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5 毫秒
1.
选取黄土高原地区陕北清涧河流域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以实地调查为基础,明确清涧河流域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基础特征,提取 与村落空间形态密切相关的八个特征项,借助 SPSS19.0 分析其相互关联度,得出该地区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各相关特征与地形地貌关系 最密切的结论。基于此,以村落所处地形地貌为划分依据,将清涧河流域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分为河谷川地型、坡麓台地型、梁顶坡地型 三类,分别对其空间形态的五个构成要素进行分析,归纳其空间形态特征,并探析清涧河流域地域环境特征与村落空间形态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2.
金兰兰 《中国园林》2022,(S2):53-57
考古遗址公园的场地设计更加考验设计者揭露过去和重构未来的能力。以复写作为分析和设计手法,基于对遗址的时空认知探究遗址价值,通过将场地的历史层与当代层信息进行叠加分析,剖析环壕单元与环壕聚落的特点,进而提炼遗址场地与遗址背景环境特征,从空间要素、文化场景、场所体验3个层面重塑遗址景观物质空间。基于复写理论的考古遗址公园设计方法的提出为大遗址保护背景下遗产保护与考古遗址活化利用的实践与探索提供了策略。  相似文献   

3.
一系列重大皇家祭天遗址的考古发现,表明以“文化考古”为主的各类天文遗址景观是观察人类文化与信仰的直接证据。为探究皇家祭天遗址所反映的空间特征与文化特征,通过对皇家祭天场所进行分类、探源,总结“郊”“丘”“坛”等祭祀形式的发展与演变趋势。以北魏时期蜈蚣坝圜丘遗址为例,通过景观考古学的“遗址还原—信息解读—特征归纳”研究方法,借助ArcGIS、Global Mapper软件与卫星影像图,直观地呈现空间环境、遗址结构和社会关系。发现圜丘遗址是边疆山脉和北魏六镇城池防御系统的重要部分,并且圜丘遗址作为祭祀场所,不仅兼具宏大、粗犷的北魏景观特征与鲜卑民族特色,还蕴含“天圆地方”“天人合一”等原始宇宙观与环境观。进而总结遗址本体与多层级社会及环境结构的关系,以期为未来大遗址系统保护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广州南汉宫苑药洲遗址保护与更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谦  李晓雪 《风景园林》2016,(10):105-112
广州药洲遗址作为广州市历史文化街区重要的文化景观遗产,历经时代变迁,是岭南古典园林高峰时期南汉宫苑现存唯一的园林地面遗存。2015年,药洲遗址新一轮文物保护与环境整治,以原真性、完整性为原则,突显药洲遗址文化景观遗产的核心价值,以南汉宫殿遗址的考古出土文物为依据,从遗址本体保护与景观环境两个层面,对景观环境、园林空间、建筑构造细部与色彩方面进行更新设计,并从城市角度重新思考遗址与延续城市文脉与城市生活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以上海人民广场地铁站为例,通过分析其出入口空间环境特征及群体交通行为,探究影响出入口客流分布的相关变量因素,为地铁站出入口的合理规划布局提供一定依据。首先,采用空间句法、兴趣点(POI)数据分析法结合传统实地调研分别定量分析人民广场地铁站18个出入口的外部空间特征(地面街道集成度、穿行度和POI分布现状)以及内部空间特征(地下空间出入口的集成度、穿行度和便捷度);同时利用行人计数法获取各出入口在特定时间内的现场人流截面穿行量;最后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讨各变量与出入口客流分布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地铁站出入口客流分布主要受地铁站外部空间特征影响,并与出入口所在街道可达性和区域功能混合程度有较大关联。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青藏高原三江源地区通天河流域的藏族聚落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测绘访谈、比较分析,从该流域的自然因素与文化因素对聚落的选址与空间格局进行探讨,深入挖掘该地区传统藏族聚落的生存基因,并揭示了传统藏族聚落生存基因正面临的损毁、老化、变异的问题,提出基于生态安全、聚落转型、文化传承三个视角下的通天河流域藏族聚落的规划建设策略,为该地区藏族聚落的保护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青藏高原三江源地区通天河流域的藏族聚落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测绘访谈、比较分析,从该流域的自然因素与文化因素对聚落的选址与空间格局进行探讨,深入挖掘该地区传统藏族聚落的生存基因,并揭示了传统藏族聚落生存基因正面临的损毁、老化、变异的问题,提出基于生态安全、聚落转型、文化传承三个视角下的通天河流域藏族聚落的规划建设策略,为该地区藏族聚落的保护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吴隽宇  朱榴奕 《风景园林》2022,29(5):110-115
景观考古视角下的遗址景观动态研究为大遗址保护与活化提供了理论基础,对优化和提升大遗址管理水平有着重要意义。选取广东省虎门炮台为例,通过古籍研读、实地踏勘等方法,从遗址本体和社会环境2个角度梳理炮台遗址的景观演变历程,从历史文化、选址布局、生态环境、基本形制4个方面挖掘遗址的整体性特征和价值,进而提出虎门炮台可从统筹发展、考古优先、协调环境、有效展示、统一管理5个层次优化管理服务水平,从而为广东省海防大遗址的保护与活化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申家沟岩画谷隶属河南省登封市宣化镇申家沟村管辖,位于箕山北麓荟萃山森林公园腹地,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北陆块南缘,为一处新发现的地质遗迹资源。区域上地理条件优越,地质构造特征独特,成因受区域上“中岳运动”构造影响,古元古界五指岭组地层强烈变形,形成一系列复背斜和复向斜等褶皱构造,因岩层色彩多样、互相过渡、相间交替出现形成一幅幅复杂的褶皱构造图像——“天然岩画”。综合成果分析,申家沟岩画谷为多处典型褶皱构造组成的天然岩画群,岩画露头佳、规模大、构造特征多样,在河南省内较为稀有,与周边地貌景观、地质文化等旅游资源配套形成一处集研究古元古界嵩山群五指岭组地层、旅游观赏性、科研价值等特色的地质遗迹,认为后期地质旅游开发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10.
对遗址文化的凝、炼、升、识,是考古遗址保护与利用规划的核心内容。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薛家岗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通过对遗址本体的保护、遗址文化的提炼和剖析,从文化展示、延续、拓展等方面对公园进行总体规划布局,将遗址文化要素附于公园的实体景观空间,展示薛家岗文化、皖国文化和农耕文化的传统魅力,对承传与发扬遗址文化、保护与利用考古遗址,做出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Brücke Wolken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