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双重孔隙介质油藏中的吸渗排油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美国SSI公司研制的COMPⅣ模拟软件对双重孔隙介质油藏一种重要的开采机理-吸渗排油-进行了模拟研究,考察了一个基质岩块为四周裂缝所包围时,在驱动压力和毛管压力的不同平衡(驱动压力和毛管压力的相对大小)关系下的水驱油采收率和水驱油效率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
张健  赵娟  杨光  王传军  郑旭  唐晓旭 《油田化学》2020,37(4):726-729
针对体积法和称重法渗吸物理实验的问题,研发了一套低渗油藏自发渗吸驱油效率测量装置及方法,通过实验方法和装置的创新设计,将传统的体积法和称重法有效结合起来,实现了两者数据的相互验证,提高了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并采用一根低渗岩心进行了验证,证实了该装置和方法的可操作性,对低渗透油藏自吸驱油效率的研究起到积极意义。图1参9  相似文献   

3.
对裂缝性油藏建立了以毛管自吸为主要采油机理的数学模型,并对影响裂缝性油藏采出程度的敏感参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等温渗流过程,裂缝密度是影响采出程度的主要因素,裂缝密度越大,采出程度越高;当裂缝系统充填有高温流体时,岩块表面温度对采出程度的影响大于裂缝密度,温度的升高通过降低原油粘度、增加弹性能量和改善岩石表面的润湿性增加最终采收率;采出程度随裂缝密度呈指数变化规律,衰变指数与基质表面温度有关  相似文献   

4.
裂缝和基质中流体渗吸作用是低渗透裂缝性油藏注水开采依据的重要机理。通过自发渗吸实验研究低渗透裂缝性油藏在不同渗透率级别下岩心的渗吸驱油机理,结果表明,该类油藏的油层渗吸体系因毛细管力较高,其渗吸过程为毛细管力支配下的逆向渗吸,毛细管力在吸渗过程中可作为驱油的动力;渗吸早期产油量高,约50 h后产油量明显降低,最后基本不产油。低渗透裂缝性油藏岩心自发渗吸采出程度平均为12%,其自发渗吸采出程度随渗透率的增大而增大,当渗透率大于2×10-3μm2时,自发渗吸采出程度的增加并不明显,孔隙结构越好越有利于自发渗吸作用发生。由于岩心和油藏储层尺寸存在差异,因此对实验结果进行等比例关系处理,使实验值可以用来预测实际油田开发指标。  相似文献   

5.
低渗裂缝性油藏渗吸注水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由于裂缝性油藏储集空间物理性质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渗吸效果控制着低渗透裂缝性水驱开发动态与开发效果.通过室内实验研究,获得了低渗裂缝性油藏基质岩块自然渗吸动态规律和脉冲渗吸动态规律,为制定低渗裂缝性油藏合理的渗吸注水开发方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裂缝性油藏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岩心静态渗吸实验,得到了不同物性岩心的渗吸采收率曲线。通过数学推导,建立了圆柱形岩心静态渗吸数学模型,并应用C++语言编程计算,得到了岩心的渗吸采收率数值曲线。通过调整数学模型中的相渗曲线和毛管力曲线参数,进行渗吸采收率数值曲线与物理模拟实验曲线的拟合,应用最小二乘法对拟合结果进行优选。根据拟合最优的渗吸采收率数值曲线,进行岩心相渗曲线和毛管力曲线的确定。  相似文献   

7.
低渗透油藏自发渗吸驱油实验研究   总被引:45,自引:2,他引:43  
通过低渗透亲水岩心自发渗吸实验,探讨了低渗透油藏不同界面张力体系的渗吸驱油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注入水渗吸体系因毛细管力较高、毛细管力与重力比值较大,其渗吸过程为毛细管力支配下的逆向渗吸。与注入水渗吸结果相比,化学剂溶液因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在孔隙介质中能使更多的原油参与渗流过程,使更多的剩余油变为可动油,提高了渗吸平衡时的原油采出程度,因而提高了低渗透油藏原油的采收率。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低渗透油藏"压裂施工-渗吸驱油"一体化开发,室内成功开发出渗吸驱油型压裂液R60。该体系基于黏弹性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的增黏、交联性能,可以实现在线混配连续施工;压裂液在50℃、170 s-1下黏度大于35 mPa·s,与长8原油间的界面张力可达到3.4×10-3mN/m,能将亲油岩石表面的润湿性向亲水方向转变,岩心静态渗吸驱油效率达到35.64%,显示出良好的静态渗吸驱油效果。本实验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提高低渗透油藏增产改造效果提供新的实验支撑。  相似文献   

