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广西龙胜梯田始建于宋代,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为中国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且梯田的地形地貌特征已融入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与当地农业生产生活高度的融合。广西龙胜梯田除龙脊核心区域外的其他村落,因地处相对偏僻、梯田面积相对较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等原因而被遗落在前一阶段的乡村振兴建设中未能对其农业遗产价值进行充分评估和保护利用,村落农业文化景观未被充分激活,现处于相对贫困状态。本文以上述村落样本——广西龙胜洋湾村为研究对象,探讨在农业文化遗产思维下,广西龙胜梯田非核心区域的民族传统村落梯田景观的保护与活化,探寻村落在乡村振兴建设背景下保护与活化发展之路径。  相似文献   

2.
广西龙胜梯田始建于宋代,距今已有 800 多年历史为中国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且梯田的地形地貌特征已融入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与当地农业生产生活高度的融合。广西龙胜梯田除龙脊核心区域外的其他村落,因地处相对偏僻、梯田面积相对较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等原因而被遗落在前一阶段的乡村振兴建设中未能对其农业遗产价值进行充分评估和保护利用,村落农业文化景观未被充分激活,现处于相对贫困状态。本文以上述村落样本——广西龙胜洋湾村为研究对象,探讨在农业文化遗产思维下,广西龙胜梯田非核心区域的民族传统村落梯田景观的保护与活化,探寻村落在乡村振兴建设背景下保护与活化发展之路径。  相似文献   

3.
《城乡建设》2006,(12):6-7
迄今,我国有80座国家历史文化名镇(村),每一座古镇古村落都有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是闪耀着人类智慧光芒的活化石。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如何保护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创造更具生机与活力的历史文化名镇(村)?日前,在安徽黟县召开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联谊会暨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研讨会上,来自安徽黟县宏村、浙江省嘉善县西塘镇、广州市沙湾镇、四川省平乐镇的代表交流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经验,为历史文化名镇(村)的科学发展探索有效途径——规划先行。加强保护必须规划先行,要以科学规划为龙头,在科学合理的规划体系引导下,实…  相似文献   

4.
目前,国际文化遗产领域不断涌现出新的成员,使文化遗产原有类型间的界限日趋模糊,文化遗产保护任务在日益加重的同时,面临着更加广泛和复杂的问题。特别是在保护实践中,对这些新出现的文化遗产类型,无论在性质判断和概念阐述上,还是在保护理论和方法上,都存在着理解上的混淆,缺乏清晰的界定。面对这一复杂的形势,既不能视而不见,也不能听之任之,而应该结合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实际,与时俱进地开展研究,不断调整和完善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5.
20世纪遗产保护的理念与实践(一)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单霁翔 《建筑创作》2008,(6):146-158
“20世纪遗产”,顾名思义是根据时间阶段进行划分的文化遗产集合,包括了20世纪历史进程中产生的不同类型的遗产。20世纪是人类文明进程中变化最快的时代,对于我国来说,20世纪具有更加特殊的意义,在20世纪的一百年时间,我国完成了从传统农业文明到现代工业文明的历史性跨越。  相似文献   

6.
单霁翔 《建筑创作》2009,(6):140-144
长期以来,人类与自然之间在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因素的驱动下,产生了持续的交互影响,创造出延续性的关联状态。文化景观即是这一状态的表征与载体。不同类型的文化景观.依托所处的自然环境.深刻地反映出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进化历程。文化景观遗产的提出和相关保护理论的进步.涉及文化遗产保护学科的重大发展。在这一探索过程中.随着保护对象从文物、建筑群和遗址等.向文化景观遗产的延伸和扩展,文化遗产保护也必然呈现出新的气象。  相似文献   

7.
文化需要人来传承。今天,当很多城市进入需求多样化的社会阶段,文化遗产保护将面对人们的需求,文化景观会和城市发展产生相互促进的关系,我们在迎接这一变化的到来。城市中每一处场地的变迁存在具体差异,文化保护并不是虚拟而抽象化的国家行为,而与每一片土地和个人休戚相关。  相似文献   

8.
按照世界遗产精神与评价标准,京西稻的遗产价值包括:体现了农耕文化作为中国封建王朝的根基,证实了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南北交流,证实了中国农业景观与园林艺术的交融,据此提出农业文化遗产“文化性”与“生产性”结合的特点.再结合京西稻的遗产价值与现状分析,从宏观保护策略和微观格局调整2个层面提出具体的保护与规划建议.最后,总结归...  相似文献   

9.
研究以陕西佳县泥河沟村为例,探讨其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的资源优势下遗产构成和价值,剖析保护发展的困境、挑战和机遇,并探讨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旅游发展是农业文化遗产动态保护和适应性管理的有效途径之一.农业文化遗产地的乡舍民宿作为遗产资源和传统民宿相结合的产物,是促进农业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新型尝试和连接游客需求的中介桥梁.结合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发展实践,论文在阐释此类乡舍民宿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农业文化遗产地乡舍民宿发展的资源本底,并对乡舍民宿发展所面临的...  相似文献   

