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是一个以农业立国的文明古国,乡村社会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组成部分,宗族自治在中国传统乡村自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以《颍州罗姓族谱》为考察对象,从宗族对宗亲乃至乡亲的凝聚力、宗族群体的自治自律力、宗族教化为载体的德化力等三个方面对宗族自治在中国传统乡村自治中所起的作用进行考察和论述。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现代新儒家的“返本开新”论和马克思主义学派的“综合创新”论之间的契合与分歧。二者都认为实现中国的现代化不能抛弃传统文化,应当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而且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世界文化发展也具有重要价值。在如何界定传统文化、如何定位儒家思想以及如何区分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如何确立中国文化现代化走向等方面,“返本开新”论与“综合创新”论之间存在许多原则性的分歧。在文化现代化问题上,现代新儒家的“返本开新”论存在自身难以逾越的理论困境。  相似文献   

3.
分类号A8八81AslAsllA8491AG271B565.之6B82C82C913.7C934C934DO35DZ一0D23 题目论知识经济条件下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统战工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个“具体总体”的概念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解析四论马克思主义与创新教育浅议美元的贬值及对我国的影响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几个误区论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法律层面上流失的传统道德当前地方科技统计工作发展的方向与思考社会保障应突出以人为本的文化价值周恩来决策思想再研究淮海战役中解放军高层决策的科学实施行政职业能力训练探析论江泽民对毛泽东、邓小平社会发展评价…  相似文献   

4.
传统村落是我国乡村中既普遍又特殊的“本土、原态”环境场所,是我国传统“农耕文明”的活态传承.然而在快速城市化中,传统村落遭到重创:村落“空间解构、人才流失、发展无序、风貌趋同、动力不足,文化迷失”,无法满足现代生活需求,导致乡村走向衰落.研究从乡村公共空间切入,以安徽巢湖三瓜公社为例,解析激活公共空间促进传统村落振兴的...  相似文献   

5.
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6个方面:“走振兴农业以引发工业之路”,开展乡村合作运动,文化重建,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培育“农民自觉”,实行地方自治。借鉴该理论,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重视传统文化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鼓励知识分子和人才向农村流动,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推进农村村民自治进程。  相似文献   

6.
乡村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渊源,乡村振兴需要文化先行,传承传统乡土文化精华,汲取现代文化新理念。当前,乡村文化在发展中面临巨大的挑战,快速的城镇化、外来文化与网络文化以及社会转型和对乡村文化价值的漠视都是乡村文化振兴中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7.
明清时期徽州村落文化繁荣,村民族众在社会发展和文脉传承中逐步构建了集体记忆与文化认同,进而形成村落精神。传统村落精神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是宗族性与血缘性,在徽州古村落文化中表现尤为凸显。聚族而居与族规家法作为徽州传统村落精神的内在结构,辅以文化活动与村落文化等外在形式,维系徽州村落极为内聚的精神内核与健康活力的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8.
儒家文化博大精深,以“仁义礼智信”为代表的“五常论”为文化根本。在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中,企业管理可借鉴儒学思想中的精华为我所用。立足于儒学传统思想的精华“仁义礼智信”,结合当前中国企业管理的实践,阐述了儒学文化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及其对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当代作家“红学热”现象所遮蔽下的文化环境与背景、内涵及价值指向之解析,认为当代作家对《红楼梦》的较集中解构不仅是作家追求学者化的先导与诉求,更是创作主体在传统文化精神的迷失与文学边缘化的境遇中,对其迷惘贫困的内在精神世界的拷问、反省与重建.其精神重建又是从经典文本《红楼梦》的文化体验、审美体验、艺术体验的再审视开始,甚或以艺术再创造的方式在给予“红学”发展提供新认知、新解构、新视角,体现出作家群体精神向度要突出重围的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10.
经济、科技发展日趋全球一体化,人们越来越习惯于用跨文化的视野和方法来研究美术文化的发展,多元并存成为美术文化发展的必然态势。在如何对待“古”与“今”、“雅”与“俗”、“中”与“西”,产生了诸多困惑和歧异。文化价值信仰的认识出现了危机,传统价值普遍被怀疑,忽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更没有意识到传统文化是“新时代构筑国家民族先进文化的基因”,直接影响并作用于人民的现实生活和价值观念,传统美术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1.
支挡结构物设计时水-土压力的计算方法一直存在争议,分算方法理论机理明确,但孔压难以实测,合算方法适应某些工况,但机理不明。针对运营期内支挡结构物后填土表面短时间施加临时荷载的特殊工况,根据室内三轴UU试验和CU试验间内在联系,提出了通过CU强度包线判定不排水条件下土体所处状态的方法,利用CU强度包线得出骤加荷载时主应力和超孔压计算公式,为特殊工况下支挡结构物上水-土压力计算提供一种新的探讨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中国乡村治理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在中国的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关于村庄治理的理论研究在不断转变,现实的乡村治理模式和路径也在不断变化,从人民公社的全能型模式到目前真正的"乡政村治"模式,从对"民主"的探求到目前新农村建设下"乡村治理"模式的完善。然而,随着农村社会的发展,新的问题不断涌现,治理的困境却一直存在。实现乡村"大治’的决不是单单某个方面的变革或是照搬某个地方的现有成功模式就可万事大吉,一定要结合各地的具体实情,推动村级组织创新建设。  相似文献   

