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赵骏  李子健  吴雪飞 《城市建筑》2023,(19):178-186+216
民俗景观是乡土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征分类研究不仅能够帮助人们了解民俗文化的类型及分布,也是整体认知我国乡土景观特征的重要内容。从民俗景观的本质内涵出发,基于景观基因识别相关理论,筛选出民俗景观特征识别指标因子,构建适用于省域尺度的民俗景观特征分类体系。从自然环境基因、物质文化基因与非物质文化基因三个方向对湖北省民俗景观进行识别,分别运用景观特征评估和文化区划研究的方法,得到自然环境特征类型与民俗文化景观区划。并基于自然—文化景观类型分布的相关性,将自然环境景观与民俗文化景观进行空间制图上的融合,得到湖北省民俗景观特征分类图,为民俗文化保护与开发、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等方向提供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2.
文化生态保护区,是我国近年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区域整体保护的一种有效的实践模式.作为一种新的规划类型,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的编制方法与技术尚不成熟.本文首先对文化生态整体保护理念的形成与发展进行了系统梳理,同时,就与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相关的包括文化生态学、文化地理学、城乡与区域规划、景观生态学等学科进行了全面论述,在对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特征剖析与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核心,针对文化生态系统特征,将空间规划与文化生态保护规划有机结合的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模式.  相似文献   

3.
潘莹  白佳钰  施瑛 《中国园林》2022,38(2):48-53
乡村景观是人类活动作用在自然基底上形成的综合性区域景观体系,在区域尺度上对景观空间特征进行分析并做区划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不同地域文化下的人地关系。以粤东福佬民系这一族群所在区域为研究对象,选择主导土地覆被这一敏感性指针,对区域景观类型特征进行描述与度量,最终依据区划原则划定沃土之乡、荒埔之乡、山野之乡、丘谷之乡、海滨之乡五大景观分区。进而在区域和聚落2类空间尺度下,借助景观指数及图式语言,探明了粤东福佬区域内5类典型乡村景观特征。在风景园林学科背景下,探索了一套新的乡村景观区划研究路径,为区域尺度的传统乡村景观特征研究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4.
浅谈乡土景观与小城镇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城镇乡土景观在自然灾害、人为破坏等因素影响下,特别是在当前快速城镇化阶段,在全球文化危机与生态危机的影响下,小城镇乡土景观逐渐衰退或被同化.笔者归纳了乡土景观具有的四大特点:实际功用性、多样性、文化意义、时代性与社会性,并将乡土景观涵盖的内容进行分类.讨论了乡土景观所具有的景观、社会、经济、生态、科研、教育等价值对建设有中国特色小城镇的重要意义.最后探讨了在小城镇规划中保护乡土景观的途径:增加乡土景观保护的专项规划内容,对特色乡土景观的认定与保护,对乡土生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5.
资源枯竭矿区生态修复规划及其实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资源枯竭矿区在经过了矿产资源的掠夺性开采、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后渐渐走向生命的尽头,对资源枯竭矿区的生态修复逐渐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以资源枯竭煤矿区这一典型区域的生态问题为研究对象.提出了规划准备、方案制定和规划评价三阶段的资源枯竭矿区生态修复规划的编制程式。具体包括生态环境调查、评价和规划三个方面的内容。相应地提出了基于多源多时相遥感及GIS技术和实地调查咨询相结合的生态环境调查方法用于资源枯竭煤矿区生态环境调查;从生态环境损害评价和风险评价两个方面对资源枯竭煤矿区的生态环境进行评定;确立了。生态修复功能区划-景观生态修复区划-生态修复适宜性评价-生态修复技术配置”四步骤的生态环境修复规划方案编制模式。并以门头沟煤矿区为例对以上理论和方法进行了验证,编制了门头沟煤矿区生态修复总体规划。  相似文献   

6.
