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月工程是我国航天领域的又一项重大工程项目,嫦娥一号卫星是探月工程的第一步。嫦娥一号卫星首次采用了一种全新的光学姿态敏感器——紫外月球敏感器,实现在卫星环月飞行期间的姿态测量任务。紫外月球敏感器是一种以月球为姿态参考源的大视场成像式光学姿态敏感器,本文介绍其工作原理、功能与组成以及在轨飞行试验的相关情况。  相似文献   

2.
文章阐述了嫦娥一号卫星地月转移阶段(从星箭分离到进入使命轨道)的高可靠、高精度自主变轨控制方案,介绍了飞行轨道、轨控策略及控制参数优化、星上自主变轨控制的系统设计和相关参数的地面标定等,给出了在轨飞行试验的验证结果。  相似文献   

3.
嫦娥一号卫星首发成功,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信息化技术在嫦娥一号卫星的管理、设计、加工及测试等各个环节都得到了充分应用,为确保高效、高质量地完成嫦娥一号卫星的研制任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报告对嫦娥一号卫星的主要特点进行了归纳;全面回顾了在嫦娥一号卫星研制过程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情况及其成效;简要介绍了信息化技术在星上产品中的应用情况,详细阐述了信息化技术在制导、导航与控制(GNC)系统中的应用情况;并对信息化技术在飞控任务中的应用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4.
新型地球观测系统(EOS)公用卫星是为EOS飞行任务(PM、AM和Chemistry飞行任务)的有效载荷公用舱设计的。EOS飞行任务从太阳同步(705km高度)近极地轨道观测地球;三项飞行任务各自携带各不相同的配套仪器,用这些仪器收集有关地球大气、海洋和气候的各种信息。公用卫星必须适应仪器设计(乃至仪器舱)在项目寿命期的可能变化,而不需对卫星本身作重大的设计修改。EOS制导、导航和控制(GN&C)  相似文献   

5.
6.
田泽 《信息网络》2007,(12):45-46
神话传说中的"嫦娥奔月"终于成为现实,承载亿万中国人奔月梦想的"嫦娥",肩负着中国人的重托飞向月球,履行其神圣的使命。  相似文献   

7.
10月24日晚,我国第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并进入预定地球轨道。 此次嫦娥一号绕月探测飞行将完成四大科学探测任务;获取月球全表面三维图像;分析月球表面化学元素和物质类型的含量和分布;探测月壤特性;探测4万至40万公里间地月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8.
嫦娥三号着陆器动力下降的自主导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嫦娥三号着陆器的月球动力下降过程是完全自主的,导航系统需要向制导与控制系统实时提供着陆器的位置、速度和姿态信息.考虑到月表起伏的不确定性,嫦娥三号采用了惯导组合激光测距仪和微波测距测速仪的自主导航方案.通过激光和微波测距的信息融合来修正惯导高度误差,通过微波测速的多波束组合来修正惯导的速度误差.在滤波方法设计上,从工程实用出发,采用了用函数近似的变系数滤波方法,并设计了随高度变化的门限对测量数据进行有效性检验.实际飞行数据表明该导航方法可靠、有效,保证了任务的圆满完成.  相似文献   

9.
提出一项利用真实月球探测数据来准确构建月球立体虚拟显示系统的技术,在双通道立体环幕投影系统上实现.利用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的探月数据,采用多边形细分算法、自动拼接图像算法、渐进网格简化算法等多个关键技术构造具有真实立体感的3D月球模型,在VRP虚拟现实平台上进一步实现立体月球虚拟仿真系统,实现在月球表面的实时虚拟自动或交互漫游,戴上立体眼镜观察月球模型,使人具有身临其境的效果.该系统得到了精度更高的月球模型数据,解决了海量采集数据与实时显示的矛盾.通过该项技术可进一步了解月球表面的真实结构,为月球的科学研究提供基础,可应用于月球环境研究、虚拟漫游、月球科普宣传与展示以及其它月球虚拟现实相关的领域,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0.
《遥感信息》2003,(2):50-50
2003年5月25日零时34分,运载着第三颗“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点火升空。25日零时34分,“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第三颗“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送上太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并在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的精确控制下,于北京时间6月3日5时零分成功定点,顺利进入地球同步轨道。此次“北斗一号”卫星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建成。据有关专家介绍,“北斗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后,成功进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按计划运行了220个小时。期间,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采用国际先进的中心遥控模式,组织所属地面测控站对卫星进行了持续跟踪与精确控制,使卫星完成了地球捕获、太阳能帆板展开和星上发动机多次点火、调姿变轨等数十个动作,准确进入了地球准同步轨道。之后,又经过位置保持等多项复杂测量控制,最终成功定点于地球赤道上空。“北斗一号”导航卫星定点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还将对卫星平台及卫星有效载荷进行在轨测试,卫星各系统工作正常后,将正式交付使用。  相似文献   

