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江湖地”代表一类水文主导的城市传统风景范式。选取嘉兴烟雨楼为研究对象,从城市规划的风景营造角度出发,通过梳理文献和历史影像,得到烟雨楼风景名胜的景观流变过程与成因,从宏观、中观、微观三层次总结烟雨楼“江湖地”的城市风景营造机制:以水事构建、农事驱动、地方认同营造“园 - 城”风景;以因水而胜、借水兴游营造“园 - 湖”风景;以登高借景、围池增景、文化富景营造“园 - 水”风景。并以烟雨楼个案补充对“江湖地”园林的理论研究,旨在为水文主导的城市传统风景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江湖地”代表一类水文主导的城市传统风景范式。选取嘉兴烟雨楼为研究对象,从城市规划的风景营造角度出发,通过梳理文献和历史影像,得到烟雨楼风景名胜的景观流变过程与成因,从宏观、中观、微观三层次总结烟雨楼“江湖地”的城市风景营造机制:以水事构建、农事驱动、地方认同营造“园-城”风景;以因水而胜、借水兴游营造“园-湖”风景;以登高借景、围池增景、文化富景营造“园-水”风景。并以烟雨楼个案补充对“江湖地”园林的理论研究,旨在为水文主导的城市传统风景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正>1.何谓“西湖”中国本土规划素来关注城市与水的关系,注重对城市周边大面积湖池的用心经营。既善于通过巧施湖池工程,泄洪蓄水、保障民生,亦强调在工程建设中葆有风景意涵,融入对美好人居的不懈向往与创作才情,塑造湖池胜境、构建湖城一体式特色格局。由此逐渐形成了一种饱含中国特色、中国精神的“西湖”风景营造模式,深刻影响地方人居建设。在历史实践中亦多见“东湖”“南湖”等,虽方位与命名不同,但营造义理相通。  相似文献   

4.
广东惠州西湖风景名胜理法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仕然 《风景园林》2012,(3):153-157
惠州西湖位于古惠州城西,历史上曾与杭州西湖、颍州西湖齐名。借助古籍文献如史籍、地方志、诗文、考古成果和图像资料,辅以实地考察、测绘等研究方法;以古代风景园林理法之“相地”、“明旨”、“治山理水”等程序对惠州西湖风景名胜区进行分析。湖具有:供水惠城、蓄纳洪水、军事设防、兴农旺渔、维持生态和风景游览等功能。古人在修筑拦水堤、城墙和路堤的过程中兼顾了水域形态整治和局部景观的塑造,从而奠定了惠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的山水间架。归纳总结景点的造景手法,核心是“因借”,即凭借自然、人文因子造景:主要有借山、水的“三远”造景,借烟雾、方位朝向和借植被花果之色彩造景。  相似文献   

5.
王鑫   《风景园林》2020,27(1):77-82
科学认识社会生态系统演进机制是对其进行有效管理的重要基础。以文化与政治生态学为理论基础,提出适合杭州-西湖社会生态系统的综合研究框架,识别了杭州-西湖社会生态系统的5个演进阶段,并分析出系统演进中的3种潜在状态。自然、政治、经济以及社会驱动力是影响杭州-西湖社会生态系统的主导因素,人类行为影响整个生态系统中扰动的频率、大小和形式并改变西湖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进而影响西湖为城市提供生态系统服务的潜能。在不同历史时期,基于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等多层面的需求,西湖在不同系统状态下为城市供给不同类别和质量的生态系统服务,总体而言供给与调节服务比例逐渐下降,文化服务逐渐上升,并且后者逐步成为最主要的生态系统服务类别。杭州与西湖在长期的互馈共生中建立了社会生态系统的自适应性调节机制,其背后的生态智慧可为现代风景园林规划提供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6.
以八景文化的传承为切入点,总结了荣格心理学原型的概念及原型理论在风景园林学科中的应用。基于原型理论,针对不同的营造条件提出两种风景营造方式,即原型再现与原型转译,并以此为框架剖析西湖十景的风景营造以及上海辰山十景景观设计。对于在全球化及城市化背景下延续传统风景园林文化、构建风景营造体系等问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传统“城-湖”系统是中国富有诗情画意的城市山水风景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当今城市建设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结合地方历史文献、地图资料和广东区域史已有的研究成果,在地理信息技术辅助下,以惠州西湖和府城为例,从区域视角对“城-湖”系统的空间范围和风景营建进行了讨论。首先,基于水文分析结果与历史文献图纸比对,明确惠州“城-湖”系统界域范围;其次,从广东地区区域发展史的角度解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惠州“城-湖”系统风景营建的统计和空间分析结果所反映的结构性和整体性特征。展示了历史-地理区域与“城-湖”系统之间的复杂关联,以及“城-湖”系统所具有的“城市历史景观”属性,对于理解中国传统空间设计与营建的动因有理论与实践的探索意义。  相似文献   

