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前言: 溶剂是聚氨酯凹版印刷油墨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制造油墨过程中,有机溶剂溶解油墨中树脂成分,使油墨成为均匀的流体,具有流动性,同时使得颜料润湿分散,聚氨酯树脂在溶剂的帮助下均匀包裹于颜料粒子的表面,形成均一稳定的流体。在印刷时有助于油墨从印版转移到承印材料上。  相似文献   

2.
凹印和柔印前后,油墨颜料颗粒尺寸会发生变化。实验发现,对于凹印,黑、青、品、黄四色油墨颜料颗粒均会减小;对于柔印,潘通棕色水性专色油墨颜料颗粒会减小,而黑色油墨的颜料颗粒则几乎没有变化。进一步,颜料颗粒的变化趋势与印刷品色差及光泽度的变化趋势并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3.
油墨颜料颗粒-溶剂系统电阻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估算油墨等效电阻率数学物理模型,建立了油墨等效电阻率与颜料颗粒半径、颗粒间距、颗粒与溶剂(连接料)电阻率等参数之间的关系,通过计算研究了这些参数及颜料颗粒与溶剂体积比对油墨等效电阻率的影响,并利用实验对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取得了一致的结果.该模型对配制特定要求导电性能的油墨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油墨触变性对印刷产品质量有较大的影响.所谓触变性是指油墨在外力和外界环境因素的作用与影响下,使它变稀或变稠,改变流动性的一种现象.对印刷工艺来说,要使产品印刷质量稳定,要求油墨应保持适度而又稳定的流动性,但是,由于油墨本身固有因素和印刷条件等原因,印刷过程中油墨不可避免会出现"触变"现象,影响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所以,正确认识油墨的触变性,从工艺技术上采取一些措施,减少油墨印刷中触变的程度,才能较好地保证产品的印刷质量.  相似文献   

5.
辊涂用凹版油墨以溶剂型油墨为主,是一种由颜料微粒均匀分散在连接料中,具有一定黏性的流体物质,由颜料、连接料、助剂、溶剂等组成。由于墨层薄、干燥速度快,根据凹版花辊数量和油墨颜色,采用一色一版、多色多版的印花方法,配合套版定位技术,完美展现各类仿真大理石图案和仿真木纹图案等。因此分析辊涂用凹版油墨的组成部分,油墨的黏度、干燥速度、坚牢度等特征对转印花纹的影响,也包括凹版油墨的印花技术有很强的重要性,对于改善转印效果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6.
《纳米科技》2011,(4):72-73
从油墨细度和纯度谈起 油墨的细度和纯度对印刷品质量有很大影响。要印刷出高质量的产品,必须要有细度、纯度高的油墨作保证。油墨的细度是指油墨中的颜料(包括填充料)颗粒的大小与颜料、填充料分布于连结料中的均匀度。它既反映到印品的质量,同时又影响到印版的耐印率。工艺实践情况表明,彩印产品用网纹版印刷或实地版面中含有细小阴字、阴线,  相似文献   

7.
所谓油墨浓度也就是油墨的着色力,它是反映油墨分散度以及在油墨中颜料含量大小的一种俗称.也就是说,颜料分散程度越高,油墨的浓度也就越高;油墨中的颜料含量越高,它的浓度也就越大.除颜料决定油墨的浓度外,连结料、填充料和助剂等,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油墨的浓度.生产工艺情况表明,油墨浓度是影响印刷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之一,所以,正确了解和认识与油墨有关的若干情况,对于做好印刷过程的生产工艺控制,提高产品印刷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油墨在剪切泵内的混合过程,并应用FLUENT软件及RNGκ-ε湍流模型对该过程进行三维流场数值模拟,揭示了定转子齿间的压力场、速度场、湍流应力场以及空穴现象,分析了油墨中的溶剂和颜料在混合过程中,受到剪切力、摩擦力、撞击力、湍流应力和空穴效应等机械力及液力剪切的综合作用。结果表明采用剪切技术对油墨进行剪切均质,能够使油墨达到微观上的混合,从而提高油墨混合分散后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UV胶油墨的制备及其触变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制备了UV胶印油墨样品,探讨了油墨样品的触变性.实验结果表明:UV胶印油墨具有触变性,油墨触变性的评价结果与测试模式有关.相同最大切变速率下,切变速率变化时间长触变环面积小;相同切变速率变化时间下,最大切变速率越小触变环面积越大.  相似文献   

10.
在包装印刷过程中,有时会在印刷品上出现条痕或包装色彩深浅不一的现象,这种不下墨和墨脱辊的故障,多数是由于油墨中的颜料、填料发胀导致油墨胶化而引起的.油墨胶化是由于其屈服值高、油墨太粘而成了酪状.从应的角度讲、油墨中的颜料、填料太多、使油墨胶化或在存储过程中水进入油墨而导致部分絮凝.  相似文献   

