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考虑吸渗作用的双重介质中的两相流体渗流数学模型是带初边条件的积分-微分方程,是难以求得精确解析解的。现提出将水驱油运动的前沿作为活动外边界处理的新思想,从而可用有限差分法和外推线化的方法求其解。并且该模型对裂缝系统的相对渗透率不作取对角线的假定。结果表明:吸渗作用对含水饱和度分布有较大的影响,但吸渗作用的强弱对水驱油运动前沿的推进速度没有影响。这与陈钟祥-刘慈群假定裂缝系统的相对渗透率取对角线并用特征线法求解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有限差分法在求解多维带初边条件的积分-微分方程尤其是复杂的非线性问题时将更显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砂岩微观孔隙模型两相驱替实验   总被引:22,自引:7,他引:22  
  相似文献   

3.
砂岩模型两相驱替实验中油层润湿性的判断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在砂岩模型两相驱替实验过程中,判断油层润湿性应注意以下问题:(1) 应注意砂岩模型及实验流体的可靠性,充分考虑模型制作过程中各种因素及实验流体真实程度对润湿性的影响;(2) 应保证润湿性判断方法的正确性。在利用水驱油方式及水驱油之后的油、水分布状态判断岩石润湿性时,应综合其他方法进行判断;利用孔道中油水弯液面判断润湿性时,应同时观察大小孔道的弯液面,并防止润湿滞后的影响;在利用油水两相自吸量的比较判断润湿性时,应在孔隙空间内部流体状态相似下进行。  相似文献   

4.
在砂岩模型两相驱替实验过程中,判断油层润湿性应注意以下问题:(1) 应注意砂岩模型及实验流体的可靠性,充分考虑模型制作过程中各种因素及实验流体真实程度对润湿性的影响;(2) 应保证润湿性判断方法的正确性。在利用水驱油方式及水驱油之后的油、水分布状态判断岩石润湿性时,应综合其他方法进行判断;利用孔道中油水弯液面判断润湿性时,应同时观察大小孔道的弯液面,并防止润湿滞后的影响;在利用油水两相自吸量的比较判断润湿性时,应在孔隙空间内部流体状态相似下进行。  相似文献   

5.
两种双重介质的对比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传亮 《岩性油气藏》2008,20(4):128-131
地层中存在2 种双重介质:裂缝-孔隙型和裂缝-溶洞型。这2 种双重介质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别。裂缝-孔隙型双重介质油藏试井曲线上出现“凹子”特征,而裂缝-溶洞型则不出现。裂缝-孔隙型双重介质油藏的产量递减较快,而裂缝-溶洞型双重介质油藏则递减较慢。裂缝-溶洞型双重介质在渗流机制和生产特征上都与单一介质十分类似,因而等价于单一介质。  相似文献   

6.
目前聚合物驱油是大庆油田增产的主要技术,但随着聚合物驱的大面积推广,还必须开发更加有效提高采收率的方法。为此,开展了利用气相的扩散性,增大驱油空间,来弥补聚合物驱油能力不足的天然气、聚合物交替进行的气聚两相驱试验。到目前进行了一年多的注入,在注入过程中,对出现的不适应性,进行了优化和改造。  相似文献   

7.
本文把双重孔隙介质中二相驱替的理论推广到考虑重力项时的情形,全面地研究了重力场中二相驱替的各种情况,从而给带底水的碳酸盐岩油藏的合理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双重低渗介质油藏中两相非达西渗流数学模型,用有限差分法求得了具有活动边界的非线性问题的解,进行了实例分析,得到了含水饱和度的分布,分别讨论了吸渗作用,非达西流及注入速率对这种油藏开发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吸渗作用,非达西流和注入速率均对含水饱和度分布有较大的影响,从而影响了注水开发指标,但前缘推进速度和位置(最后反映为油井见水时间和无水采收率)与吸渗作用的强弱乃至有无皆无关,注水开发这种油藏时,见水前注水速率不能太大以充分发挥吸渗作用,见水后可适当增大注入速率以减弱非达西流的影响,存在一最佳注入速率,这对于双重低渗介质油藏的注水开发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针对鄂尔多斯东部地区盒8段储层低孔低渗、非均质性较强及渗流特征复杂等性质,通过在该地区利用真实砂岩模型进行微观气水两相驱替实验,得出其驱替方式渗流路线主要表现为3种形态:均一网状渗流路线活塞式驱替方式;非均一网状与交织状非活塞式驱替方式;复杂渗流路线非活塞式驱替方式。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明确了储层砂岩中软组分含量、物性及残余水饱和度是影响驱替渗流方式及效率的主要因素。研究成果为更好地认识东部盒8段渗流规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1.问题的提出 大庆喇嘛甸油田开展的气聚两相驱油试验目的是提高采收率。该试验具有两个特点:一是注气压力高,压力波动范围大(工作压力在12~25MPa范围内波动);二是天然气与聚合物周期性交替注入,井口及井筒内残留液量多,易冻堵。这两个特点使注气过程的顺畅性成了该项试验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因此开展注气工艺适应性研究,对保证试验的顺利进行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弱凝胶在多孔介质中的微观驱替机理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利用室内微观驱替实验装置,采用透明的单层油砂充填模型研究了弱凝胶驱和后续水驱过程中不同时刻各相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分布。微观驱替实验结果表明,弱凝胶沿原先被水占据的大孔道流动,并且可以通过变形被挤入窄小孔喉,在弱凝胶的前沿存在稳定的水胶界面。在后续注水过程中,存在于大孔道的弱凝胶迫使后续注入水改向进入未被注入水波及的小孔隙,驱替的残余油滴聚集并形成油墙。弱凝胶的流体改向作用是提高微观波及效率和采收率的主要因素;弱凝胶的粘弹作用有利于在油藏深部进行深度调剖。  相似文献   