9.
表面活性剂渗吸作用是提高致密油基质原油动用的重要方法.为了揭示致密油基质-裂缝模型中表面活性剂渗吸提高原油动用特征,通过自发渗吸、界面张力及润湿性的测定,优选0.05%的椰油酰胺丙基磺基甜菜碱(ASB)作为渗吸用表面活性剂.通过基质-裂缝岩心模型及微流控模型,分别研究了裂缝迂曲度及缝内流速对近缝基质动态渗吸提高原油动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促进延长油田化学渗吸驱油提高采收率的目的,以延长HZP区块长6油藏为研究对象,针对水驱波及范围小,水驱动用程度低的问题,运用室内实验测试及分析的方法,分析不同润湿性和界面张力渗吸体系的渗吸驱油效率和规律。结果表明,润湿性不同的岩心渗吸驱油速度和效率由强到弱依次为亲水性、中性、亲油性,注入水体系中,原油在亲水岩心中的粘附功最小,仅有2.464 5×10-3 J/m2,在亲油岩心中的粘附功达到16.743 7×10-3 J/m2,是亲水岩心的6.8倍,不同表面活性剂均可以使粘附功不同程度的降低。十六烷基磺酸钠溶液渗吸效率最高,亲水岩心中渗吸效率达到25.2%,中性润湿岩心中渗吸效率为20%,均高于注入水渗吸驱油效率。矿场应用后油井综合含水下降20个百分点。对低渗油藏化学渗吸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低渗透裂缝性砂岩油藏多孔介质渗吸机理研究   总被引:58,自引:7,他引:51  
低渗透裂缝性油田开发比较复杂,其中水的自发渗吸对原油的开采十分有利。影响渗吸的因素有岩样大小、岩石特性(孔隙度、渗透率)、流体特性(密度、粘度和界面张力)、润湿性、初始含油饱和度以及边界条件等。利用常规室内渗吸实验和先进的核磁共振技术,系统地研究了低渗透裂缝性砂岩油藏中以上各种因素对渗吸的影响程度,得到了一些变化规律,从而为低渗透裂缝性砂岩油藏的开发提供了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2.
双孔介质油藏试井分析解的相似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双孔介质油藏,建立了考虑井筒储集和表皮效应和三种外边界(无穷大、定压、封闭)条件下的试井分析模型;利用Laplace变换,在Laplace空间中得到了储层压力和井底压力分布的精确解;经全面和深入的分析,发现了描述该类油藏在三种外边界条件下的渗流特征的解式之间具有的相似结构,并作了进一步的讨论。这项研究,极大地方便了试井分析软件的编制,对油气藏渗流规律的理论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火烧山油田基质岩块渗吸特征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对准噶尔盆地大烧山油田二叠系裂缝性砂岩油藏的24块岩样所作的30次渗吸实验结果表明:在渗吸过程中,渗吸时间和渗吸效率之间存在较强的规律性;基质岩块的渗吸能力较低,最终吸收率仅为10.16%。探讨了油田采收率与基质岩块渗吸能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束缚水饱和度、岩石性质对自吸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自吸是裂缝性油藏采油的一个特别重要的方面。影响自吸的因素有很多,中主要研究束缚水饱和度和岩石性质自吸速度及采收率的影响。研究中使用的多孔介质分别为高渗砂岩、低渗砂岩、石灰岩。结果表明,束缚水饱和度对砂岩体系自吸速度有较强的影响。当束缚水饱和度Swi小于6%时,自吸速度随Swi增加而减小,在Swi为6%~15%的范围内自吸速度达最低,当Swi在15%~30%的范围内,自吸速度随束缚水饱和度增高而升  相似文献   

