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菌根作为真菌与植物的结合体,有着独特的酶途径,可以降解不能被细菌单独转化的有机物,不仅能从微生物修复角度影响有机物降解,还能从植物修复角度影响有机物的降解。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菌根真菌对土壤中的石油类、农药、氯代芳香烃类及酞酸脂类污染物的降解研究进展,探讨了菌根降解污染物的内在可能机理,其中包括酶的作用、根际的作用及土壤中其他微生物对降解的贡献。综合菌根真菌在生物修复中的优点,认为其在生物修复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植物富集环境污染物的研究现状,从植物富集无机污染物,植物富集有机污染物以及植物富集放射性污染物方面进行了探讨,旨在展望植物富集环境污染物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3.
人工神经网络预测地表水中有机污染物浓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水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含量复杂,其扩散迁移过程更是一个由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作用的复杂的非线性过程。根据河流地表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的浓度和影响其浓度的主要因素之间存在的已有映射作用关系,利用对一河流断面的实际监测数据,以采用BP算法的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建立网络模型。结果表明该方法预测精度高,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光纤化学传感器测定有机污染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力  陈坚 《化学传感器》1998,18(1):49-50
光导纤维化学的传感器是80年代初由光纤技术、光谱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互交叉、渗透而形成的新技术。它具有实时、在线和远距离自动监测等特点,在环境监测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其工作原理及其在监测有机污染物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臭氧氧化是一种应用普遍的高效污水处理工艺。本文实验研究了硝基苯、苯胺、1,10-菲啰啉、邻氯苯酚、对二甲氨基苯甲醛、苯磺酸、对氨基苯磺酸、3-苯丙酸、亚甲基蓝、罗丹明B、间甲酚紫和苯酚等12种有机污染物化合物的臭氧氧化降解规律,探讨了有机物污染物臭氧(O3)氧化降解的反应动力学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在连续通入1 h24 mg·L-1·min-1的O3之后,TOC去除率在碱性条件下明显优于酸性和中性条件,在酸性和中性条件下去除率介于10%~50%之间,而在碱性条件下,去除率基本介于35%~50%之间,初始反应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12种有机物O3氧化降解的平均动力学速率常数KTOC在酸性、中性和碱性条件下分别为0.024±0.013、0.024±0.014和0.032±0.015,TOC降解速率在碱性条件下较酸性条件下和中性条件下提高了67%:在相同的pH条件下,不同物质的降解速率也有明显的差异,但是各种物质降解速率趋势变化不大,3个pH下,苯磺酸、3-苯丙酸和1,10-菲啰啉降解得最慢,总体降解趋势与pH和物质的本身结构呈现出很大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根际环境及根际微生物是植物降解有毒有害有机污染物的基础。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纵深研究产生了根际修复新技术。通过总结近20年来有机污染物胁迫的根际效应的研究,探讨了有机物污染士壤根际修复的可能性,为加强有机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调控研究及土壤有机物污染的原位修复提供有利信息。  相似文献   

7.
利用化学计量学方法解析有机污染物降解的动力学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因子分析、数值遗传算法等化学计量学方法研究了电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动力学过程。以Ti/SnO2+Sb2O3催化电极为阳极对偶氮类染料甲基橙进行电催化降解为研究对象,采用紫外-可见光度法为测量手段,通过对降解过程中测得的不同波长、不同降解时间的两维吸光度矩阵进行解析,获得了降解过程中存在的组分数、降解的动力学模型等信息。研究表明,甲基橙在Ti/SnO2+Sb2O3电极上的氧化降解的动力学过程符合连串反应模型,反应过程中产生了带苯环结构的中间体。  相似文献   

8.
部分有机污染物气相色谱保留指数的QSRR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相对键长代替拓扑距离,结合距离矩阵,提出了一个可以表征含多重键、杂原子的距离调和指数Te=(N/∑Si -1)0.5。研究了该指数与烃、醇、醛酮、酯、胺等多种有机污染物气相色谱保留指数的构效关系。结果表明,Te指数与保留指数RI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均在0.99以上,且该指数计算简单,预测值与实验值较好吻合,是预测不同有机污染物分子保留指数的理想参数。  相似文献   