11.
基于导电银浆流变特性的导线印刷品质分析与控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提出了高精度电子产品印刷品质的评价指标,然后根据银微粒在银浆聚合物基体中的受力情况,分析了导电银浆的流动性和触变性对导线印刷品质的影响和墨膜中的银微粒体积分数与浆体流变特性之间的关系,进而提出了银浆中银微粒填充量及墨膜干燥状态是影响导线印刷品质的主要因素.通过大量实验样本的分析和评价,提出了确定银浆中银微粒渗流阈值及墨膜最佳干燥条件的目的和方法,为有效控制导线印刷品质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2.
柔性版水性油墨的性能与印品质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柔性版水性油墨具有无毒、不燃、不污染环境、干燥快的特点,广泛应用在印刷包装中.研究了柔性版水性油墨的黏度、触变性、黏着性、细度、颜色等性能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这些性能与印刷品质量的关系,为实现精细柔性版印刷产品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3.
根据印刷机辊筒间油墨压力的非均匀分布,基于油墨渗透深度及印刷参数,建立了在非线性(抛物线分布)印压作用下的油墨渗透毛细管方程。用超景深三维显微系统VHX-600测量了油墨的渗透深度,利用印压、印刷速度及油墨渗透深度测量结果计算了纸张的毛细管半径。该方法所采用的印压拟合非常接近印刷辊筒间油墨压力分布实际,使纸张毛管半径的测量具有更高的精度,对研究在辊体作用下的油墨渗透及纸张毛管对印刷质量的影响,具有实际意义,为纸张毛管半径的测量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印刷过程中油墨渗透深度的计算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利用一维渗流方程,导出了印刷过程中,油墨渗透深度随印压和印刷速度(印压时间)的变化关系,用实验方法测量了12种标准型号纸张在印刷过程中油墨的渗透深度,由渗透深度测量值和所推油墨渗透深度公式计算了几种型号纸张的渗孔比,利用纸张的渗孔比在改变印压和印刷速度条件下进行油墨渗透深计算实验,计算结果与实验测量值吻合好,表明计算方法可行,这为印前准备和印刷方案设计(在无实验条件情况下)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5.
郭晶  陈蕴智 《包装工程》2006,27(5):99-100
油墨的吸收性是印刷质较短的时间尺度上分析油墨与纸张的接触过程,从而建立模型.探讨油墨吸收性对印刷质量的影响,并提出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6.
辊状印刷机在印刷过程中油墨的渗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安玲  齐晓堃  刘福平 《包装工程》2006,27(2):85-86,93
建立了辊状印刷机两滚筒接触区油墨压力的抛物线分布函数,利用一维渗流方程的解析解导出了辊状印刷机两滚筒接触区油墨压力呈抛物线分布时,油墨在纸张中的渗透深度随印压和印刷速度(印压时间)的变化方程,使压力的拟合具有更高的近似,从而提高了油墨渗透深度公式自身的精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获得胶印联机冷烫用胶黏剂的性能和冷烫印质量的关系,提出胶印联机冷烫用胶黏剂的性能要求。方法选用一种商用胶印联机冷烫胶黏剂,测试黏度、粘弹性、触变性、乳化率、粘性、干燥速率和固含量,分析其与冷烫印质量的关系。结果冷烫胶黏剂的初粘性要高并维持稳定,且具有较快的干燥速率。印刷适性如黏度、粘弹性、触变性、乳化率和普通胶印油墨要求相近,在保证印刷适性、粘性和合适的干燥速率的前提下,固含量越高越好。结论研究结果可为胶印联机冷烫胶黏剂的改进和胶印冷烫质量的提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利用印刷过程中油墨在纸张中的渗透深度与印压和印刷速度关系方程,给出了不同油墨渗透深度和印刷压力下的印刷速度确定方法。通过实验测量了不同印压和印刷速度下油墨在纸张中的渗透深度,用已有测量结果给出了任意压力和任意渗透深度下印刷速度的估算方法。算例显示估算值与实验测量值结果基本吻合,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9.
柔印网纹辊油墨转移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陈家祥  唐正宁  王莎莎  缪斌鹰 《包装工程》2015,36(7):134-137,144
目的研究网纹辊向印版进行油墨转移的特性。方法将网纹辊结构简化为轴对称的梯形槽,使用有限元法对网纹辊油墨转移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即模拟油墨从网纹辊向印版进行转移,并且加入网纹辊和印版滚筒的运动情况,研究了接触角、梯形槽高宽比和角速度对油墨转移的影响。结果分析了油墨从网纹辊转移到印版的影响因素,油墨转移率随着上板接触角的增加而减小,随着梯形槽接触角的增大而增大,梯形槽高宽比越小和角速度越大,油墨转移率越高。结论通过对柔印网纹辊油墨转移情况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接触角、梯形槽高宽比及角速度对油墨转移情况的影响规律,为柔印生产实践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Though many aspects of contact printing have been explored extensively since its invention, there are still hurdles to overcome for multilayer printing in the nanometer regime. Here we report on an aligned nanocontact printing (nCP) system that has demonstrated a sub-100 nm alignment capability by means of moiré fringes and microspacers. To address issues in the stamp inking, we have devised a microfluidic apparatus based on the gradient capillary force for transport of ink solutions. The nCP system has been tested by printing nucleoside phosphoramidites on a nanopillar arrayed substrate. Although the nCP system was designed primarily for use in the fabrication of high density DNA nanoarrays, it has the potential to be applied to other fields of nanotechnology for nanoscale pattern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