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4 毫秒
1.
孙婧  王晓晖 《城市建筑》2023,(5):175-181
在繁盛的经济背景和开放的社会风气下,唐代文人的夜间活动愈发丰富,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人宅园的营建和园林内夜间活动的发生。文章从唐时文人园林中主要的夜间活动与园林空间之关系入手,在解读史料的基础上辅助以复原图等图像研究,探究二者间的具体影响和互动关系。希望透过夜间这个特殊的视角,探究园景的设计营造,为古典园林史的研究从微观角度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同时为当代园林夜游活动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2.
丁炜 《四川建筑》2010,30(3):30-31,34
正如舒尔茨以空间和特征这两个概念为线索展开对场所结构的描述和讨论一样,交通空间并非作为机械的功能化三维几何形式而存在。关于城市中心商业区中交通空间复合性的讨论,不仅关注其作为可感知的人性空间存在,更侧重于从实际使用人群的角度认识交通空间如何被构成,也就是如何实现理想的复合型交通空间。  相似文献   

3.
就太原市学府公园研究了园林空间中人的外在行为与内在心理特性,总结出公共空间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区位位置、空间场地分区、边界效应、可参与性效应等是影响公共空间的主要因素,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和优化设计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吉林市人民大剧院的工程概况,从功能之间的共享与开放、空间环境的互动与激发、交通层面的整合与构筑等方面,阐述了该剧院空间的复合性设计方法,有利于实现空间的优化利用。  相似文献   

5.
邓杰  彭浪  何佳栖 《城市建筑》2022,(5):177-180
在成都公园城市建设背景下,本文选取杜甫草堂园林空间中游人行为为研究对象,在对草堂园林空间进行分类,甄选出主要空间节点后,通过现场行为观察、空间测绘、问卷访谈及行为注记等方法,绘制了空间节点平面图,记录了游人在草堂园林不同空间节点中的行为特征及其分布,调查了草堂空间内游人的游憩满意度,对不同空间节点中的园林景观要素进行分析,通过数据分析总结出各空间类型及其空间要素对游人行为活动的影响作用,并基于游人行为特征对杜甫草堂园林空间提出了一些应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6.
数字技术视野下的网络复合性城市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冒亚龙  何镜堂 《新建筑》2010,(3):112-115
研究数字技术对城市功能和形态的影响,意在预测数字技术时代的城市空间演变趋向,对城市规划与设计具有指导价值。运用综合分析与逻辑推理的方法,探讨了基于数字技术的城市空间理论以及城市空间的网络复合性演变。数字技术衍生的虚拟空间使城市空间的可达性最大化,通过节省时间、成本并提高效率的方式拓展物质空间,城市区位取决于数字区位与地理区位的综合作用,复合功能社区将成为数字时代城市空间的基本单元。城市空间网络复合化必将体现与数字信息高速公路相对应的环形树状结构特征,演变为以山水为体、文化为魂的场所空间。  相似文献   

7.
陆小明 《四川建材》2007,33(1):64-65
本文通过对组成园林空间设计中一些要素进行了详细描述,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8.
论述园林空间环境的营造,并对环境、空间与园林景观的设计进行尝试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园林活动是中国园林文化空间整体性的主要一环,影响甚至决定着园林空间布局和意境凝练,因此研究活动与空间的耦合关联,对理解中国园林内在形成机制、丰富古典园林营建理论具有积极意义。宋代是中国古代绘画史的蓬发期,大量宋画直观地反映了园林空间和园林活动共存场景,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本文以宋画为研究素材,引入图文互证的研究方法,梳理出文会雅集、园内栖居、山水游赏、时节活动4种园林活动类型,从活动参与的主体入手,分析相应活动空间所具有的最突出的园林要素,及其所营造的整体空间范围、空间性质,总结出园林活动与园林空间的关系,从而为当代历史景观的文化内涵保护以及园林活动与空间氛围的营造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组成园林空间设计中一些要素进行了详细描述,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1.
科大花园住宅方案节能空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嘉华 《建筑科学》2005,21(4):55-58
以科大花园节能住宅小区为例,探讨了在夏热冬冷地区条件下住宅节能设计采用的新的观点、方法和技术。基于住宅风环境和耗热量计算的分析,提出了在该地区气候条件下建筑节能日照间距、窗形位、体形系数,介绍了一种新型节能围护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12.
许建和 《华中建筑》2006,24(5):26-30
该文对中国传统建筑的基本构成单位空间单元体进行了解析,对如何编织群构、群构空间的实质以及传统空间构成的时代局限性进行了分析、从单元体到群构的空间构成中.单元体的重复及其组合模式是当今建筑空间设计的一种思想之源.  相似文献   

