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生态环境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景锋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2006,(Z1)
根据调查资料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生态环境发展的现状,指出水源区生态环境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水土流失和水体污染,并分析了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生态环境建设的有关政策法规、生态、经济和环境监测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生态服务价值核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促进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开展了大量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但现有研究侧重于水源区部分小流域或库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缺少从整个水源区角度评估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的服务总价值研究。基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前水源区200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针对水源区森林、草地、耕地和水域四大类生态系统,综合运用市场价值法、影子价格法和机会成本法等方法评估水源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表明:水源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总价值为2 429.4亿元,其中,直接经济价值和间接经济价值分别为619.9亿元和1 809.5亿元;水源地各服务功能价值量大小依次为气体调节、产品提供、土壤保持、环境净化、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旅游休闲、养分循环;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量大小依次为林地、耕地、水域、草地;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提供的价值量大小依次为水域、草地、林地、耕地。水域生态系统提供的单位价值比较高,水源地在资源开发和管理过程中,要注意合理地利用和保护水域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3.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无在线调蓄水库,对藻类生态调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开展生态调度实现策略和实施方式研究.主要实现策略包括:划定自身的调蓄区,隔离生态调度对下游的影响;采用高效的渠池运行方式,减少生态调度时蓄量的反复调整;综合考虑安全、快速、平稳等需求,设定生态调度实施进程和方式.具体实施方式包括:将总干渠划分为流速调控区、... 相似文献
4.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无在线调蓄水库,对藻类生态调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开展生态调度实现策略和实施方式研究。主要实现策略包括:划定自身的调蓄区,隔离生态调度对下游的影响;采用高效的渠池运行方式,减少生态调度时蓄量的反复调整;综合考虑安全、快速、平稳等需求,设定生态调度实施进程和方式。具体实施方式包括:将总干渠划分为流速调控区、调蓄区和正常运行区,分别实施等体积、控制蓄量和闸前常水位方式运行;将生态调度过程划分为充水阶段和泄水阶段,基于流速调控目标值、持续时长和水位降幅约束条件,确定各阶段时长和各分区的闸门群调控方案等。基于2018年3月输水工况,采用明渠一维非恒定流模型,仿真总干渠上游15个渠池的藻类生态调度过程。结果表明,生态调度可在3.5 d内完成,各渠池的平均流速由0.48 m/s增至0.93 m/s,持续时间超过2 h。在整个生态调度过程中,水位变化平稳,水位变幅符合安全阈值要求,下游渠道的正常运行未受生态调度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6.
7.
南水北调与南水北调中线近期工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水北调是根据我国“南方水多,北方水少”这种水资源分布均布衡的特点而提出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分西线,东线和中线,从长江系引水调往西北,华北地区。西线从长江上游引水调往黄河上游补济西北缺水地区,最大可调水量约200亿方米。东线引水点选在江苏江都三江营,引水干线没沿京杭大运分级提水,以倒虹吸穿过黄河,输水线路总长2089公里,多年平均抽江水量191.5亿立方米。中线工程先从汉江引水,后从长江引水,引汉工 相似文献
8.
南水北调中线应急供水工程作为先期实施工程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应急供水工程河北段大量的弃土弃渣和弃土弃渣占地,不仅为水土流失输送了大量的物质源质,也使项目区生态退化。结合中线应急供水工程河北段弃土弃渣情况和生态修复情况,分析了弃土弃渣可能带来的生态问题,探讨了弃土弃渣场生态修复措施与技术,总结了生态修复经验与教训,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生态修复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崔军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06,(11)
淅川县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要水源地,担负着保护生态及向首都、华北地区输送优质丹江水的历史重任。“十五”以来,在各级政府和长江水利委员会的关怀支持下,淅川县委、县政府把水土保持作为保护水源水质的一项主要举措,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累计投资1100余万元,对“长治”11条小流域进行了综合治理,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3km~2,坡改梯0.11万hm~2,栽植林木0.49万hm~2,实施封禁治理0.59万hm~2,修建小型水利水保工程1500多处,使治理区初步形成了水土保持综合防护体系,林草覆盖率由治理前的11%提高到32%,土壤侵蚀模数由治理前的4400t/km~2减少到1100t/km~2以下,每年减排泥沙近50万t。目前,治理区 相似文献
10.
11.
12.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工程地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地质工作始于50年代初,特别是近十余年来收集了大量资料,成果可靠。选定的总干渠和天津干渠具有优越的自流输水与供水的地形条件,且渠线位于主要城市上首。避免了城市排水的污染,沿线区域构造稳定性,土(岩)体的工程地质特性和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基本明确。通过地震裂度Ⅷ度区仅占8%;压煤区实际压煤量50000吨左右,采空区地表移动盆地稳定;强膨胀土渠段仅占渠线长1%,采取工程措施,可以保证渠坡稳 相似文献
13.
14.
15.
南水北调中线古运河枢纽暗渠工程是一座连续穿越石家庄西部防洪堤、古运河和石太高速公路的大型混凝土暗涵工程.共分26节,分节混凝土最大浇筑量为2339m3,最大浇筑仓面20×25m2,基坑在一般地面以下15m处.在混凝土配合比确定的前提下,由于优化了施工系统措施,加快了混凝土人仓浇筑速度,使混凝土从搅拌出机到达浇筑仓面只需要3~4min,入仓速度达到0.015m3/h以上.而解决浇筑量集中、仓面大和深基坑浇筑等难题,使工程质量达到了设计和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三维仿真系统为例,论述了系统数据服务和应用服务,通过在三维仿真平台上加载专题数据和业务数据,建立了三维仿真系统。此系统服务于南水北调中线局总调度中心及调度分中心,为调度运行展示、调度综合评估、调度周边影响分析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7.
18.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资源配置是决定工程规模及关键设计参数的支撑性课题,研究成果在中线工程立项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介绍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资源配置的主要方法和成果,包括水资源配置原则、渠道规模确定方法等技术内容.采用这些方法确定的中线工程调水量、各省市分水量及总干渠规模等基本数据资料为国家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提供了设计条件.为适应中线工程的特点,这些方法均有一定程度的创新,既有学术理论的深度,又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因而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是当前南水北调中线水质监测评价的主要依据,但是该标准中部分指标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和《城市供水水质标准》(CJ/T 206-2005)不衔接,导致供水和用水双方的水质信息无法充分共享。通过对比3部标准中水质指标和浓度限值的异同,结合南水北调中线水质特征,从水质标准衔接和水质从严管控的角度,初步拟定了南水北调中线输水水质标准,即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为基础,提出将氨氮和粪大肠菌群等21项指标浓度限值调低,继续保留pH等87项指标的浓度限值,明确基本项目中总氮指标的浓度限值为2mg/L,增加浑浊度、叶绿素a和藻密度3项指标。 相似文献
20.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我国一项重大基础性战略工程,其中大部分为明渠工程。此文结合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中的渠道施工.分析了渠道施工过程中的管理重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