艾昕  兰亦阳  郑曦 《风景园林》2020,27(11):82-89
生态空间为城市提供所需的生态系统服务,同时也受到城市发展的影响。如何在让生态空间发挥生态价值的同时,平衡人类社会对生态系统提供服务的需求成为近年来城市生态空间规划的重点。生态系统服务可以评估生态和社会价值,顺应其间的协同关系并缓解权衡有利于进行兼顾生态和社会目标的生态空间规划。以北京市生态涵养区为例,分析关键性生态系统服务间的权衡协同关系,为不同区域分配优先保护特征,并通过低权衡、低协同和高协同3种情景,以不同灵活程度进行生态系统服务保护目标空间分配。使用Marxan with zones模型得到满足各服务保护目标的管理区划,并比较3个情景的分区结果,验证规划体系对协同权衡作用的影响。得到了3种情景下的管理区分布:低权衡情景布局偏紧凑,实现了生态系统服务间权衡最小化;从低协同到高协同情景,生态系统服务间的协同性增加;从低权衡情景到低、高协同情景,重点保护区的面积逐渐增加,生态缓冲区增加了连接性,控制发展区和集中建设区变化相对稳定,实现了生态空间多层次空间优化。最终得到的更详细的管理区划有助于指导未来生态—社会多目标生态空间规划政策的制定:即对重点保护区严格保护,加强生态缓冲区生态整治和廊道建设,以促进生态效益协同发展。在集中建设区与控制发展区引导城镇节约集约建设,减量增绿,实现社会经济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7.
通过综合考察现有的实践和有关论述,以青岛市崂山生态片区为例,对城市重点生态空间保护性规划进行探索.基于崂山生态区域的发展现状,对崂山生态片区从生态空间、生产空间、生活空间3个方面进行研究,并提出针对性的引导策略.其中生态方面重点考虑崂山地区沿海的固滩防护,保护乡土景观风貌,营造和谐的田园景观;生产方面总结区域的优势特色资源,确定其发展定位,根据优势特色资源,拓展农业的多元化功能,引导各类产业合理布局;而生活方面从水体、农田、林草地、村落4个方面进行引导,并提出相应的环境提升策略.最后提出在崂山生态片区通过修建多功能调蓄公园、借助海岸线区域修建人工湿地、污染源头构建"过滤海绵"、收集利用雨水资源的措施来进行生态修复,以期为更多城市的生态空间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海洋是沿海地区发展的最大优势、最大潜力和最大空间所在。在机构改革后,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对沿海地区的海洋空间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分析了海洋空间及海洋空间规划的特殊性,针对原海洋功能区划存在的问题,梳理了新一轮县级海洋空间规划编制的基础工作与主要内容,以便更好地发挥空间规划对于沿海地区发展的引领作用。同时,结合浙江省平湖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海洋功能区划专题的编制实践,根据海洋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结果,试划了海洋规划分区,细化了海洋空间分类管制要求,提出了海岸线海岛资源保护利用的方向,并针对上版海洋功能区划的实施评估结果,提出了明确海洋规划分区兼容要求、提高海洋空间规划管控刚性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传统乡村景观是一种以整体人文生态系统为核心的典型文化景观,是具体地域文化的空间载体。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传统乡村景观保护面临巨大挑战。以无锡市西部地区为研究对象,以乡村景观破碎化分析为切入点,通过乡村区域景观分类及破碎度评价体系构建对该区域内的传统乡村景观破碎化进行分析,并对分析结果予以生态化解读。在此基础上,通过以乡村景观人文生态网络与自然生态网络为核心的复合网络规划对无锡市西部地区的传统乡村景观进行系统的梳理、整合与保护,以期为区域传统乡村景观空间的保护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了解了乡土景观的地域性特征和特性,研究乡土景观的文化来源、生活元素;其次,文章结合实践研究,以传统乡土景观乡村为研究对象,应用文章查找、实地调研、案例分析等方法,总结出陈列、引借、融合等乡土景观的保护手法,结合乡土景观营建实例对这些表现手法进行论述;最后,结合陕西凤翔镇六营村中乡土景观的情况,对乡土景观的保护策略方法进行验证,从而明确乡土景观中的保护与应用方向,为其他同类型景观中乡土元素的应用提供理论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11.