8.
西湖镇位于风景秀丽的颍州西湖西畔,是农业部认证的全省唯一双绿色食品、双“一村一品”示范镇,国家级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中部特色产业镇、安徽省优美乡镇。将西湖镇建设成为与颍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协调发展的旅游型城镇,保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形成高效生态的产业体系,建设美丽宜居的城镇,是西湖镇未来发展的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城市水系空间建设过程中,由于忽视经济、社会、文化和空间活力等多重效益的联动互馈作用,出现了生态空间功能单一、活力不足、规划实施困难等问题。强调提升系统主体自适应、自协调、自组织能力的系统韧性理念,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契机。基于系统韧性理论,研究提出多元化的城市水系空间“生态+”发展策略:基于“生态+安全”,系统化建构城市水系生态安全格局,完善基础支撑;基于“生态+多功能”,形成复合功能区划、多元产业兼容、绿道系统布局与涉水工程设施景观化等复合策略,提升水系空间活力与品质;基于“生态+多主体”,引入多方共建机制,提供规划实施保障。以周口市为例,在城市水系空间生态安全布局、多元功能与景观设计、空间活力提升、多方共建等方面落实“生态+”发展策略,为城市水系空间的韧性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对杭州西湖园林变迁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杭州湖变迁的全过程;分析了杭州西湖名闻天下的原因,即风景与城市的紧密结合以及诗词书画、宗教和社会变迁的推动和影响;指出了杭州西湖园林建设中存在着湖与城关系不太协调、建设性破坏、指导思想不足和经济效益与园林景观冲突的不足之处;说明了研究西湖历史对探究园林兴替的作用,从中可以看出西湖园林建设中产生的恢复与保护并重、整体规划综合治理、生态优先、可持续发展、公众参与、重视文化要素等新的思想倾向;同时对园林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刘洋洋  安红岩 《城市建筑》2014,(23):257-257
水利工程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生态水利工程的特殊之处,就在于进行水利工程设计与建设的过程之中注重生态建设,这对于促进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相当多的城市依水而生、因水而兴,滨水景观的设计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环境,滨水区在城市中拥有重要的经济、文化与生态价值。在城市设计中,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以往重点多放在静态景观空间上,而忽视了对城市景观空间的动态考量,特别是忽略了人们随机漫游的视觉空间体验,尤其是在滨水游憩与湖面泛舟的人群,其视点由于具有随机动态性而难以捕捉,使得以其动态活动为基础的设计难以入手。本文以西湖为案例范本,针对西湖的核心问题,梳理城市眺望体系的相关国际规划理论和实践,系统提出"人-城-湖"三者互动的滨水望城的动态设计理论与技术,对其天际轮廓、动态游览路线、视觉感受、景观廊道、空间形态等关键问题进行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构筑中国式滨水景观总体城市设计的理论与方法范本。  相似文献   

