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气驱窜流特性理论研究
引用本文:杨浩,肖平,胡春礼,陈伟,赵永春,唐思睿.气驱窜流特性理论研究[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0,29(4).
作者姓名:杨浩  肖平  胡春礼  陈伟  赵永春  唐思睿
作者单位:1. 中国地质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北京,100083
2. 中国石油天然气第一建设公司,河南,洛阳,471023
3.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九采油厂,黑龙江,大庆,163853
4. 长庆油田公司油田开发处,陕西,西安,710018
5. 长庆油田公司工程技术管理部,陕西,西安,710018
摘    要:为研究水驱后气驱的窜流特性,在水驱油模型的基础上推导了气驱窜流突破公式,研究了均质和非均质,混相和非混相,以及垂直方向的气窜特性,指出混相形成段塞式驱替,非混相一定发生突进,但突进很小.加入表面活性剂形成泡沫或增加压力达到混相等方法可以达到增加驱替相的黏度,减少气相渗透率和气窜的目的.通过水气交替注入和加入聚合物等材料,降低驱替相的相渗透率,可以减少黏性指进.混相与非混相时,都是高渗透层突破快,指出发生窜流主要是因为地层非均质引起的前缘突破时间不同.在垂直方向,上部地层压力高于下部地层,流体处于连续状态,气体无法上窜,上部流体流入下部;下部地层压力高于上部,出现黏性指进,存在高渗透层则出现舌进.裂缝的存在只是加快窜流速度,窜流前缘突破时间大大减少.在容积器皿中的气液分离效应是重力分离,多孔介质中是黏性指进和高渗透层窜流.

关 键 词:气驱  窜流  均质  混相  气液分离  理论研究

THEORETICAL RESEARCH ON CHANNELING IN GAS DRIVE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