国土空间规划是中国新时代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规划领域的重大变革,乡村规划是其中的基础和关键,而传统村落是乡村规划中传承自然乡土文化的主要载体,需从生态文明和地方性的视角进行科学规划。以浙江省传统村落为例,运用ArcGIS等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村落的空间分布类型及与山、水、林、田、海等自然要素的关联特征,从聚落与自然的格局关系视角,发现了浙江传统村落空间分布数量与自然要素丰度双聚集、山形水势结构清晰、自然要素叠加关系明显等地方性空间特质。在此基础上提出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中传统村落全域全要素的保护理念和以地方性为依据的“重点连片、次类带状、单一点状”的分类规划路径,探索集中连片保护理念下进一步提升传统村落自然风貌特色的规划方法,为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张继力  赵烨  高翅 《风景园林》2023,30(2):123-130
【目的】村庄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乡村发展的重要依据,目前村庄规划存在规划理念、方法不完善等问题。以风景特质识别为理论和方法体系,探索有利于村庄分类指导目标的乡村风景特质识别方法。【方法】以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为例,即通过系统分类,对不同乡村区域村庄提供规划设计引导。适应性调整了乡村风景特质识别的3步程序:风景特质图谱绘制、风景特质图谱信息分析、乡村风景保护利用对策制定。绘制晋源区乡村风景特质图谱,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形成了晋源区乡村风景特质图谱,并以风景特质区域为分类依据提出了晋源区乡村保护及利用建议。【结论】乡村风景特质识别对乡村的分类指导、开发强度、保护利用模式等具有一定借鉴作用。在后续研究中,相关理论及技术方法等仍需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13.
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与建设生态文明的关系人手,指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提升国家空间治理能力的系统制度设计,强调全域全要素的统筹协调和管控.在介绍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的基本状况后指出,国土空间规划在"生态优先"的原则之下,规划工作中应有进一步的价值排序.首先应把生态系统的安全性摆...  相似文献   

14.
生态敏感性分析是旅游地景观生态规划的基础。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通过分析区域内各系统对人类活动的反应,并从自然、社会和环境等生态因素中选取了坡度、坡向、高程、汇水排水、植被多样性、景观价值、光照等七个生态因子,采用单因子加权叠加法,应用GIS的空间分析等功能,对湖南南华山国家森林公园作生态敏感性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作土地利用开发、土地配置和生态环境保护区划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三峡人居空间景观的生态特质是库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科学总结其生态经验,对"后三峡时期"库区人居环境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通过对其山水环境、簇群人居、滨江岸线和多维绿地4个方面景观生态特质的提炼,分析三峡人居景观与特殊自然环境的系统耦合关系,识别山水关联、簇群交错、蓝绿网络、复合格局主导的景观生态模式与特征.结合三峡...  相似文献   

16.
