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般汽车的侧面结构较为薄弱,相比正面没有较大的吸能空间,所以汽车侧面碰撞带来的人员伤害风险较高,汽车侧面的安全性就显得尤为重要。要提高汽车侧面碰撞安全性,B柱的吸能和变形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LS_DYNA分析方法,运用HyperWorks软件对某车型进行整车建模,搭配当下的主流热成型材料,对一体式、分体式和变厚度式3种B柱加强板设计进行50 km/h侧面碰撞的仿真和结果分析,变厚度式(variable-thickness rolled blanks,VRB)B柱加强板在变形和侵入量方面表现最高,安全性最高。 相似文献
2.
3.
建立了基于Radioss的某车型侧面碰撞有限元模型,依C-NCAP 2012版中的时速50 km可变形移动壁障侧面碰撞试验条件设定仿真的载荷和边界条件,计算相关位置的加速度、侵入速度、侵入量,与事先设定的五星车目标值进行比较,通过优化结构设计,使不达标项达标。通过在模型中加入有限元侧面碰撞假人模型,依C-NCAP 2012版计算假人相关位置伤害值,仿真结果表明该车侧面碰撞达到五星车要求。 相似文献
4.
5.
6.
7.
基于侧面碰撞仿真的轿车防撞杆结构优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我国汽车碰撞交通等故中,侧面碰撞事故占30%左右,而我国目前尚未实行相关法规,并且许多汽车企业也未进行相关研究,所以开展汽车的侧面耐撞性研究十分重要。针对国内某SUV车型,按照欧洲侧面碰撞法规ECER95进行侧面碰撞模拟仿真,从碰撞变形、碰撞吸能以及关键点的加速度值进行分析、评价,对防撞杆进行结构优化研究,通过仿真计算,验征了发生碰撞时优化后的防撞杆结构在变形和吸能方面明显优于改进前的结构,提高了车辆的侧面耐撞性能以及驾乘人员的安全性。为今后开展汽车的侧面碰撞研究以及提高轿车侧面耐撞性能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9.
10.
11.
为了提高车门在误用工况下的使用性能,文中对车门典型误用工况产生的原因、主要表现形式、造成的后果、预防关注点和主要影响部件等相关内容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在考虑了限位器缓冲橡胶非线性、金属材料及边界非线性的条件下,采用有限元法对某乘用车车门的典型误用工况进行了计算,并完成了结果评价、原因剖析及确认、结构优化、理论计算及试验,验证了改进方案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综合考虑车门两种典型误用工况,原因分析更清晰和明确,优化方案更综合和有效,可为误用工况下车门性能提升提供方法依据,有利于提高车门性能开发效率。 相似文献
12.
13.
14.
为解决车架二横梁失效问题,文中首先建立了车架及其强度计算有限元模型,并通过车架模态和应力测试验证了车架及其强度计算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然后,根据用户实际使用工况对车架进行了非线性强度计算,明确了二横梁失效的主要原因及初步优化方案;最后,结合车架用户道路载荷谱及二横梁材料疲劳寿命曲线的测试结果,采用CriticalPlane与Dirlik相结合的计算方法对改进方案进行了疲劳性能预测,并完成了用户道路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用途及细分市场的车辆,有其自身预期的临界工况,计算工况与车辆实际使用工况接近是解决部件失效问题的关键,但根据用户使用工况及用途推荐相应定位产品的营销策略是避免部件失效问题的根本。 相似文献
15.
