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邵永添 《广东有色金属学报》1996,6(2):149-152
在pH4~5的条件下,以PAN,EDTA-Cu作指标剂,在80℃左右用EDTA直接滴定Ga^3+终点敏锐,300mgCu^2+,Fe^3+,Zn^2+,Cd^2+,Bi^3+,100mgPb^2+,In^3+,Sn(Ⅳ);60mgAl^3+;40mgGe^4+,30mgSb(Ⅴ)Mo(Ⅵ)1mgAu^3+Tl^3+经萃取分离后不干扰测定,本法可用于含镓0.5%以上样中镓的测定。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以P204为萃取剂,二乙基三胺五乙酸(DTPA)为水相络合剂,在络合交换萃取体系中,料液pH,DTPA浓度等因素对分离钇铒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料液pH7~8,DTPA浓度为0.5mol/L,混合时间为30min时,钇和铒萃取率分别为80.42%,27.62%.DTPA的回收利用率达90%.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污泥对柠檬酸盐络合铜的吸附特性,采用平衡振荡法实验,借助相关方程分析其动力学、热力学特性,并利用BET、FTIR、SEM探讨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吸附18 h后达到平衡,总铜去除率接近80%;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动力学实验数据;Langmuir方程可以较好地描述热力学实验数据;BET分析表明污泥为微孔结构;FTIR分析表明污泥吸附剂上的—OH、酰胺基、COO-是主要的吸附活性基团;利用SEM明显观察到,吸附后污泥表面有金属沉积物堆积;吸附机理包括络合作用和表面沉淀。 相似文献
5.
采用三辛基甲基氯化铵(N263)-磷酸三丁酯(TBP)-正辛醇-磺化煤油协同萃取体系从金矿氰化废水中富集和回收有价金属,主要研究了N263与TBP的浓度、振荡时间、水相初始pH、相比(O/A)对铜氰络合离子萃取率的影响及协同萃取反应机制。研究表明,采用N263(20 vol.%)-TBP(15 vol.%)-正辛醇(10 vol.%)-磺化煤油体系在室温,O/A为1:1,pH值为10、混相时间为5min的条件下,废水中铜离子的单级萃取率可达到为98.9%,饱和萃取容量为19576 mg/L。饱和负载有机相经1 mol/L NaOH+5 mol/L NaSCN溶液反萃,在相比(O/A)为2:1的条件下,单级反萃液中Cu离子浓度可达到23000 mg/L,实现了废水中铜氰络合离子的有效富集。萃取过程中铜氰络合离子优先与TBP结合从而失去亲水性,随后再与N263阳离子发生离子缔合反应进入有机相。 相似文献
6.
通过萃取动力学、萃取机理和界面化学的研究,证实了单一M1PA胶束萃取剂体系萃取AI^3 的过程是受化学反应控制的。虽然也存在着界面反应,但控制反应主要发生在胶束相内部。讨论了胶束和液-液界面反应的反应机理,并得到了萃取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7.
在弱碱性条件下,伯胺N1923不萃取单独的HPO_4~(2-)和HAsO_4O_(2-)离子,钨酸钠溶液中的磷和砷完全以磷—钨和砷—钨杂多酸的形态被伯胺N1923萃取。本文研究了用伯胺N1923在弱碱性条件下萃取钨酸钠溶液中的磷和砷的机理。通过温度,粘度,萃余水相pH变化及红外光谱考察得出,伯胺N1923按溶剂化机理萃取磷—钨和砷—钨杂多酸,主要靠形成氢键的作用实现萃取。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EDTA容量滴定法测定pH>1环境下,D2EHPA-HCl-HAc体系萃取Nd(Ⅲ)过程两相中的Nd浓度来考察溶液pH值和萃取剂D2EHPA浓度对Nd分配比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测试对负载Nd的D2EHPA以及D2EHPA-HCl-HAc萃取体系有机相进行分析来研究D2EHPA-HCl-HAc体系对Nd(Ⅲ)的萃取机理,并确定萃取平衡常数。结果为,当pH>1时,D2EHPA-HCl-HAc体系对Nd(Ⅲ)萃取过程的实质是Nd(Ⅲ)与P-OH基团发生置换,过程遵循阳离子交换机制,同时与P=O基团发生络合配位作用。并得出萃取平衡常数KNd为100.28。 相似文献
9.
单一萃取剂体系的萃取动力学、界面化学和萃取机理研究 1.有机磷酸萃取体系的界面化学和萃取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不同结构有机磷酸萃取剂体系对AI^3 萃取的界面化学,发现单烷基磷酸萃取剂的胶团化倾向与烷基结构有关,长碳链单烷基磷酸M1PA(烷基R的C数为17)和M2PA(烷基R的C数为12),在非极性溶剂中具有强烈的胶团化作用,而烷基碳数为8的单烷基磷酸MEHPA(异辛基磷酸)则不产生胶团化作用。单烷基磷酸的界面活性高于二烷基磷酸D2EHPA,而单烷基磷酸的界面活性随着其烷基碳数增加而增加。通过萃取机理研究得到了单一M1PA萃取剂-AI^3 的萃合物组成及萃取反应方程式。 相似文献
10.
11.
Seven Shenfu coal powders different in particle size obtained by sieving and ball milling were used to probe their adsorption properties to phenol from wat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kinetics of phenol on coal powders follow the second-order adsorption kinetic model well. Adsorption processes are governed by film diffusion and the kinetic parameters and the effective diffusion coefficients were calculated through plotting. Adsorption capacities to phenol increase exponentially with decreasing of diameter of coal powders. The phenol adsorption equilibrium for coal powder with d50 of 9.30 μm can be described in terms of Freundlich isotherm, while for ultrafine coal powders with d50 of 4.28 and 4.82 μm fit Langmuir isotherm well. 相似文献
12.
