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多臂机器人关节间的碰撞检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多臂机器人各运动关节简化为具有一定直径的圆柱体,通过计算两圆柱体中心线间最短距离来进行机器人的碰撞检测研究.在此过程中,首先通过总结提炼两空间线段间的相互位置关系,在进行解析、推导的基础上,提出了8个有意义的解析几何推论,直接可得出两空间线段间的最短距离,然后根据得出的结果,设计了一个机器人运动关节间的碰撞检测算法.该算法程序设计简单,计算量小,能有效地满足实际应用需要. 相似文献
2.
讨论了多臂机器人的手臂在协调工作时发生碰撞的动力学问题.利用机器人动力学理论和经典碰撞理论,导出了这个过程中的动力学方程,所得方程易于通过计算机编程求解。本文的工作对机器人动力学研究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4.
介绍和分析了一种机器人机械手三维实时动画的仿真系统,通过OpenGL图形库进行开发,建立了机器人的三维运动学模型,进行了运动过程中的碰撞检测,实现了机器人运动的实时模拟。该系统具有友好的用户交互性、良好的开放性和通用性,可以极大地方便机器人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6.
7.
协作机器人在人机协作过程中有发生碰撞的可能,如果碰撞发生会对机器人或操作人员造成较大的伤害。为了提高机器人在协作过程中的安全性,提出了一种基于高阶扰动观测器的碰撞检测算法,提出的高阶扰动观测器比一阶扰动观测器具有更好的实时性和鲁棒性。在高阶扰动观测器给出的外力矩基础上提出了接触危险系数的碰撞阈值用于检测是否发生碰撞,通过数值仿真模型对高阶扰动观测器及碰撞检测阈值进行了仿真验证。最后在机器人上进行了碰撞检测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碰撞检测算法具有良好的检测效果,能够实现碰撞的实时检测,提高了机器人的人机协作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对京剧机器人双臂实时碰撞检测的方法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机器人运动学求出各关节坐标系间的变换矩阵,获得手臂各关节点在机器人基坐标系下的矢量坐标;然后,建立手臂的几何模型,通过几何法实时检测两手臂的最短距离Dmin,并与碰撞发生的临界距离dmax进行实时比较,当Dmin〈dmax时,系统发出暂停信号停止手臂运动;最后利用机器人AS语言,实现了最短距离算法和双臂的通讯,验证了双臂实时碰撞检测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10.
徐泳龙 《江苏机械制造与自动化》1996,(2):10-11
本文针对我校自行研制的等臂五自由度多关节型教学机器人,提出了一种几何解析的方法,以解决机器人运动逆解的简单算法,提高了运算速度。 相似文献
11.
12.
13.
基于模糊控制的碰撞干涉检测优化算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现有几何干涉检测算法,在时间离散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基于模糊逻辑控制的碰撞干涉检测优化算法。根据几何与运动因素的复杂性分析及其指标估计,建立了复杂形体的几何简化模型,引入时间间隔放大因子来动态调节检测时间片长度,并设计了时间间隔放大因子的模糊控制算法。最后,通过在数控弯管机仿真系统中的应用,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15.
根据6R机器人杆系的特有结构,提出了三角形包围法和端点矢量投影法来提高双机器人协调工作时连杆碰撞检测的效率。通过改进公共面法来进行几何元素的碰撞和干涉检测,给出了相关的数值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16.
All over the world there exist several simulation systems, of varying degrees of sophistication, for robot working cells.
These systems can also perform respective operations for the analysis of situations in the robot work cell, such as output
of the actual parameters of all joints of the robot, graphic/display options and collision detection algorithms. A systematic
analysis of existing robot simulation systems showed that only a very few of them are able to perform a collision test. Although,
in the field of computational geometry and computer algebra, there exist several approaches for doing collision checks, most
of them seem to be not at a stage at which they can be really implemented or efficiently used.
In this paper we describe algorithms for static and dynamic collision detection, and its implementations in the frame of the
robot simulation system SMART.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