13.
马莹  张建林 《福建建筑》2013,(2):31-33,80
本文通过介绍缙云寺的发展历史,对寺院选址、建筑空间布局、建筑单体形态、园林进行实地调研分析,总结了缙云寺建筑的布局特征,园林的空间类型及特点以及园林植物的造景特点,初步探讨了巴渝地区郊野山林式寺庙园林的构景特点,为巴渝寺观园林研究奠定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竹园——诗意的空间,空间的诗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向荣  林箐 《中国园林》2007,23(9):26-29
竹园是对中国传统园林的现代诠释,尽管它的形式语言与传统园林没有直接的联系,但它带给人们的视觉转换和气氛体验是与中国传统园林相近的,它反映了设计师对中国传统园林的独特理解和对现代美学的追求。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文人园林作为文人诗意栖居和养 生实践的空间载体,其空间营造不仅注重劳形固 精、赏心悦目的形体颐养,更侧重以诗书画境和 文人价值观为内核的心神怡养,是中国健康园 林的典范。文章以传统文化和医学理论“精气 神”为基础,构建中国文人园林健康思想的解 析框架,并以网师园为例,通过空间的理性分析 和诗画吟咏的感性解读,从空间营造、园林居游 和诗情画意三个层面,阐述文人园林在涵养人 体之“精气神”方面的重要价值。研究对以健康 为导向的园林建设具有启示意义,即健康园林 不仅关注环境营造,更注重诗意居游方式和人 文情思在康养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尽管逐年提升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量可以缓解城市拥堵、环境恶化等城市问题,但因缺乏系统规划导致目前城市地下空间之间孤立、无次序、衔接和连通不足成为目前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主要矛盾之一。为进一步明晰城市地下连通空间产生机制、发展机理、促进机制和组织架构,构建城市地下空间连通的基础理论,通过辨析与“连通空间”的概念明晰城市地下空间连通的内涵;基于城市地下空间连通空间特征演变和限制因素剖析地下空间连通空间演变机制及其对城市空间整体协调发展的积极作用,发现“地铁+”是促进城市地下空间连通的重要途径;提出“地铁+商业”和“地铁+公服”两类城市地下空间连通模式及其架构,并展望未来城市地下空间连通的发展趋势。本研究结果为探明城市地下空间连通方式发展规律、促进城市地下空间整体性和连续性提升、指导现阶段城市地下空间科学发展提供理论指引。  相似文献   

17.
苏州古典园林是传统文化景观中的重要类型,是中国江南地区地域性文化的体现与载体。苏州古典园林空间造景手法丰富、诗画意境突出,形成了特殊的园林景观空间设计语汇、空间关系和空间组合序列等图式语言体系,对苏州古典园林设计文化传承和发展以及新中式景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对苏州古典园林图式语言框架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苏州拙政园典型景观空间的挖掘,并重点选取拙政园东南庭院空间为重点,从景观空间要素的嵌套结构和特征出发,解读苏州古典园林的设计语汇、句法和语法特征,初步探讨苏州古典园林空间图式语言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8.
李文烜  沈康 《华中建筑》2009,27(8):244-248
该文以清晖园的体验性分析为手段,通过比较岭南庭园与江南园林的差异,从平面布局、空间序列、界面层次和视线组织几个方面来探讨岭南庭园的地域性特征,研究其特殊的空间性质。  相似文献   

19.
田甜  刘晓明 《风景园林》2012,(2):104-108
侧重分析拉丁文学中具有代表性的花园文化表述,根据这些资料来讨论古罗马花园的起源与特征。通过研究古罗马重要的社会学家、文学家、艺术家以及建筑师对罗马花园的认知,探索文学作品中对花园的理想主义所带给古罗马花园的影响,理解古罗马花园作为文化和文学空间对于当地生活环境和文化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空间的可比性、含蓄性、流动性、因借性、多样性、诗画性等方面阐述江南园林造景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