基于我国西部某煤炭地下气化试验,以气化特征污染物之一--挥发酚为例,建立地下水流运动和污染物迁移数学模型,对气化炉闭炉后的污染物迁移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 20 a 预测期内,挥发酚具有极弱的向煤层隔水顶板上覆咸水含水层的迁移倾向,水动力弥散是其迁移的主要方式;煤层内部挥发酚的迁移只发生在燃空区附近,在气化后20 a,污染晕为以燃空区为中心的椭圆形,长轴方向大约500 m,短轴方向大约300 m,煤层的低渗透性、水力坡度小和介质的吸附作用是阻碍挥发酚在煤层内扩展的主要原因;煤层与含水层之间的水头差、燃空区上下方隔水层的破坏程度和范围以及水动力弥散作用是含水层污染评价的关键因素。地下水污染风险须通过科学选址、气化过程控污、煤层燃空区污染处理等措施进行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3.
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比较了清水细水雾和含复合添加剂细水雾抑制煤油池火的机理.清水细水雾抑制火焰主要是物理作用,而含复合化学添加剂细水雾既有物理作用又有化学作用.复合添加剂的黏性与表面活性组分改变了雾滴平均粒径D32的大小及其分布规律,这种变化使细水雾的粒径分布趋于合理,更有利于细水雾和火焰的相互作用.含复合添加剂细水雾抑制煤油池火的化学作用有异相和均相化学反应机制:在异相机制中,由细水雾气化形成的微小固体能湮灭燃烧链中的活性自由基;在均相机制中,化学添加剂中的自由基俘获剂在气相中俘获燃烧链中的自由基.由于它们对煤油池火作用机理的不同,使含添加剂细水雾抑制火焰的能力远远高于清水细水雾. 相似文献
14.
在统计分析顶板巷瓦斯抽采在国内使用情况的基础上,为了协调顶板巷瓦斯抽采与煤自燃的关系,立足解决顶板巷瓦斯抽采诱导煤自燃问题,以耿村矿为例,通过顶板巷气体成分及采空区温度的实测分析,证实了顶板巷瓦斯抽采诱导采空区漏风及自燃的发生。通过数值计算及理论分析,识别了顶板巷瓦斯抽采下的漏风通道存在形式以及漏风动力构成,揭示了顶板巷瓦斯抽采诱导遗煤自燃的作用机制。提出了安全抽采量的概念,基于质量守恒,以风排瓦斯及采空区氧化带宽度为约束指标,建立了安全抽采量数学模型。通过对模型的检验,验证了安全抽采量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以低温煤焦油碱洗提取的粗酚为对象,设计了4塔连续精馏工艺,并利用Aspen Plus软件对精馏过程进行初步模拟计算。通过简化组分、选择合适物性方法、DSTWU模型估算参数、RADFRAC模型严格计算,得到了连续精馏的工艺参数。在进料量为100 kmol/h,冷凝器10 kPa,再沸器30 kPa的压力下,4塔的塔板数分别为50、32、55、50,回流比分别为14.24、10.99、10.04、15.44,塔顶馏出量分别为15.168、16.795、31.059、17.577 kmol/h,得到塔顶产品质量纯度分别为苯酚95%(回收率95.0%)、邻甲酚95%(回收率94.1%)、间甲酚83%(回收率93.2%)、2,4-二甲酚74%(回收率97.8%)。得到的精馏工艺参数可以为粗酚精馏的实验和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针对可见光助多相电催化法处理苯酚模拟废水,制备了γ-Al_2O_3负载N-V共掺杂纳米TiO_2光催化剂作为粒子电极,确定了可见光助多相电催化法处理苯酚废水的最佳反应条件为苯酚浓度180mg/L,COD浓度为387.5mg/L,pH值为3.0,电极板间距为10cm,电解质Na_2SO_4投加量为1g/L,电解电压为15V,曝气量为11L/min,此时去除率为85.12%。对比可见光助多相电催化法、多相电催化法、可见光法对于苯酚处理效果的差异,分析了可见光助多相电催化法降解苯酚的光电协同效应,并对苯酚降解中间产物及降解途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可见光助多相电催化法对苯酚模拟废水的降解效果显著,操作简单,通过进一步优化反应条件,可应用于苯酚废水处理工程实践中。 相似文献
17.
18.
Analysed and summarized the dynamics and chemical factors in the co (coagulation)-flocculation process. A completely new definition for co-flocculation was given.If a colloid particle didn‘t contact with drug to emerge (physical) chemical effect, the possibility for the colloid particle to coagulate (flocculate) was rather small, only at the flocculation stage; it may be caught by net or settled by differential sedimentation. Base on several assumed important premises, the several steps and physical model of co-flocculation process were given, and the mixing, coagulation and flocculation were proposed according to their essentiality.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篇冶金工程领域的论文。有机磷类萃取剂D2EHPA(P204)非常广泛地应用于钒的萃取中,首先阐述了钒在浸液中的存在形式影响萃取的效果,V(IV)在溶液中主要以VO2+的形式稳定存在于强酸性溶液中;pH值逐渐增大时,V(V)多以H2V10O28 4-、HV10O28 5-的形式存在。其次本文以近几年来有机磷类萃取剂P204的研究为基础,分析了有机磷类萃取剂P204的构效关系,发现与磷酰基相邻的基团类型相比,空间位阻效应作为次要因素同样重要,基于氢键作用,萃取剂分子之间会产生二聚体甚至多聚体,从而改变萃取剂分子的结构与性质。最后对P204萃钒的研发与应用进展以及对相关领域的未来进行了展望,指出了P204萃取剂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