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5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41篇
电工技术   5篇
综合类   37篇
化学工业   290篇
金属工艺   13篇
机械仪表   12篇
建筑科学   48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242篇
水利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25篇
一般工业技术   37篇
冶金工业   13篇
原子能技术   31篇
自动化技术   6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分离脊髓灰质炎病毒Ⅲ型Sabin株(sPVⅢ)C抗原和D抗原,并分析其部分特性。方法采用CsC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sPVⅢ的C抗原和D抗原,电镜观察病毒形态;SDS-PAGE检测病毒结构蛋白组成;微量BCA法检测蛋白浓度,计算每种抗原所占比例;细胞病变法检测病毒滴度。同时检测上样浓度及超离次数对C抗原纯度的影响。结果sPVⅢC抗原和D抗原在透射电镜下均呈球形,C抗原病毒颗粒密度较小,外壳大多较为松散,D抗原病毒颗粒密度较大,结构更稳固;C抗原由VP0、VP1、VP3蛋白组成,D抗原由VP1、VP2、VP3和VP4蛋白组成;C抗原和D抗原分别约占总蛋白含量的10%和90%,部分C抗原在分离前及分离过程中易产生聚集;D抗原的病毒滴度高于C抗原。降低上样浓度及进行二次超离可提高C抗原纯度。结论采用CsCl密度梯度离心法成功分离了sPVⅢ的C抗原和D抗原,C抗原滴度远低于D抗原,且部分易产生聚集,较难达到较高纯度。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5,(22):149-150
目的:探讨丙肝诊断中丙肝病毒核心抗原(HCV-c Ag)的诊断价值。方法:将疑似丙肝或丙肝患者38例作为研究组,同期筛查人群10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抽取血清样本实施HCV-c Ag检测与丙肝病毒核心抗体(HCV-Ab)检测,并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RNA)证实阳性者。结果:对照组HCV-Ab检测均为阴性,而HCV-c Ag检测显示阳性2例,经RT-RNA证实1例为阳性;研究组HCV-c Ag检出阳性20例,RT-RNA证实阳性24例,诊断符合率为83.33%。结论:HCV-c Ag检测诊断丙肝诊断符合率较高,对早期诊断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3.
4.
《Planning》2015,(7)
目的:探讨CD26在自然衰老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及何首乌饮对自然衰老大鼠肾组织CD26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动分组:青年对照组(12月龄)大鼠10只,自然衰老对照组(18月龄)大鼠10只,何首乌饮干预组(18月龄)大鼠10只,何首乌饮灌胃60天。免疫组化法观察CD26在肾脏分布。结果:何首乌饮干预组的肾小球数目明显高于自然衰老对照组(P<0.01),与青年组接近;CD26在老年对照组大鼠肾组织的表达较青年对照组明显增强,何首乌饮干预组其表达显著下降(P<0.05)。结论:何首乌饮减弱自然衰老大鼠肾脏CD26的表达,具有延缓衰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甲磺酸去铁胺(deferoxamine,DFO)佐剂对甲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A virus antigen,HAV)抗原诱导小鼠体液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将不同剂量的DFO(0.6、1、4、8 mg)佐剂分别与HAV抗原18 EU混合,免疫ICR小鼠,并设生理盐水对照组(生理盐水200μl)、HAV抗原对照组(HAV 18 EU)、铝佐剂对照组(铝佐剂300μg+HAV抗原18 EU)和复合佐剂组(HAV抗原18 EU+DFO 1 mg+铝佐剂150μg),均经腹部皮下多点注射,0.2 ml/只,共免疫1次。分别于免疫后第4、8、12、16周,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抗-HAV IgG水平,并进行安全性试验。结果除生理盐水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小鼠血清在各时间点均能检测到抗-HAV IgG;除DFO 0.6 mg组外,抗体滴度均在第8周达峰值;不同剂量DFO组的抗体水平均明显高于HAV抗原对照组,其中DFO 4 mg和8 mg组在8~16周时抗体水平显著高于HAV抗原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铝佐剂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8~16周时,同一时间DFO 4 mg、DFO 8 mg和复合佐剂组的抗体水平较高,并能维持较长时间,至第16周时仍能达到与铝佐剂对照组相当的水平。结论 DFO佐剂能显著增强HAV抗原诱导小鼠的体液免疫应答,有望开发为一种可替代铝佐剂的新型佐剂。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共表达的含前S1(PreS1)和前S2(PreS2)表位的乙肝表面抗原(SS1S2)及分别表达的含PreS1表位乙肝表面抗原(SS1)和含PreS2表位乙肝表面抗原(SS2)混合物的免疫原性及抗原活性进行比较,为疫苗配方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将SS1S2抗原、SS1抗原与SS2抗原的混合物(1∶1混合,以下简称SS1+SS2)分别用氢氧化铝佐剂吸附,制成SS1S2疫苗和SS1+SS2疫苗,总抗原含量均为20μg/ml,分别经BALB/c小鼠腹腔单次注射两种疫苗1.0、0.25和0.06μg,免疫后1、2、4周采血,分离血清,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HBV S、PreS1和PreS2抗体水平。分别以纯化的SS1抗原或SS2抗原为参考品,采用ELISA法检测6批SS1S2抗原所对应的SS1或SS2抗原含量。