9.
《传感器世界》2011,(6):39-39
持久性有毒化学污染物PTS是影响人类生存与健康的三大环境问题之一,多介质环境中有关PTS污染特征、分布、迁移转化机理、演变趋势、过程动力学、生物有效性等理论问题,以及现场诊断、控制、治理和修复的技术原理,已成为目前国际PTS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农田和日光温室2个生态系统土壤中可溶性有机氮(SON)的含量及施肥和栽培模式对其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农田和日光温室土壤中SON的含量平均分别为39.19 mg kg-1和320.16 mg kg-1,分别占可溶性总氮(TSN)的80%和73%,说明SON是土壤氮素中不可忽视的氮素组分。不同栽培模式对土壤中SON的含量及其占TSN的比例的影响因生育时期的不同而异。覆草显著增加了小麦拔节期0~5 cm土层土壤中SON的含量,覆膜各土层SON含量均较常规模式有所提高;开花期覆草和覆膜模式土壤中TSN和SON含量较拔节期的显著下降。施用无机氮肥对土壤中SON的含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ASDFR便携式光谱仪对132个风干土壤样品的光谱反射率进行了实验室测定。根据土样光谱反射率变化,获得了褐潮土土壤剖面的不同诊断层反射光谱特征。结果表明,在400~1200nm范围之间,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光谱反射率有较好的相关性。利用导数光谱方法建立了预测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方程,提出了预测北京地区褐潮土有机质光谱的最佳波段。在波长447nm处采用反射率和A值(反射率倒数的对数)所建立的预测方程的预测精度较高。采用反射率的一阶微分建立的预测方程的最佳波段在516nm处。而A值一阶微分光谱在615nm处相关性最好。作为一项参考指标用光谱分析法评价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以期对精准农业中土壤养分或肥力的预测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利用活的生物体对有毒有机物污染土壤环境的修复是一种被人们认为安全可靠的方法。植物修复是生物修复研究的热点。植物修复的机理包括植物对有机污染物的直接吸收、植物根系分泌物、微生物对根际环境中有机污染物降解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土壤酶在土壤碳、氮、磷、硫等元素的循环中起着重要的生物学催化剂的作用,其活性的强弱直接与土壤肥力因素密切相关,各种有机培肥措施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土壤酶的活性。在土壤有机培肥研究中,可以把土壤酶活性作为评价土壤肥力的指标之一,直接研究各种酶类的活性变化,对于揭示土壤有机质转化的过程、方向及规律,土壤养分形成机理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布在陆地碳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阐明了土壤有机碳密度及储量的重要意义,主要介绍了国内外几种重要的有关土壤有机碳储量的估算方法及其优缺点,为全面而细致准确地估算我国土壤有机碳储量提供了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5.
土壤多酚氧化酶是一类以铜、锰为活性中心的氧化还原酶。本文以滨江带生态湿地土壤为材料,系统研究了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随着干湿状态、溶解氧、pH值、温度而变化的情况。结果表明,湿土壤比风干土壤和烘干土壤活性高;氧气充足时活性高于缺氧时活性;多酚氧化酶活性在强酸强碱条件下失活,pH值(9~11)或温度45℃时活性最高。通过对土壤多酚氧化酶性质研究,对一些现象进行了初步解释,如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成因;为加快土壤多酚氧化酶在环境修复中应用和开发它的广阔应用前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本文通过空间移位的方法,将东北黑土带由南向北5个点有机质含量为18.1g kg-1、31.1g kg-1、54.6g kg-1、103.9g kg-1、53.6g kg-1的农田黑土,分别移至黑龙江省的海伦市和吉林省的德惠市的两种气候下,通过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黑土有机质含量与玉米生产力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施肥条件下,土壤有机质含量与玉米产量间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产量差异不显著;施肥对各种有机质含量的黑土均有显著增产作用,增产幅度在12.3%~64.1%,黑土带的南部区域德惠市的施肥增产作用要明显高于北部区域海伦市的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重金属生物有效性是衡量重金属元素迁移性和生态影响的关键参数,在生态地球化学评价中有重要的作用。国土资源部目前进行的新一轮多目标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使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受到进一步的重视。本文评述国际上基于化学和基于生物学两种对生物有效性概念理解及其分歧,评价各种生物有效性评价方法发生的背景、应用范围和优缺点。物理化学法和土壤生物学评价法是两类主要的生物有效性评价方法,经常使用的包括化学总量预测法、化学一步提取法、顺序提取法、自由离子活度法(唐南膜平衡法)、植物指示法、微生物学评价法等。各种方法间往往相互独立,尚未形成被一致接受的方法,从而影响了生物有效性在风险评价和污染治理等工作中的应用。未来发展的重点是,进一步加强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理论研究,实现土壤学、化学和生物学的融合,将评价方法统一化和标准化,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对比性,同时将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我国多目标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提高调查质量和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河北省土壤与地形体数据库基础上,计算了该省不同土壤组合的土壤有机碳和氮的密度,应用GIS技术分析了河北省土壤有机碳和氮密度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河北省土壤的平均有机碳密度为10.83kgm-3,平均氮密度为1070.96gm-3,C/N比为9.99;该省的土壤有机碳和氮密度的空间分布均呈现:不同类型土壤组合的有机碳和氮密度均随着纬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而且其分布受气候、土壤特性、土地利用方式、植被特性以及人类干扰程度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黑碳是化石燃料或生物有机体不完全燃烧形成的一种含有芳香环的高聚物,碳元素含量在60%以上,另含有氢、氧、氮、硫等元素.新近的研究证实,黑碳通过在缓慢的土壤有机碳库中的循环,对全球碳和氧的地球生物化学循环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对黑碳的基本概念、理化性质、在土壤中的作用及测定方法进行了综合评述,提出了开展土壤黑碳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期为我国开展土壤黑碳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