12.
双重介质拟组分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瑞河 《石油学报》1991,12(3):83-92
本文介绍一种网格迭加(Superpose Grid)双孔双渗拟组分模型.它与双孔单渗模型相比、适用范围更广、更具一般性,同时,还兼有黑油模型和多组分模型的某些优点,如:相平衡计算简洁、可模拟凝折油气藏等.文中给出了数学模型、离散过程及求解方法等,本模型巳在华北苏桥凝析气藏的开发设计中得到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3.
碱-表面活性剂两相驱提高重油采收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给出了重油油藏碱/表面活性剂驱采油机理的实验室岩心研究结果.将水和碱/表面活性剂体系的混合物注入到含有重油的岩心中.随着矿化度的不同,形成油包水和水包油乳状液体系,并且对形成的不同乳状液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在重油体系中乳状液的形成对重油开采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4.
研究给出了重油油藏碱/表面活性剂驱采油机理的实验室岩心研究结果。将水和碱/表面活性剂体系的混合物注入到含有重油的岩心中。随着矿化度的不同,形成油包水和水包油乳状液体系,并且对形成的不同乳状液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在重油体系中乳状液的形成对重油开采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5.
各向异性双重低渗介质中油水两相非达西渗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各向异性双重低渗介质油藏中两相非达西渗池数学模型,用有限差分法求得其解,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非达西沈使水驱前缘推进速度加快,使油井见水早;注入率越大,前缘推进速度越快,油井见水越早。注水开发这种油藏时,见水前注入率不能太大;见水后可适当增大注入率(存在一最佳注入率),以减弱非达西流的影响,对于低渗双重介质油藏开发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在水平井开发的各向异性双重介质油藏中油水两相渗流数学模型,用有限差分法求得了其解,进行了实例分析。得到了含水饱和度沿x、y、z轴坐标方向的分布,分别讨论了各向异性,双重介质吸渗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渗透率较大的方向,前缘推进速度较快,油井见水较早,吸渗使前缘推进速度减慢;使油井见水晚,水平井注水开发这种油藏时,见水前注入率不能太大以充分发挥吸渗作用。  相似文献   

17.
火成岩储层采油机理研究是难点,文中基于数值模拟中双重介质理论模型从单因素和多因素角度分别讨论储层地质参数对衰竭式采油的影响。研究表明双重介质中裂缝有效渗透率对油井产能影响最大,基岩渗透率对产能影响最小,并分别展示基质孔隙度、裂缝孔隙度、裂缝渗透率参数对生产指标的影响趋势,为后续油藏数值模拟历史拟合阶段提供了合理调参依据,简化了调参流程。  相似文献   

18.
双重各向异性介质的驱替特征及注水开发井网部署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双重各异性是多孔介质的一个基本性质,它对油藏流体的流动乃至油气生产都有一定的影响。以五点井网为例,用数值方法研究了双重各向异性介质的驱替特征和注水开发井风的部署问题。双重各向异性介质的驱替过程很不均衡,注入流体沿渗透率增大的方向优先推进,致使该方向的油井先期见水。若按渗透率比值调整注水井位置,则能够抑制油井的提前见水,并能够均衡油藏的驱替过程。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双重介质油藏的有关概念和试井资料的录取工艺,并以具有井筒储存和表皮效应的双重介质油藏为例,对其形成的压力曲线进行描述和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20.
为了满足二次采油井的大排量和深井常规产液量的需求 ,美国得克萨斯州休斯敦的连续油管公司开发了一种采用双重驱替泵抽系统进行人工举升的新方案。在标准游梁式抽油机装置的基础上 ,选用连续油管作为“抽油杆柱” ,这个正在申报专利的采油装置能够使井下泵的柱塞往复运动 ,上下冲程都往地面输送液体。处于下冲程状态时 ,产液由连续油管送到地面。处于上冲程状态时 ,井液由油管和连续油管之间的环形空间产出。双活塞泵的工作原理 :在上冲程中 ,下气室充满 ,固定阀打开 ,柱塞游动阀关闭 ,浮动阀打开 ,环空固定阀关闭 ,流体通过浮动阀被驱替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