13.
城市的快速发展使得城乡差距迅速拉大,乡村衰败问题日益严重,由此新农村运动开始在全国展开,引发了乡村建设的热潮.本文从乡村复兴的视角出发,结合益阳市城郊新农村清溪村的典型案例,论述了该村在经济、产业、文化、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复兴发展,进而得出了经济复兴是关键、产业复兴是保障、文化复兴是根本和生态环境复兴是重点等结论.  相似文献   

14.
传统村落承载着数千年的历史文化和中国人的乡土情结,村落空间形态诠释着乡情、宗亲、落叶归根等民族情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传统村落空间格局和传承村落精神,是保护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新农村规划建设中必须十分重视的问题。通过对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分析,梳理了影响村落空间形态的传统因素及新生因素,从村落景观的完整性、空间形态的整体性和地缘关系的领域性等方面提出了基于传承村落精神的规划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5.
宗族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转型的历史条件下,沉寂多年的中国农村宗族势力逐渐复苏并呈迅速蔓延趋势,成为影响农村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社会现象,对农村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产生丁诸多影响,引起了各方面的关切。  相似文献   

16.
通州区村庄体系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村庄建设和发展缺乏宏观指导的问题,通过总结和分析通州区村庄发展存在的问题,按照村庄发展的不同条件,从规模因素、自然条件、城市规划、产业发展基础、区位因素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将村庄分为城镇化型、迁建型和保留型3类,确定建设时序和近期建设重点,进行了规划实施后的效果分析,提出了不同类型村庄的整合策略和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的各种环境污染也与日俱增。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在于农村生态文化缺失。本文通过对当前农村生态文化的现状以及传播途径的研究,探讨如何在农村进行行之有效的生态文化传播,以期营造农村生态文化氛围,为美丽乡村建设夯实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8.
"边缘村庄"是湘南山区农村普遍存在的现象,其搬迁问题值得我们研究。本文对湘南山区农村"边缘村庄"搬迁进行了可行性和效应分析,认为要顺利推进湘南山区农村"边缘村庄"搬迁这一项惠民工程,需要在搬迁新址规划、搬迁模式、搬迁资金、搬迁政策、政府服务能力等几个方面进行突破。  相似文献   

19.
基于农村自我发展能力的新农村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探讨我国目前新农村建设面临的现实约束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农村自我发展能力的内涵、提升机制,初步建立了农村自我发展能力理论的基本框架。最后,文章依据农村自我发展能力的差异,将农村发展分为初始、起步、发展和成熟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20.
“村法”是民间法的主要表现形式,是研究中国农村的重要切入口。“村法”是指村民集体组织中形成的有关集体和村民活动的规则、习惯的总称,包括正式法和习惯法两方面内容。乡土性与现代性的二元并存是乡政村治下的“村法”最显著的特征,它反映国家法与家族法(宗族法)的相互作用关系,体现国家和村内地方性力量博弈的竞争性均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