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配煤是我国煤炭企业提高煤炭产品质量的重要技术手段,随着动力煤的大规模应用,动力煤配煤技术在我国得到大范围的应用。根据现阶段我国煤炭企业的主要储煤形式,结合主要的均质化配煤工艺和配煤专家系统,详细介绍我国动力煤配煤技术发展现状,并就动力煤配煤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
基于配煤目标约束条件和配煤目标函数的确定,建立了动力配煤数学关系模型。动力配煤专家系统通过对该模型的求解,实现其核心配煤计算功能。同时阐述了该系统中优选原料煤组合方案专家子系统、实用配煤比方案专家子系统等内容。  相似文献   

3.
动力配煤能满足节能与环保的要求,符合国家能源发展方向,是具有前景的洁净煤技术之一。对动力配煤过程的优化设计进行了研究。介绍基于可编程控制器为核心的选煤厂自动配煤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4.
动力配煤最优配煤指标及配煤方案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动力配煤有关技术指标的分析,研究了动力配煤方案的优化设计,并介绍了优化配方计算机软件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据《优化》大纲对炼焦煤质、焦炭质量的要求,通过对省内外主要炼焦煤资源调查研究,利用40kg试验焦炉开展一系列试验研究,筛选最有可行性的配煤方案用于炼焦生产,达到改善焦炭质量,降低炼铁焦比和配煤成本的目的。同时进行了无烟煤、省内气煤煤种的配煤炼焦方案研究,以做好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6.
通过总结石梯子煤20 kg焦炉配煤炼焦、铁箱以及生产焦炉炉孔配煤炼焦试验结果,阐述了该煤在配煤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可行性,指出配入不黏结性石梯子煤炼焦可扩大炼焦煤源和降低配煤成本。  相似文献   

7.
为了考察煤沥青对配煤结焦性能的影响,以不同配加方式和比例的煤沥青添加到配煤中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加入2~3%质量比的煤沥青后,配煤的灰分显著降低,挥发分和粘结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用煤沥青替代焦煤可以比替代肥煤达到更好的效果,并且最佳的煤沥青加入比例为3%。  相似文献   

8.
动力配煤技术的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文华  姜利 《中国煤炭》1997,23(7):13-16
系统地论述了我国动力配煤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指出在配煤方案的优化研究中应重点研究解决“优化方法”、“煤质指标的关系”和“煤质指标的分布”等问题,提出了制定配煤质量标准应遵循的原则及在配煤燃烧特性和质量检测等方面应重点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动力配煤对煤种单一,煤炭资源短缺而需求量较大的福建省具有推广应用价值,分析了已建成的五条配煤运行不畅的原因,指出今后应建立目标市场,选疹突破口,加强宣传,政策扶持,技术攻关等方面的工作,推动动力配煤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裕溪口港煤的煤质概况和配煤的必要性,阐述了采用动力配煤技术将裕溪口港煤与陕西神木西煤进行优化配煤,并对动力配煤的效益进行了相应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基于ASPEN PLUS平台煤气化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范峻铭  诸林 《煤炭技术》2014,(4):229-230
传统燃煤利用方式不仅造成煤热能利用效率低下,也使环境受到极大的破坏。煤气化是实现煤清洁和合理化利用的关键技术。目前多利用ASPEN PLUS软件模拟煤气化过程,并在该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因此,重点分析利用ASPEN PLUS建立煤气化模型的方法和原理,以期为今后研究提供方法性指导。  相似文献   

12.
GSP气化技术煤粉密相输送系统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跃  李刚健  井云环  罗春桃 《煤炭科学技术》2012,40(12):111-113,117
为实现大规模工业化GSP气化技术煤粉密相输送系统的稳定输送,研究了煤粉物性、输送工艺、操作参数对输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煤粉湿含量由6.9%降到4.2%时,锁斗下料顺畅,减压系统偶尔出现堵塞。采用压差控制输送煤粉时,煤粉质量流量波动大于20 t/h,而采用流量调节控制煤粉输送时,煤粉质量流量波动小于5 t/h,因此,采用流量调节控制时,煤粉输送稳定性大幅提高。当操作参数进料器流化气量由220~180 m3/h调整为90~140 m3/h时,煤粉输送管线注射器1气体的流量由7 m3/h调整为3 m3/h,投煤后关闭注射器2,可使固气比由280 kg/m3增加到400 kg/m3,质量流量由42 t/h增加到72 t/h,进一步提高了煤粉密相输送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文章基于G ibbs自由能最小化原理,系统全面地分析了煤气化体系的热力学平衡行为,考察温度、压力和气化剂等操作因素对煤气化产物平衡组成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4.
温九真 《中州煤炭》2003,(6):8-8,20
介绍了煤部分气化技术因具有成本低、高效率和低污染等优点,故必将逐步取代传统的煤气化技术。  相似文献   

15.
 摘要:对比分析了空气蒸汽连续法气化工艺条件下华亭煤现场实测所得的地下气化指标与采用综合计算法模拟得到的固定床气化指标。结果表明,固定床气化所得到的高热值气体量(如CH4、CO)大于地下气化所得量,固定床气化碳进入煤气的转化效率要高于地下气碳转化效率。推测地下气化过程中,地下水参与了气化的反应,并导致地下气化所得的氢气量大于固定床气化所得量。  相似文献   

16.
灰熔聚煤气化备煤系统所用的粉煤粒度为0~8 mm,需要采用煤粉干燥器烘干至水分小于5%(褐煤小于12%).根据国内现有干燥形式,对传统粉煤干燥技术进行了简单阐述,并介绍了蒸汽列管干燥机、粉煤专用干燥机等新型干燥技术,对几种煤干燥技术的技术性和经济性进行了分析,新型的粉煤专用干燥机以其较高的热效率以及环保、安全优势,成为灰熔聚粉煤气化技术的首选干燥方案.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煤炭地下气化模型温度测试系统的原理及组成,并通过试验证明该系统稳定可靠,可实时测量气化温度场的变化,同时绘出直观的温度场变化曲线,为试验人员及时了解气化温度场的变化提供了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18.
我国煤炭地下气化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淼  董双干 《中州煤炭》2001,(3):8-8,15
介绍了我国目前煤炭地下气化开发研究的状况和柴兆喜、余力的气化技术,展望了地下气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煤炭地下气化的原理及其发展状况。从技术角度,论述了煤炭地下气化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阐述了煤炭地下气化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贫瘦煤地下气化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对贫瘦煤的适用性,在地下煤层模型试验平台上研究了贫瘦煤层的气化特性。结果表明:贫瘦煤层在空气气化下的煤气热值能达到3 404 MJ/m3,优于地下褐煤空气气化所生成煤气的热值;贫瘦煤层在富氧水蒸气气化下,煤气的有效组分和热值随气化剂中氧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氧气体积分数在40%~50%时产生的煤气比较适合用于燃气发电;污染物分析说明煤气冷凝水中部分污染物含量超标。通过对燃空区三维形状及模拟煤层顶板的分析,发现燃空区沿气化通道稳步推进,横向扩展宽度自点火点处的0.86 m缩小至终点的0.43 m;模拟煤层的表土下沉量约占总厚度的6.5%,下沉面积约占煤层总表面积的6.1%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