11.
陆地 《建筑与文化》2023,(3):147-150
作为不可移动文化遗产的基本处理方式之一,康复性再生(rehabilitation)是国人不熟悉的概念。它既面向遗产本身,广泛涉及各种遗产元素的恢复,又旨在使遗产能用、好用起来,使其获得社会用途的新生,因此是一种实用功能性修复,是旨在使遗产恢复元气的“复元”,而非复原。这双重特征使其和再利用等词相比,更适合表述与遗产保护兼容的活化处理。  相似文献   

12.
蒋怡辰  卢航 《中国园林》2020,36(12):117
意大利因历史遗产数量众多而闻名国际。其中,作为一个农业资源丰富的国家,农业文化遗产也是意大利一项不可忽视的保护和发展对象。农业文化遗产的再生、发展和创新可以看作城市规划与建设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以米兰广域市为例,首先梳理其农业发展的历史沿革,其次分别从总体规划政策到具体新型农庄的产业振兴进行探讨。并详细分析了4个不同发展定位的农庄,探讨了其农业历史、发展模式及相应管理策略。旨在通过米兰经验的学习为中国相关的农业旅游、乡村景观及都市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阳建强 《城市规划》2016,(4):103-109
简要回顾了我国城乡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历程,针对近年来新的发展趋向,从文化生态、多维价值和复杂系统三方面对城乡文化遗产的基本属性进行了分析,提出突破单一空间保护融入更为宏观的文化生态,建立基于核心价值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融入复杂开放系统走向活态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加强公共政策促进多部门和相关利益者的综合协调等拓展思路和建议,最后结合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武汉市主城历史文化与风貌街区体系规划和大运河(无锡段)遗产保护规划的实践探索,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风景园林》2010,(5):12-12
据SLA网讯SLA赢得了一个在挪威举行的竞赛,其主题是为挪威卑尔根市15km外的一个风光秀丽的地方开发新村落。竞赛项目要求安置1200名居民、一所学校和一个幼儿园,以及为这片山谷中已有的历史文化地点寻找新身份。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现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在地方上存在重视程度不够、保护方法欠缺的现状。论文以西安周至县为例,探讨非遗的保护和利用规划模式,深入挖掘非遗与其文化空间的内在关联,提出建立文化空间系统的思路,从县-镇-村三个空间层级加强不同非遗之间的联系,以各级节点为基础,提出具体的保护策略和保护措施,对非遗进行整体性的保护与利用,并以此促进当地文化建设和市政设施建设,进一步推进旅游开发以及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孙燕 《南方建筑》2011,(5):20-24
至2011年,中国已有41处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遗产范围更涉及到中国40多处城镇或地区。而文化遗产也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社会、经济和环境作用。为更好地把握近期文化遗产发展趋势,受中国国家文物局委托,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于2009年11月承担了“文化线路申请世界遗产研究”和“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及遗产地经济发展研究”两项课题。本文将概要性地展示两项课题的部分研究成果,希望能对未来的研究者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7.
18.
流域作为跨区域、跨文化、跨古今的大型线性地理空间单元,是文化遗产天然的地域性空间载体。在文化遗产保护重视区域化、整体性的国际学术语境和大运河、黄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实践背景下,梳理流域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脉络并分析其发展方向,能够为流域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可持续发展以及保障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提供理论参考。通过对2003年遗产运河、遗产线路纳入《实施<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附录至今(2003—2022年)的流域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期刊论文进行综述与分析发现:第一,流域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热点为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保护发展、可持续发展;其次为文化旅游、文化生态;后续将有望以文化旅游、生态保护、文旅融合以及可持续发展等主题作为延续。第二,流域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主要国别为中国;学科以文化、环境科学与生态学为主,并呈现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内容聚焦在文化遗产特征、现状以及保护利用策略等方面;方法主要为GIS空间分析法。第三,在未来的流域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可以围绕“数据库构建—特征梳理—现状分析—策略提出”的逻辑展开,从微观、中观、宏观不同的视角形成文化遗产单体保护、文化遗产与自然环境系统保护、流域层面文化遗产区域协同保护的保护模式,以及通过文旅融合的方式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利用模式;具体的方向可进一步注重流域文化遗产保护作为区域化、整体性保护重点内容、引入文化与生态综合考虑的视角以及国内外研究对比深入挖掘等三个方面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9.
苏畅  罗诗戈  郭诗怡 《中国园林》2022,38(4):98-103
十九大以来,乡村振兴与农业农村现代化作为国家方针战略地位逐步提升。乡村振兴重点在于优化农业生产模式与农村人居环境,其中的“新”与“旧”的矛盾日渐凸显,如何在立新的大背景下兼顾传统农业文化遗产景观并落实保护工作,将成为今后的重要课题。选取日本里山作为研究对象,梳理日本典型农业遗产景观历史及保护利用沿革,并针对日本现行最新的重要里山保护策略,运用空间、语义等分析方法,对日本现行的农业文化遗产景观保护与利用政策实施现状及经验展开评估分析讨论,以期为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工作提供思路与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20.
胡力  凌鑫  伍怡君 《中外建筑》2022,(10):56-62
<正>2021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为全面贯彻落实意见精神,在城乡建设中系统保护、利用、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做好乡村振兴宣传工作,展示高校地域文化遗产研究成果,《中外建筑》杂志作为发起单位,与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长沙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湖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与艺术设计学院、湖南科技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联合开展“湘魂的摇篮·湖南古村”摄影巡展暨“地域文化遗产”系列研讨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