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项目式案例教学模式既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和创新能力。针对模式中的问题设置方法,提出将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用于项目式教学的实施过程。首先给出了PBL教学法的问题设计方法,并提出了实施方案,最后在“电力电子技术”案例教学中进行实践。实践表明:项目式案例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法可有效提高学习者的解决问题技能和高阶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2.
项目式案例教学模式既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和创新能力。针对模式中的问题设置方法,提出将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用于项目式教学的实施过程。首先给出了PBL教学法的问题设计方法,并提出了实施方案,最后在“电力电子技术”案例教学中进行实践。实践表明:项目式案例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法可有效提高学习者的解决问题技能和高阶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3.
新工科背景下,基于OBE理念的工程教育需求,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科以虚实结合、研学相长、校企联动的递进式实践体系建设为抓手,以柔性闭环实践保障机制为支撑,倾力打造“理论、实践、思政”贯通融合的立体“三棱金字塔式”人才培养体系。系列改革措施解决了实践与理论、思政的融合问题,打破了实践教学与科研、产业之间的隔阂,有力提升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取得了显著的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4.
“工程电磁场”课程研究式教学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学习和研究国内外研究式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对“工程电磁场”课程采用研究式教学进行实践性探索。根据“工程电磁场”课程特点,设计了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研究式教学的五个方面的实践,实践结果表明本文的方法能够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积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使学生乐于探究和反思概括,并对其发展高层次思维能力进行激励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以后更好地开展“工程电磁场”研究式教学提供了实践方面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介绍了参加2013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获得一等奖的柱塞式水泵(主要介绍柱塞)的设计思路及加工过程。通过参加此次竞赛,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与工程素质均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在教育新基建的背景下,结合“三航”办学特色,开展“通信网络”案例式教学。首先,根据空天网络领域高质量人才培养需求分析,凝练出科教融合的教学案例设计标准;接着,开发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典型案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空天网络技术的工程实践能力;最后,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案例式教学范式,并为学生提供多种深入研究的途径,践行专创融合。通过“通信网络”案例式教学的课内实践及课外拓展延伸,取得了显著的人才培养效果。  相似文献   

7.
摘要:为了充分践行新工科教育教学理念,电气类专业课“信号与系统”课程建设需要从课程内部知识点间强关联出发,并与工程实践配合。针对该问题,对基于知识图谱与分级式复杂工程案例的“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并开发同步大作业案例平台,将“信号与系统”课程中知识点谱系、教学案例、教学平台与工程问题深度融合。通过教学实践表明,该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高阶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并对课程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8.
在“新工科”背景下,基于对先前EDA课程的学情分析,以工程实践应用为导向,提出了基于ZYNQ开发板的EDA课程教学改革。EDA课程教学选用最新FPGA技术的ZYNQ开发板为教学实验与实践平台,提出构建闭环教学体系,改进教学与考核方式,增加对实践环节的考核,并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设置。目的旨在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与素养、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围绕培养学生工程能力与创新能力目标,结合我校工程训练中心特点,从“分层次、多类型、模块化、创新性、开放共享”多维度出发,对工程创新实践平台建设分析研究,探索构建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综合性工程创新实践平台。实践表明,通过工程创新实践平台建设,实现了培养工程创新实践性人才目标,为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提供了平台保障与技术支持,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相似文献   

10.
针对项目式教学(PBL)中,学生缺乏真实工程环境体验,设计成果适用性和功能完备性差的问题,以“导航原理与系统”课程为例,改革PBL教学模式,开展小组擂台赛,强化学生对工程环境和功能完备性的认识,提升设计成果的工程吻合度和适用性。结果表明,擂台赛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的融合,提高项目设计系统思维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项目成果的工程适用性和完备性。  相似文献   

11.
在创新驱动发展和新工科建设的背景下,现有工科专业的教学改革创新势在必行。本文深入分析“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现代化网络课程、邀请企业校友进课堂等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理实融合的实践证明相关改革尝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课程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生工程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远程监控技术”课程传统教学“痛点”,按照新工科新发展的建设要求,基于OBE理念,以学生为中心,进行了课程教学创新设计与实践的研究,在教学模式与方法、教学内容及学生考核评价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创新举措,实现了教学的创新。成绩对比分析说明教学创新实践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课外知识拓展的主动探索性,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了教学相长和课程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相似文献   

13.
基于“以学生为本”的OBE教育理念,本文对电气人才创新能力培养进行了探索。整个过程将专业课程体系契合学业规划以明确学生学习目标;学生参与理论、实践教学和平台搭建,在夯实其理论知识的同时丰富教学资源;在创新考核中采用“螺旋递进式”的师生互动模式,全程培养学生自主的创新能力。多年实践探索表明学生在课程实践、学科竞赛、论文发表和申报专利等方面的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4.
三创人才培养理念以人才能力培养为核心,强调对学生主动思考能力和学以致用能力的培养。传统的“通过课堂讲授学习、通过案例学习”的课程教学模式中,学生地位相对被动,从创意、创新到实施角度都无法真正体现自己的思维和个人能动性。本文从在教学形态多维化、、时空多维化空间、方式、时间、和考核与评价方式五个多维化出发维度上构建了“线上”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形态、结构丰富完善的实践教学平台、过程化考核与长时域多模态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相结合的检验模式。通过多维多方位立体化教学模式方式,,以“体验式学习、行动中学习”为宗旨,激发和培养学生创造、创新、创业能力,力,探索研究三创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5.
通过探索地方高校信息与控制工程类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和实践教学新模式,切实提高本科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自主创新的能力,构建以培养学生工程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的信息与控制工程实验教学理念、实验课程、实验教学模式、质量控制等的“三层递阶式”实验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6.
为应对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在就业岗位中存在的基础知识不牢靠,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不足的困境。以“电力系统分析”课程中“无功补偿”内容为例,将科研与教学融合选择具有工程背景的教学载体,按着从理论分析到工程实践到创新应用的路线设计研究性教学内容。设计方案体现了“两性一度”标准要求,有助于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复杂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工学专业课需采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模式。然而,现有的课程以理论教学和考核为主,忽略了实践的重要性;此外,高校教学内容陈旧,未涉及前瞻的技术和理念。本文以轨道车辆电气课程为例,从教学内容、授课方式、考核方式三方面进行课程改革,通过加强实践环节来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实践创新等能力,培养具有工程思维的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8.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重要实践课程,在培养学生的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重知识轻工程的问题,提出基于 CDIO 模式的工程教育理念,回归工程教育。本文以实际加油机工程项目为教学案例,学生通过构思、设计、实践、运行等环节,完成复杂工程项目。实践表明,基于CDIO的工程教育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实际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在大类培养改革背景下,基于“电工学实验”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现状进行了“电工学实验”混合教学模式的研究,建立了“微课”资源并通过新型教学平台进行推送,确立了完备的混合教学模式应用机制并在部分专业进行了试点,通过分析试点调查数据得出混合教学模式具有在实验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优势,是落实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0.
为加强新工科背景下工程素质人才培养,文章构建了融合信息化、智能化、产业化的电气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体系。在信息化资源建设和应用、智能化元素渗透和融入以及产业化实施模式方面,开展了教学探索和实践。强化理论、实践教学的相互促进,实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哺理论的高度融合。搭建多角度、多方位的实践平台,提出产学研一体化培养新模式,实现多层次、递进式的实践锻炼,提升学生工程思维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