13.
罗超  ;倪国友 《华中建筑》2014,(7):113-117
以"保护优先、旅游先导、适度开发"为基本原则,以街区为研究单元,在GIS技术平台的基础上,通过对环磁湖环境价值和文化价值的挖掘,结合对现状和规划的深入分析,分别从城市功能调整、交通系统梳理、生态格局构建、建设强度引导等方面提出对策,为构建一个格局清晰、整体有序的环磁湖城市空间形态结构澄清发展理念和建设思路,并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控制导则。  相似文献   

14.
杜红梅 《城市建筑》2014,(9):357-358
水利施工管理是水利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环节,稍有不慎,就会给社会带来巨大损失。本文就目前国内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现状,论述了当前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以供同业参考。  相似文献   

15.
倪琪  许萍 《中国园林》2012,28(8):86-88
杭州西湖是历史上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审美实体之一,在第35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西湖的成功申遗证明了西湖文化景观作为世界文化景观遗产的历史原真性、独特性和唯一性。在研究西湖文化景观物质表象与精神内涵的构成要素、本质特征的基础上,提出西湖文化景观是以物质表象传达文化精神、因文化精神彰显景观深度、依题词点景实现意境升华,并通过分析其中的内在关系来解读西湖的普世价值,为后申遗时代的西湖文化景观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许一洁 《华中建筑》2007,25(8):105-107
2002年开始实施的西湖综合保护工程极大地改善了西湖风景名胜区的植物景观和生态效益,大大提高了杭州西湖的声誉和美誉度.为此,深入探讨和总结西湖综合保护工程中植物景观营造的实践经验和存在的不足,显得非常重要.该文对西湖综合保护工程项目内容之一的西湖湖西航道绿化调整改造中的具体经验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当前长株潭城市群发展现状相对粗放,建设性破坏较为普遍。本文追溯了"两型社会"建设思想之哲学本原,它再现了中国水性哲学和生态哲学思想,并提升至信仰层面。运用"两型社会"理念,探索了长株潭城市群建设的原则和方法,涵盖城市群建设应结合气候,城市群规划师法自然,城市群理水依随湘江水系,城市群开发生态优先,对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8.
杭州西湖文化景观的兴废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杭州西湖文化景观的兴废及其启示。文中由西湖的产生及其对杭州城发展繁荣的重大作用,以及苏轼把西湖比作人的眼睛,说明西湖对杭州之重要。文中论述历代西湖文化景观之建设,西湖十景之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及其传统美学内涵,对国内乃至世界深远影响,论述杭州西湖文化景观的兴废的五方面启示,认为杭州西湖是以水营造城市文化特色的典范,其历史经验值得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9.
王越  仝晖 《中国园林》2021,37(1):62-67
明清济宁古城水系发达、经济繁荣,是鲁西南最重要的漕运咽喉.以重要运河城市济宁为研究对象,探讨鲁运河影响下济宁古城风景体系特征,具体包括运河水利景观风貌和古城风景体系两部分.其中,运河景观风貌包括泗水、汶水、北五湖、南四湖构成的天然河湖,以及在此基础上通过引水、分水、蓄调系统建立的运河水脊独特水利景观风貌:古城风景体系则...  相似文献   

20.
纪俊双  高翅 《华中建筑》2014,(1):107-111
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荷景营建历史悠久,历代吟咏不断,景题丰富多样,拥有湖畔、湖塘、池塘等多种生境类型。东湖荷景与其自然和人文环境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具有独特的美学与空间特征。美学特质源于自然野致的传统意象,流于多样的东湖荷文化,成于荷之时代气息,表现为"北秀南幽,东城西野"的自然形象,科教为主、生态农耕为辅的文化意蕴,动态、动境、色彩集成的序列体验,文化、社会、生态、经济综合的环境效益。荷景空间由水体、地形、林木等景素限定而成,呈开敞、半开敞、线性、闭合等空间类型,广阔、宜人、亲切等多样的空间尺度。特质是东湖荷景营建的本质追求,是其持续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