Comprehensive landscape valuation requires an integration of ecological, economical and social values. Landscape image does not only comprise its spatial and structural parts but also the formal visual and cultural aesthetic expression of the landscape. In accordance with this holistic image of the landscape the manifestation of these special elements and visual functions is reflective of the natural and cultural coherence and beauty of long functioning natural and cultivated landscape systems.Landscape image and identity on the one hand and its natural or cultural variety (singular appearances of elements, local peculiarities or particulars) on the other hand are the most important criteria for evaluation, classifying and protecting against possible impacts on the local and regional landscape.However, in addition to the desirability of preserving existing landscape identity, the protection of existing elements, space and functions should not blindly rule out the possibility of new developments emerging with new values.Based on this basic idea value ranking of landscape features and individual expression of partial image sectors can be performed on the level of ecological and sustainable land use and planning culture. In landscape planning it is recognised that such a ranking requires a combination with professional judgement, informed opinion and public preferences as well.To ensure the aims of preser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 high-quality nature and culture beauty special methods of analysis and demonstration of the landscape structure and image are requested. The demonstrated methodical steps should correspond to the objective of a sustainable nature and landscape preservation and development on an aesthetic landscape planning level with guidelines and helpful data for the impact assessment and intervention rule (German nature conservation act).  相似文献   

17.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是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重要内 容,目前存在重经济轻保护、重遗产轻环境等问题,促进生态 与文化遗产协同保护能够有效推动城乡建设与文化传承相得益 彰的高品质空间建设。佛山是一座粤港澳大湾区具有丰富文化 遗产的城市,平衡好历史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 重点之一。以佛山市为研究区域,综合运用空间分析技术,在 摸清文化遗产资源类型、空间分异特征的基础上,搭建生态与 文化遗产协同保护和联动发展的分析框架,构建文化遗产空间 保护体系。首先,全面挖掘和梳理佛山市多层次多元化的生 态-文化资源,划定不同等级的资源集聚区;其次,提出“文 化遗产+生态环境”协同保护的空间保护体系构建策略;最 后,构建“生态基底+遗产空间+遗产廊道”的分级分类空间保 护利用模式。生态与文化遗产协同保护体系的构建是从文化遗 产单体保护到生态与文化遗产协同保护和系统性整体保护的转 变,对于城乡环境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城郊绿色基础设施兼具城乡生态 服务与游憩功能,孤立或对立审视此二功能 会导致过度开发或机械被动保护,有机融合 则会促进城郊自然环境资源的高效保护与利 用。结合文献研究与案例分析,论文详细阐 释了融合生态服务与游憩功能的绿色基础设 施用地规划理念及技术方法:一、目标定位, 融合资源保护、生态服务、游憩休闲等复合目 标;二、现状分析,甄别绿色基础设施用地 保护要素与空间格局;三、功能设置环节,因 地植入维护要素系统自然生态过程的游憩功 能;四、用地组织层面,带动游憩产业发展的 同时提升其支持、供给、调节、文化四大生态 功能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9.
自然特征、景观格局、自然与人文资源和现有开发导向等因素,共同决定了景观空间内部不同的本底特征,即景观性格。通过对多类型资源的叠加,生成对区域空间景观性格的综合评价结果,一方面可以作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所涉及问题的评价依据,另一方面可以具体指导国土空间风貌控制问题,从而弥补现有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过程对景观资源禀赋及本底特色的忽视。对现有景观性格评价方法进行了梳理,基于此构建景观性格评价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应用的过程步骤,并以黑龙江省伊春市为例进行景观性格评价实践,形成景观性格分区、景观性格分级及景观性格描述等成果,指导伊春市国土空间规划风貌控制、功能区划分及发展定位。景观性格评价有利于发掘利用空间自身优势,与现有国土空间规划评估体系形成互补,共同指导规划的编制过程。  相似文献   

20.
景观保护设计(Landscape Conservation Design,LCD)是一种动态性的景观保护方法。该方法以保护生物学和景观生态学的原理为基础,运用GIS技术和空间保护规划软件,识别出场地中对物种、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保护具有关键意义的区域和廊道。LCD的结果可以为自然资源和生态保护的决策者提供基于科学的空间保护策略依据。在中国越来越重视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今天,在未来城市的建设中,景观保护设计的概念和方法将对我国的自然资源和生态保护规划起到重要的借鉴作用。以美国渔业和野生动物保护局(U.S Fish&Wildlife Conservation Service,USFWS)与佛罗里达大学景观保护规划中心合作完成的佛罗里达州西南部景观保护设计项目为例,从数据基础、研究方法以及规划结果等方面来对景观保护设计进行探讨,并提出景观保护设计理念在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应用前景和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