侧面碰撞是重要的汽车安全性评价指标,在汽车发生侧面碰撞时,B柱结构起到重要的缓冲吸能和保护乘员的功能。基于碰撞法规,对汽车侧面碰撞进行分析,采取补丁板结构对B柱进行优化设计。根据侧面碰撞工况特点,建立B柱、安装支架、台车等组成的碰撞模型,对比不同速度下B柱各测点的侵入量、侵入速度和变形量的变化;基于分析结果,对补丁板结构进行设计;对比分析优化前后各参数的变化;将设计方案应用于某车型的优化设计,并进行试验验证。结果可知:在B柱碰撞变形关键区域增加补丁板进行局部强化,B柱其它区域不做强化处理的方法实现轻量化设计;采用补丁板结构的B柱设计可在降低侧面碰撞侵入量的同时实现B柱轻量化效果,较原设计重量减轻29.2%,各位置测量点的侵入量最高减少18.6%(D4位置);将该补丁板结构应用于某车型改进设计,仿真计算与试验侵入量相对偏差小于5%,改进B柱结构后的轿车碰撞仿真模型也较为准确,侧面碰撞试验中改进后的被试品轿车各项乘员安全评价指标全部达到法规要求;对比结果表明设计方法的准确性,为同类设计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6.
B柱是车身发生侧面碰撞时,起到保护乘员的重要作用,在满足侧碰安全性的前提下,开展轻量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侧碰安全性要求和人车相对位置情况,建立侧面碰撞仿真分析模型,选取B柱侧面5个重要位置点的侵入量和侵入速度,并对侧围局部总成的侵入量进行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等强度公式对材料进行优化设计,采用激光拼焊进行工艺优化设计;依托于成形性分析,对焊缝位置进行优化设计;对比侧碰工况下,优化前后B柱的安全性,以检验设计的可靠性;应用实车对设计方案进行验证。结果可知:车身侧围局部总成在侧碰发生过程中,最大变形的位置为B柱的D2位置,即人体的腰部位置,材料优化和结构设计时需要重点予以关注;采用激光拼焊设计,材料组合为上部DP780+下部DP590,上部的厚度为1.5mm,焊缝距底部380mm,满足安全性的前提下,实现轻量化减重24.4%;在侧面碰撞中,侧围局部总成侵入量由243.6mm减小至221.3mm,减小了10.1%,侵入量和侵入速度均有减小,碰撞安全性较原设计得到提升;实车测试结果显示设计方案是可靠的,侵入量和侵入速度最大值误差控制在5%以内;分析方法和结果为此类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18.
19.
《机械设计与制造》2016,(5)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和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不断提高了汽车的实际车速,人们对汽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等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汽车高速行驶的性能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汽车的空气动力特性,所以汽车气动性能的优化分析对于提高汽车整车性能有着重要意义,加上石油危机等因素,使得降低能源消耗成为汽车设计技术的重要课题,而通过汽车空气动力学研究来减小气动阻力是十分有效的手段,这些因素都促使人们必须对汽车空气动力学开展深入细致的研究。利用Star CCM+软件对某SUV车型CAS面进行空气动力学数值模拟,评价了高速下SUV车型的气动力性能。同时利用网格变形软件,对上车身进行风阻优化,考察关键区域变化量对风阻系数的贡献值,从而在造型前期把控风阻目标,通过对气动力系数,车身表面压力分布,车身流线,车身等面值的详细分析,针对研究对象的风阻系数进行了优化分析,研究确定了车身腰线、顶盖后端高度、发动机罩倾角、前轮(前保侧面)、后轮(底部装饰板)、离去角、接近角的优化结论,为汽车造型设计及空气动力学性能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文中以某车型钻卡工况为例,采用LS-DYNA有限元模型对标定矩阵中所有的碰撞工况进行了CAE分析,并将分析得到的车身加速度曲线作为ACU标定的输入参数开展ACU的标定。针对钻卡工况卡车安装和未安装后端防护装置两种情况,分别研究该车型的碰撞安全性能。结果表明:在卡车安装有标准的后端防护装置的情况下,钻卡后该车型乘员舱完整,ACU能够正常点爆;在卡车未安装后端防护装置的情况下,则钻卡后该车型无法保护乘员舱完整性,A柱上边梁断裂风险较大,同时ACU也无法正常点爆;通过加强A柱上边梁强度,在卡车未配置后端防护装置的情况下,保证了该车型乘员舱的完整性,同时ACU也能正常点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