结果免后1、2、4周,3个剂量的SS1S2疫苗S抗体阳转率均高于同剂量的SS1+SS2疫苗,0.25μg剂量的SS1S2疫苗PreS1抗体阳转率高于同剂量的SS1+SS2疫苗;免后1、2周,3个剂量的SS1S2疫苗PreS2抗体阳转率与SS1+SS2疫苗相近;免后4周,1.0和0.25μg剂量的SS1S2疫苗PreS2抗体阳转率高于SS1+SS2疫苗。免后4周,3个剂量的SS1S2疫苗的S和PreS1几何抗体平均滴度(GMT)均高于同剂量的SS1+SS2疫苗;1.0和0.25μg剂量的SS1S2疫苗的PreS2抗体GMT高于同剂量的SS1+SS2疫苗。6批SS1S2抗原中,每10μg SS1S2抗原所包含的PreS1抗原活性相当于(12.1±0.84)μg的SS1,每10μg SS1S2抗原所包含的PreS2抗原活性相当于(7.0±0.52)μg的SS2;SS1S2抗原中SS1和SS2抗原活性之和远超过100%。结论共表达的SS1S2抗原比单独表达的SS1抗原、SS2抗原具有更强的免疫原性;共表达的SS1S2抗原中PreS1和PreS2抗原活性也得到增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ymphocyte function-associated antigen-1,LFA-1)基因敲除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模型小鼠引流淋巴结T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yelin oligodendrocyte glycoprotein,MOG)35-55多肽诱导LFA-1a链CD11a基因敲除的C57BL/6小鼠及野生型C57BL/6小鼠,建立EAE小鼠模型,取MOG诱导后21 d EAE模型小鼠脊髓颈段切片,HE染色和LuxolFastBlue染色,观察小鼠脊髓组织学变化;于MOG诱导后7、14、21d处死小鼠,收集腹股沟引流淋巴结CD4+T淋巴细胞,加入终浓度为1μg/ml的MOG35-55多肽刺激48 h后,应用BrdU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情况;于MOG诱导后4、7、10、14、21 d处死小鼠,收集腹股沟引流淋巴结细胞,加入终浓度为1μg/ml的MOG35-55多肽刺激48 h后,进行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观察分泌IFNγ和IL-17的T细胞比例。结果 MOG诱导的野生型小鼠脊髓出现明显淋巴细胞浸润及广泛的脱髓鞘变化,而LFA-1基因敲除小鼠无明显变化;在EAE疾病早期(7 d),LFA-1基因敲除可减少淋巴细胞向引流淋巴结聚集,降低MOG体外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分泌IFNγ及IL-17的T细胞比例也较野生型C57BL/6小鼠明显降低(P0.05);而在EAE疾病缓解期(21 d),LFA-1基因敲除小鼠淋巴细胞聚集及T细胞增殖能力与野生型C57BL/6小鼠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分泌IFNγ及IL-17的T细胞比例高于野生型C57BL/6小鼠(P0.05)。结论在EAE疾病发生早期,LFA-1可能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LFA-1有可能成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的重要分子靶点。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龙血素A和龙血素B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方法,并用于测定龙血素A和龙血素B的含量。分别合成龙血素A和龙血素B人工抗原制备其多克隆抗体,建立二者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方法并评估其分析性能。结果表明:抗龙血素A血清和抗龙血素B血清的效价分别达到8 000和30 000;龙血素A和龙血素B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3.9ng·mL-1和26.1ng·mL-1,批内精密度分别为CV≤10.7%和CV≤9.9%,批间精密度分别为CV≤11.5%和CV≤12.3%,回收率分别为87.4%~110.8%和109.8%~113.5%,与各自的6种类似物的交叉反应率最大分别为9.20%和3.64%,在4种龙血竭药物中的最大含量和最小含量分别相差4.05倍和3.57倍。龙血素A和龙血素B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方法的检测精密度、准确度和特异性均较好,可快捷有效地用于药物检测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速率比浊法检测13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中的结合多糖抗原含量,并对方法进行验证。方法采用免疫化学系统(IMMAGE 800),选择非竞争性浊度模式,样品或标准品20μl,血清20μl,反应缓冲液200μl,增益系数为4,反应时间为2.5 min;样品离心沉淀后用缓冲溶液复溶,经Na OH解吸附法处理样品和标准品。对方法进行线性、重复性、准确性、专属性、适用性验证,并采用建立的方法检测3批13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样品中的各型多糖抗原含量。结果在设定的条件下,各型多糖抗原浓度在1~6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0.99);各型多糖抗原含量重复检测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低于8%;13型多糖结合抗原含量的回收率在70%~130%之间;6A与19A型特异性血清与其他12型多糖抗原有交叉反应,但与阳性对照的比值均较低(5%),其他12种特异性血清特异性良好,无交叉反应;除1、3型抗原外,其余型别的游离多糖抗原基本不干扰结合抗原的检测结果。结论建立的速率比浊法检测13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中的结合多糖抗原含量重复性、准确性良好,1、3型结合抗原不适用于直接离心沉淀获得。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从优化呋喃妥因代谢物免疫抗原、包被抗原的结构及优化偶联技术角度出发,提高呋喃妥因代谢物抗体的特异性、亲和力,并通过优化样品前处理步骤,最终得到呋喃妥因代谢物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的检测低限为1.0μg/kg,特异性好,稳定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