和抵抗现有唯密文、已知明文等攻击的能力.针对块调制置乱图像加密,提出一种已知明文攻击条件下的密钥流估计方法.首先,定义图像差值块,分析指出块调制生成密文块以较高的概率保持差值块不变的特性.然后,提出一种伪差值图像构建、差值块立方均值索引查找等关键策略的块置乱密钥的快速估计方法.分析讨论了图像的差值块立方均值分布、分块大小对置乱密钥估计正确率的关系.最后,给出了提高图像加密安全性可能的解决方案.实验结果表明,明文图像的纹理复杂度和分块大小是影响块置乱密钥估计正确率和算法时间复杂度的主要因素;分块大小大于3×3时,图像块置乱密钥的估计正确率达到70%以上,密文图像的内容会被泄露.  相似文献   
9.
针对传统数字水印算法的透明性随嵌入强度的增加而下降,且存在鲁棒性和稳定性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极化码与二维交织算法相结合的频数质心零水印算法.该算法依次对水印信息进行极化码编码,二维交织构造出交织矩阵,然后对载体图像进行非下采样轮廓波变换获得其低频系数,再通过分块非负矩阵分解得到一维基矩阵;根据频数分布特征计算局部频数质心以构造出特征矩阵,最后将含有水印信息的交织方阵和特征矩阵进行异或操作生成零水印.大量实验表明,该零水印算法可以有效地抵抗常规的信号处理攻击、几何攻击以及组合攻击,水印提取的归一化系数值在0.88以上,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和稳定性,且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针对JPEG 2000图像内容认证的需求,提出一种适用于JPEG 2000图像认证的半脆弱水印算法.首先,将原始图像分块按Hilbert扫描顺序排列;然后在原图像分块Hilbert序列中选取分块,再结合各分块临界噪声阈值矩阵JND阈值,完成小波域的水印自适应嵌入;最后,引入私钥对水印进行加密,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在认证端,从接收到的图像提取其中所隐藏信息,比较接收到的图像和隐藏信息,判断内容发生变化的位置.实验表明,该算法对窜改等破坏图像内容的恶意操作有精确的检测和定位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