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聚苯胺涂层导电涤纶纤维的制备与性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先对涤纶纤维进行了碱减量处理,然后在液相中使苯胺在涤纶纤维表面原位聚合而制得聚苯胺涂层导电涤纶纤维。讨论了氧化剂与苯胺的初始摩尔比、苯胺单体浓度、掺杂酸浓度、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对纤维导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导电涤纶纤维的电导率在10^-2-10^-5S.cm^-1范围内,且基本保持了其原有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2.
聚苯胺基导电织物的制备及其电致变色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过硫酸铵为氧化剂,在白色棉布基材上,通过苯胺的"原位"聚合制备得到了聚苯胺基导电棉布(PANI/CCT).研究发现:通过这种"原位"聚合反应,苯胺同棉纤维素之间发生了化学键的结合,且在棉纤维表面生成直径为50~100 nm的聚苯胺颗粒;这些颗粒均匀包覆在棉纤维表面,形成致密的导电层,四电极法测其室温电导率可达1.13×10-3S/cm,导电性优良.此外,制备得到的PANI/CCT具有电致变色性能,在-0.45~0.3 V内呈现黄绿色,在0.3~1.0 V内则呈现深绿色,有望在全固态电致变色织物的制备中获得应用.  相似文献   

3.
4.
本文着重讨论了导电蚕丝的基本性能,并通过性能的研究论证了它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聚苯胺/涤纶导电复合纤维的制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先将涤纶纤维在苯胺溶液中预浸泡,然后进行处理,再将纤维置于氧化剂的酸溶液中使苯胺在纤维上氧化聚合,同时进行掺杂制得聚苯胺/涤纶复合纤维。讨论了苯胺单体含量、掺杂酸浓度、氧化剂浓度、反应温度及时间对纤维导电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采用此法制得的导电纤维具有较高的聚苯胺含量和优良的导电性能,电导率达10^-2S/cm数量级。  相似文献   

6.
采用现场吸附聚合法制备聚苯胺/锦纶导电织物.研究外部环境条件与复合导电织物导电性能的变化关系和复合导电织物在温度、湿度、酸碱度及洗涤次数等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导电性能.结果表明,随着湿度的降低,温度的上升,复合导电织物电导率下降;复合导电织物在pH〉5值溶液处理与洗涤后,织物的点对点电阻上升,导电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7.
通过固相聚合法制备了盐酸、苹果酸、十二烷基苯磺酸掺杂的聚苯胺(PAn),研究了盐酸用量、氧化剂加入方式对固相合成PAn的影响,用FT-IR、XRD分析方法对盐酸、苹果酸、十二烷基苯磺酸掺杂PAn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PAn有一定的掺杂性和结晶性;一定范围内减少盐酸用量可抑制副反应的产生,有利于PAn导电性的提高;分批加入的氧化剂添加方式可防止反应速率过快并及时散发反应产生的大量热量,有利于PAn导电性和产率的提高;采用具有亲油性的有机大分子酸掺杂PAn,可减弱分子间作用力,有利于其溶解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采用溶液体系和乳液体系制备了导电聚苯胺,用电导率仪、XRD与TEM等分析手段对聚苯胺进行了表征和性能分析.研究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氧化剂用量和掺杂剂浓度等工艺条件对聚苯胺性能的影响,研究了聚苯胺的导电率和溶解性,结果表明:DBSA掺杂聚苯胺(DBSA-PANI)有良好的导电率、溶解性及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原位聚合非二次掺杂制备了高导电性聚苯胺/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采用盐酸为掺杂酸,研究了聚苯胺/氧化石墨烯的微观形貌;探讨了盐酸浓度及氧化石墨烯(GO)用量对反应过程和复合材料导电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聚苯胺(PANI)以球状物的形式均匀地包覆在GO表面;盐酸浓度超过0.5mol·L-1,反应诱导期明显缩短,复合材料的导电性显著提高。在聚合体系中加入GO可延长聚合反应诱导期,但随着GO用量的增加反应诱导期缩短。当盐酸浓度为0.5mol·L-1,GO与苯胺单体质量比超过2%时,制备的PANI/GO复合材料中GO形成导电通路,电导率较纯PANI提高一个数量级,达到1.4S·cm-1。  相似文献   