15.
致密储层静态渗吸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致密储层静态渗吸过程中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提高致密油采收率,利用新疆油田致密储层的天然岩心,采用自行研制的静态渗吸实验测量装置,开展了室内静态渗吸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升高,静态渗吸采出程度明显增加;静态渗吸采出程度与渗透率之间呈现对数关系,即在一定范围内岩心渗透率越大,静态渗吸采出程度越大。致密储层静态渗吸采出程度以两种增长趋势不断增加,相应的渗吸速率也出现两次峰值。对实验结果进行无因次化处理和等比例关系处理,曲线归一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提高高含水油藏采收率技术方法,从提高采收率基本理论人手,简析了驱油效率、剩余油饱和度、毛细管数、调剖驱油剂等主要影响因素;根据采收率的构造要素,结合淮城油田沙一下油藏特点,确定并采用了降低油水界面张力为主的吞吐法与堵水法相结合新的技术方法,该技术通过增加毛细管数、降低剩余油饱和度、提高驱油效率,从而提高采收率.经现场实验,该技术措施适用,增油降水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7.
润湿程度,渗透率对吸渗排油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美国SSI公司的COMP模拟软件,考察了润湿性、基质渗透率和裂缝渗透率对吸渗排油过程的影响,岩石的润湿程度对基质吸渗速度有显著影响,一般亲水性越强,吸渗排油速度越快,适宜于采用较大的采油速度开采。基质渗透率同样影响吸渗速度,其值越高,吸渗排油越快;如果基质渗透率较低,因其吸渗排油速度低,不宜采用较高的采油速度。裂缝渗透率对整个基质-裂缝系统的驱替过程有显著影响,当裂缝渗透率过高时,整个系统的驱替过程很短,但基质的吸渗排油过程可能还未完毕,从而导致采收率不高。  相似文献   

18.
以车47井断块和573井区块二叠系佳木河组油藏裂缝性双重介质储层为例介绍了确定裂缝性双重介质储层有效厚度的方法。首先通过岩性判别,排除非储集性岩性,在此基础上采用以经测试已得到证实的油层、千层(水层)的单层测试为依据,用费歇(fisher)判别法求得反映储层储渗能力的集总参数来确定有效厚度下限标准,用测井计算的多种参数(裂缝孔隙度、孔隙度和含油饱和度)建立有效厚度判别模型,并进行有效厚度划分。运用该方法,近年来在准噶尔盆地多个区块储量复算中,进行了有效厚度的划分,证明结果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9.
渗吸采油是(弱)亲水致密油藏高效开发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渗吸采油物理模拟是优选渗吸液配方组成和优化渗吸液段塞组合的重要实验手段。针对大庆外围地区致密油藏开发技术需求,以高分子材料学、物理化学和油藏工程等理论为指导,以化学分析、仪器检测和物理模拟等技术为手段,以大庆外围扶余储层地质特征和流体性质为模拟研究对象,开展了动态渗吸采油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渗吸采油实验中,随注液压力升高,渗吸采收率增加;随注液速度增大,渗吸采收率增幅呈现出"先增后减"变化趋势;随渗吸液注入段塞尺寸增加、憋压时间延长和交替注入次数增加,渗吸采收率增加,但增幅逐渐减小。动态渗吸采油实验最优参数推荐:注液速度为0.2 m L/min、段塞尺寸为0.3 PV、憋压时间96 h和交替注入次数为3。与单独注渗吸液或增能剂措施相比较,采取"渗吸液+增能剂"组合方式可以产生协同效应,增强孔隙内油水交渗作用,提高渗吸采油效果。  相似文献   

20.
整体压裂水力裂缝参数对采收率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针对低渗透油田五点法注水开发井网,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整体压裂改造中水力裂缝方位及参数对采收率的影响.提出了把油藏与裂缝按一个系统建立数学模型的求解方法,并通过实例计算和文献结果对比,验证了这种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