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9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3篇
建筑科学   25篇
轻工业   4篇
无线电   12篇
一般工业技术   6篇
冶金工业   5篇
原子能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总结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术后并发症的处理对策。方法:108例垂体腺瘤患者垂体腺瘤切除术术后随访时间≥3个月。记录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处理结局,总结术后并发症的处理经验、预防对策。结果:108例患者中,86例行肿瘤全切,15例行次全切,其余7例行部分切除,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和(或)内分泌相关症状均于术后消失或明显好转。末次随访时,患者治愈率为81.48%,缓解未复发率为12.04%,复发率为6.48%。术后脑脊液鼻漏9例次,尿崩症25例次,垂体功能低下15例次,颅内感染3例次,视力障碍恶化6例,外展神经麻痹2例。结论: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疗效确切但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虽然经对症处理后多数患者并发症可明显好转,但仍应完善术前评估、精细术中操作、规范术后处理,积极防治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6,(10)
目的:观察经蝶手术治疗泌乳素型垂体腺瘤的效果。方法:将60例泌乳素型垂体腺瘤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行经蝶显微手术治疗,对照组行伽玛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泌乳素水平均明显改善(P<0.05),但观察组改善程度更明显,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蝶手术治疗泌乳素型垂体腺瘤效果理想,可有效降低泌乳素水平。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4)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用于诊断甲状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本院收治的50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同期50例甲状腺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二维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观察两组患者诊断率、血流丰富程度、动脉收缩期峰值速度、阻力指数以及二维超声特征(如周边无声晕、微钙化灶、低回声、颈部淋巴结检出例数)。结果二维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与临床病理诊断相符率为88.0%;观察组患者的血流丰富程度显著好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动脉收缩期峰值速度、阻力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周边无声晕、微钙化灶、低回声、颈部淋巴结检出例数均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二维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用于诊断甲状腺癌患者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并且能与甲状腺腺瘤患者相区分,值得临床借鉴和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4.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70岁,因解暗红色血便3个月于2014年2月24日入住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入院查体:一般情况良好,腹部无阳性体征。肛诊检查:直肠后壁可触及肿物,质地柔软、略脆,活动度尚可,指套血染。电子肠镜检查:距肛缘2~12 cm 处见直肠后壁隆起肿物突入肠腔,肿物沿肠道长轴发展,基底较宽,累及肠腔1/4周,肿物黏膜充血粗糙,呈结节颗粒状。初步诊断: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癌变待除外(图1)。行2次电子肠镜活检病理报告:腺瘤3级。钡灌肠检查结果:直肠癌?。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螺旋 CT 检查均未见异常。临床诊断: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癌变待除外。与患者沟通后决定行经肛门直肠肿物局部扩大切除术,术中行冰冻检查,如为进展期癌则改行直肠癌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常规术前准备,于2014年3月5日在全身麻醉下手术治疗。患者取截石位,扩肛后小 S 勾撑开肛管,充分显露术野,见肿物位于直肠后壁,距肛缘2~12 cm,沿肠腔纵轴分布、宽蒂,累及肠腔1/4周,质脆易出血。提起肿物,应用腔镜弯头直线切割吻合器(ENDO GIA,45 mm 钉仓)于肿物根部连同少量正常黏膜组织夹闭、击发,连续切割4次,将肿物自外向内分段完整切除,检查肿瘤无残留、创面无出血,肠壁吻合好。术中冰冻:直肠腺瘤,切缘阴性。手术时间约20 min,术毕患者安全返回病房。