10.
采用盐酸(HCl)为掺杂酸、以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K90)为空间稳定剂,在过硫酸铵(APS)氧化体系中通过原位聚合制备了聚苯胺/石墨烯导电复合材料。该方法制备的聚苯胺/石墨烯复合材料导电性能好,聚苯胺尺寸大小均一、形貌规整。实验结果表明,当石墨烯的添加量为7%(质量分数)时,聚苯胺/石墨烯复合材料的电导率较纯聚苯胺的提高了2个数量级。另外,对原位聚合制备聚苯胺/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后,在石墨烯添加量为1%(质量分数)时,聚苯胺/石墨烯复合材料的电导率较纯聚苯胺提高了一个数量级,在提高复合材料导电性的同时简化了加工工艺,大大提高了生产率,具有可靠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聚苯胺导电纤维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聚苯胺的结构及导电机理,综述了近年来聚苯胺导电纤维的发展及应用前景,对现场吸附法、湿法与干湿法纺丝法、静电纺丝法等制备聚苯胺导电纤维的方法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以苯胺为单体,过硫酸铵为氧化剂,通过化学氧化法合成聚苯胺,并以其为导电填料,以环氧树脂为成膜物,制备出一种电导率在0-04-0-06 S/cm范围内的新型导电防腐涂料.讨论了氧化剂的用量、盐酸的浓度、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等对聚苯胺涂料导电性的影响以及在盐雾、酸性、碱性和油水条件下,其腐蚀情况和电导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实验最佳制备条件为:氧化剂与苯胺的摩尔比1∶1,反应温度小于5℃,反应时间4h,盐酸浓度为2 mol/L,聚苯胺的质量分数为15%~20%;除碱性条件外,导电聚苯胺防腐涂料在油水、盐雾和酸性条件下均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防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3.
采用原位化学法合成了聚苯胺/席夫碱复合物,研究了席夫碱用量对复合物性能和产率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对复合物的结构及表面形态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室温下,保持席夫碱质量为1.0 g和盐酸浓度不变的情况下,当苯胺为4.0 mL,过硫酸铵为10.0 g时,复合物的电导率最高可达到2.05×10-3S/cm,比PANI的电导率(9.21×10-6S/cm)提高了3个数量级;同时聚苯胺/席夫碱复合物的溶解性能及分散性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4.
15.
采用低温等离子处理技术结合碱减量对涤纶织物进行表面处理,在织物上原位化学氧化聚合制备聚苯胺/涤纶复合织物.研究了低温等离子处理功率、压强、时间对复合导电织物表面电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真空度30 Pa,处理时间4 min,处理功率300 W的等离子处理工艺,苯胺单体浓度0.25 mol/L,氧化剂APS质量浓度0.06 g/mL,掺杂酸浓度0.6 mol/L,反应时间2 h,氧化聚合,制备的复合导电织物其表面电阻率可达102Ω.SEM、FTIR及XRD测试结果表明涤纶织物表面有均匀连续的聚苯胺存在,且渗入纤维内部,使纤维无定形区面积增加,结晶度减小.  相似文献   

16.
微乳液法制备聚苯胺/涤纶导电织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等离子体对涤纶表面进行处理,再采用微乳液法制备聚苯胺/涤纶导电织物,研究了反应条件对织物导电率的影响,并对样品进行了差热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等测试。所得样品上的聚苯胺颜色均匀,牢度高,粒度细腻,热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7.
在柔性链聚俣物溶液体系中,利用化学化法使吡咯(PY)聚合,通过控制反应条件,获得可溶性的掺杂态比咯(PPy)/ABS复合材料,利用溶液浇铸的方法制备有良好力学性能的自支撑柔软薄膜,对实验条件*(温度、时间、配比、浓度等)进行了研究,获得阳佳实验条件,用红外光谱、GPC、扫描电、循环伏安仪等对复合材料进行表征,并用四电极法测试薄膜的导电性能。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了聚苯胺的化学结构、掺杂机理、导电机理以及聚合机理(合成方法),并从掺杂机理和导电机理出发,介绍了聚苯胺在抗静电材料、导电材料、电磁屏蔽材料、电极材料、金属防腐蚀材料、变色材料等方面的应用,分析了聚苯胺研究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化学氧化法制备导电聚苯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过硫酸铵作为氧化剂,在酸性条件下控制反应温度合成了聚苯胺,然后使用一定浓度的质子酸对合成的聚苯胺进行了掺杂,使之成为具有导电性能的掺杂态聚苯胺,烘干后四探针仪测量其导电性。实验表明导电聚苯胺的最佳合成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为0℃、盐酸浓度为2 mol/L、过硫酸铵与苯胺物质的量比例为1∶1,合成的聚苯胺导电率可达10 S/cm。  相似文献   

20.
采用原位化学法合成了聚苯胺/席夫碱复合物,研究了席夫碱用量对复合物性能和产率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对复合物的结构及表面形态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室温下,保持席夫碱质量为1.0 g和盐酸浓度不变的情况下,当苯胺为4.0 mL,过硫酸铵为10.0 g时,复合物的电导率最高可达到2.05×10-3S/cm,比PANI的电导率(9.21×10-6S/cm)提高了3个数量级;同时聚苯胺/席夫碱复合物的溶解性能及分散性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