11.
12.
《信息网络》2007,(12):14-14
来自国家航天局的最新消息说,截至11月21日14时,嫦娥一号卫星已经绕月飞行168圈。通过对已经开机的有效载荷公用设备的测试表明,卫星工作正常,状态良好,  相似文献   

13.
嫦娥一号高能粒子分布数据的可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规模嫦娥一号高能粒子数据,提出采用可视化分析其数据分布的一套方法.利用各时刻获取的粒子通量来图示高能粒子通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并将一段时间内粒子通量分成若干区间,利用直方图显示不同通量范围内粒子数的统计分布;针对月表各点粒子通量所处的不同范围,给出月表不同通量区间内粒子分布的三维显示;基于月表各投影网格对应的平均粒子通量,给出月表平均通量分布的三维显示;通过引入月地日夹角参数,可视化随月地日夹角变化的通量分布.基于文中方法设计并实现一个高能粒子可视化辅助分析系统,对不同月份、不同种类的高能粒子数据进行快速浏览和分析,大大提高了对高能粒子分布数据的分析效率.  相似文献   

14.
嫦娥一号(CE-1)卫星利用微波探测仪(Chang'e Lunar Microwave Sounder-CELMS)对月球探测在国际上尚属首次。CELMS星上定标时采用冷空作为其低温定标源。当定标天线指向冷空获取宇宙背景辐射亮温时,宇宙中一些离月球距离较近的星体,如太阳、地球以及一些对月张角较大且辐射强度较高的射电源,如银心、天鹅座、金牛座等在某些时段均可进入其波束范围,是影响CELMS准确定标的主要因素。从分析CE-1的轨道入手,结合冷空星体的分布,研究了各星体相对于CELMS定标天线波束的入射角,进而得到了空间微波环境对CELMS探测结果的影响:太阳辐射对冷空天线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地球和银心,所有这些影响综合可达10 K量级。
  相似文献   

15.
提高航天器运行可靠性,减少其故障发生率,对空间技术及其应用来说都是关键问题,对军用卫星的实效性和长寿命卫星与民用卫星的经济性意义尤其重大。文章首先对最近10年(1990—2001年)成功发射并在轨运行的764颗航天器进行了概述和分类,其后就收集记录的GNC系统故障实例予以整理研究,并分析了造成这些故障的原因,从而提出今后设计和研制的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6.
本文归纳了当前瑾和预研中航天器制导、导航和控制技术五个方面有待解决的问题。这就是2000.0星上计算机实时许轨道的时间系统和坐标系统标准化;星载高精度、高可靠GPS实时定轨、定姿组合系统;制导、导航和控制系统的小型化,十二一世纪的交会对接技术;第四代航天员舱外活动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17.
《河北遥感》2007,(1):30-30,4
中国古代美丽的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即将变成现实,中国人踏上月球的时刻已经不再遥远,中国即将成为世界上第二个登上月球的国家。  相似文献   

18.
周凤岐  刘智平  周军 《测控技术》2007,26(3):5-7,21
主要对近几年来微机电系统的技术进步和应用情况作了介绍,特别对基于微机电技术的敏感器和执行机构在航空和航天领域的导航、制导和控制方面的应用进展作了较为详细的叙述,最后指出了MEMS技术的发展趋势和目前正在突破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9.
自动变轨飞行器(ATV)是欧洲为阿尔法国际空间站的在轨补给任务而设计的一种后勤变轨飞行器,在ATV设计中难度最大的要求是与载人空间站的自主的轨交会能力,ATV是欧洲研制的第一个具有这种能力的飞行器。目前,ATV正处于研制计划的B阶段。包括详细设计和首飞模型结构研制的C/D阶段计划于1997年开始,2002年首飞,文章集中讨论B阶段(即确定ATV与阿尔法空间站交会期间其制导,导航和控制(GNC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卫星系统的总体设计以及在轨运行等任务都离不开对其制导、导航与控制(GN&C)分系统的设计、优化与仿真演示,但GN&C分系统方案以及算法的复杂性对于GN&C分系统的快速设计、仿真与决策非常不利.采用Matlab/Simulink作为后台计算引擎、利用Matlab与VC混合编程,设计实现了一个卫星GN&C分系统建模与仿真软件环境.该软件环境能够屏蔽GN&C分系统的构建细节从而快速搭建具体的仿真应用,可实现对卫星GN&C分系统方案的快速仿真评估,并实现建模环境与具体的仿真应用相分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