患者于术后第1天开始口服肠内营养,术后1 d 排气,2 d 排便,无出血、发热、肠腔狭窄、肠漏及肛周脓肿等并发症发生,术后5 d 痊愈出院。术后病理:直肠绒毛状管状腺瘤,部分腺体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切缘阴性(图2)。术后3个月复查电子肠镜,见长约10 cm 瘢痕及残留的吻合器钉,直肠黏膜光滑,无红肿及肿物,肠腔无狭窄(图3)。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涎腺嗜酸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对23例嗜酸细胞腺瘤、15例嗜酸细胞腺癌的临床特点、病理表现及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进行观察、分析,同时对所有病例进行随访,分析患者的治疗和预后.结果:嗜酸细胞腺瘤多发生于腮腺(95.6%),23例患者经局部切除后均无复发,诊断主要依赖组织病理学检查,即肿瘤由嗜酸细胞构成,包膜完整.嗜酸细胞腺癌亦为腮腺多发,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涎腺肿瘤,局部复发(50%)、区域淋巴结转移(50%)和远处转移率(28.6%)都较高,根治性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案,该肿瘤的诊断除依据常规病理特点外,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和电子显微镜观察均可证明嗜酸细胞胞浆颗粒为大量线粒体,可辅助诊断,其中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因特异性强、简单易行更加适用.结论:涎腺嗜酸细胞肿瘤较少见,嗜酸细胞腺瘤预后较好,肿瘤切除后很少复发;嗜酸细胞腺癌预后差,根治性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案,肿瘤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查,线粒体免疫组织化学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10):53-55
目的:探讨超声对甲状腺癌和甲状腺腺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甲状腺癌30例,甲状腺腺瘤68例的超声资料,并进行鉴别诊断分析。结果:68例甲状腺腺瘤患者中共84个结节,30例甲状腺癌患者中共32个结节。30例甲状腺癌中包括滤泡性癌2例,低分化癌1例,乳头状癌26例,髓样癌1例。甲状腺腺瘤Vmax=(26.3±2.7)cm/s,RI=(0.53±0.28)。甲状腺癌Vmax=(50.8±3.1)cm/s,RI=(0.72±0.1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超声具有简便,廉价,准确并重复性好的优点,能较为精确的显示甲状腺肿瘤的位置、形态、大小、回声及淋巴结情况,可以用于甲状腺腺瘤与甲状腺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10):27-29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拮抗剂对泌乳素腺瘤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在同样去激素培养的条件下添加不同浓度雌激素和雌激素受体拮抗剂,应用MTT法检测其对GH_3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的OHTam对GH_3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与剂量呈正相关,10~(-11) mol/L即有抑制作用,10~(-6) mol/L抑制作用达到最大。E_2可显著的刺激GH_3细胞增殖,10~(-12)mol/L即有促进增殖作用,10~(-9) mol/L作用达到最大,而后随着浓度的升高增殖作用反而逐渐减弱。结论:雌激素受体拮抗剂能显著抑制泌乳素腺瘤细胞的生长,理论上可以用于泌乳素腺瘤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53、Bcl-2在锯齿状腺瘤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增生性息肉20例,锯齿状腺瘤20例,普通腺瘤20例标本,做免疫组化P53、Bcl-2。结果Bcl-2在普通息肉中,锯齿状腺瘤腺隐窝底部与上部,阳性率与增生性息肉是相同的,中部与增生性息肉相同但低于普通腺瘤(P<0.01),P53阳性表达在锯齿状腺瘤和普通腺瘤中无明显不同,增生性息肉表达较低(P<0.05)。结论锯齿状腺瘤具有细胞明显增生的免疫组化特征,是一种相对独立的直结肠肿瘤。  相似文献   
9.
10.
《Planning》2014,(4)
目的 探讨糖原累积症(glycogen storage disease,GSD)Ⅰa型的肝脏受累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住院治疗的82例基因确诊为GSD Ⅰa型患儿的临床资料及肝脏影像学结果,并总结其肝脏受累特点。结果 82例GSDⅠa型患儿中,男55例,女27例;出现症状平均年龄为(1.2±0.9)岁,其中42例(54.9%)以发现肝脏肿大为首要原因就诊。13.4%(11/82)患儿出现肝脏腺瘤,腺瘤出现年龄平均(15.7±3.0)岁(1223岁);63.6%(7/11)为多发腺瘤,36.4%(4/11)为单发腺瘤。单发肝脏腺瘤均位于肝脏右叶,多发腺瘤均表现为左叶及右叶均有分布。1例患儿行肝动脉栓塞治疗,1例合并腺瘤癌变。结论 GSD Ⅰa型是小儿较常见的导致肝脏肿大的遗传代谢病之一,至青春期左右易发生肝脏腺瘤,部分癌变。定期随诊腹部超声意义重大。对年长儿不明原因的多发肝脏腺瘤要注意鉴别GSD Ⅰa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