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6年4月20日,建筑学家梁思成诞辰105周年,为纪念梁思成,也为宣传2006年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我们完成了“重走梁思成古建之路——四川行”活动,虽然行程仅涉及梁思成当年在四川调查的31个县、市和107项文物中的极少部分,但仍能联想到以梁思成为代表的中国营造学社的建筑学人为挖掘并保护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所作出的非凡贡献,感受到他们在国难当头的危急情况下,不怕困苦、敢于担当的远见与气度。但也有人说:纪念梁思成诞辰105周年与国家“文化遗产日”的宣传没什么关系。甚至说:纪念梁思成纯属“个人私事”,与国家“文化遗产日”的主题…  相似文献   

2.
3.
金磊 《建筑创作》2006,(6):20-29
从20世纪初,教育家蔡元培提倡近代建筑艺术使留学生陆续回国,到20世纪20年代末朱启钤勘立“中国营造学社”都影响并启迪着梁思成《1901—1972》,为他投身中国建筑研究奠定了思想基础,本文围绕2006年纪念梁思成105周年诞辰(4月20日)及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6月10日)国内陆续开展的几项活动,研讨并思考建筑界该如伺从梁思成精神中获得对现代建筑创作有益的启示。[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建筑设计管理》2012,(8):76-77
日前,记者从中国建筑学会获悉,被称为双百评选的中国建筑百家名院和当代中国百名建筑师推介活动目前已进入推荐名单公示阶段。作为中国建筑学会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双百评选旨在评选出国内最为成熟和最具影响力的建筑师,在建筑界发扬中国文化的自觉与自信,并  相似文献   

5.
6.
2009年2月27日下午,主题为"回归建筑创作的客观立场——建筑中国六十年繁荣创作历程剖析"的建筑师茶座在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召开,会议从下午1:30开始,一直持续到晚上7:30才结束。据会议主持人中房集团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资深总建筑师、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建筑理论与创作学组主任委员布正伟回忆,自1985年改革开放初期在北京召开"全国中青年建筑师繁荣建筑创作"座谈会以来,本次会议又是一次以繁荣建筑创作为主题的全国建筑师的高峰论坛,也是被与会嘉宾称之为"进入新世纪以后颇有影响的学术交流会"。  相似文献   

7.
《广东建设信息》2005,(6):44-44,43
最近,就中国和英国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等方面的问题.中国《中国新闻周刊》媒体记者与英国建筑设计师进行了一次简单的对话,内容不多,但其折射的观点值得大家思考。在此特刊登出来,供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8.
《城市环境设计》2012,(3):46-47
"从北京到伦敦:当代中国建筑展"于4月12日傍晚18时30分在英国伦敦建筑中心(Building Center)隆重开幕,此次展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主办、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承办《、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组织,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建筑师崔愷、《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主编、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特聘教授彭礼孝策展,都市实践URBANUS设计。  相似文献   

9.
梁思成先生曾在《拙匠随笔》中这样给建筑下定义:"建筑是一门技术科学--更准确的说,是技术科学,社会科学,美术等相结合的产物"。有幸收到桂学文总建筑师(下文尊称为桂总)的亲笔赠书《本色建筑》,该书收录了近些年桂总的建筑设计思想在具体城市语境中的实践,而桂总书中的建筑设计作品则是对梁思成先生这句话很好的一个诠释。书中内容浅显易懂又不失严谨生动,图片简洁明快而又富有质感,似乎是表达他特定的建筑语汇,暗示着他"本色"建筑的逻辑思想,去伪存真、理性思辨、挖掘提炼,"还建筑空间之本,正建筑美学之色"。  相似文献   

10.
建筑设计需要扩展思路。建筑、城规、风景园林三大专业正走向融合。以无锡湖滨饭店扩建为实例,阐述了一种从景观着眼的建筑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中国早期的女建筑师毕业于20、30年代。她们努力而忘我地探究祖国建筑文化的丰富内涵:艰苦创业,认真从事建筑设计、建统教育实践,表现了可贵的敬业和奉献精神。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前期是中国建筑思想发生重大转变的阶段,此时形成了一种融合西方建筑与中国传统建筑于一体的新的建筑理念,而曾经盛极一时的“中国营造学社”对此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也曾有一些建筑理论方面的著作提及到这方面的内容,但至今尚未有人具体研究过“中国营造学社”与20世纪前期新兴的中国建筑思潮之间的密切关系。本文以“中国营造学社”为核心,从文献研究、学术活动、建筑师及职员等三个不同的角度分析论证了这个学术团体对中国建筑史尤其是对中国近代建筑思想的重要作用及影响。  相似文献   

13.
马佳志 《建筑师》2019,(5):25-29
本文梳理了近代建筑与营造在文献、教育、机构中,其用法、指代、内涵的变化,并希望以此为镜,折射出建筑作为学科、职业在中国的建立与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4.
赵敏 《云南建筑》2014,(5):164-166
亲爱的青年建筑师朋友,最近《云南建筑》徐锋主编约稿,希望我给你们写一点人生体会。我想对你们说——做个“超然”建筑师,你才会获得成功的青睐。 大地上,能和山岳河流共参日月的,莫过于那些不朽的建筑。这样看来,建筑师似乎是个可以距离“名利场”很近的职业。回想我步入建筑人生的20年,正是中国改革开放大潮以后建筑设计风起云涌的20年,无数建设的奇迹伴着一个新生的英雄时代即将破土而出。  相似文献   

15.
设计新闻     
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十周年庆典暨第八届颁奖典礼在京举行3月26日下午,"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十周年庆典暨第八届颁奖典礼"在国家大剧院举行。首都机场T3航站楼、国家大剧院、国家体育场、国家游泳中心、国家体育馆、国家会议中心、广州新光大桥、青藏铁路格  相似文献   

16.
王坤 《建筑创作》2010,(9):144-149
<正>精心耕耘,必有所获。几十年的努力与打拼,也得到了应有的回报。2009年获得梁思成奖,这是建筑业界对我建筑生涯的肯定。面对这些荣誉我诚惶诚恐,既有喜悦,也感到很大的压力。唯有在今后更加努力,带领年轻的建筑师去进一步探索各领域建筑创作之真谛,创作出更优秀的建筑作品回报社会。以上既是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相似文献   

17.
“在欧洲根本找不到中国的所谓‘欧式’建筑。”北京国华置业有限公司市场总监、爱尔兰人包柏德说.“人们到欧洲去看过之后.会真正地了解欧洲建筑的情况.在国外生活过的人更想寻找属于他们自己的东西。”  相似文献   

18.
《城市环境设计》2012,(8):110-118
4月12日18时30分,展览揭幕式拉开帷幕。RIBA、Building Center负责人,展览策展人崔憧、彭礼孝分别致辞。中国建筑师代表庄惟敏、王辉发表演讲。彼得·库克、扎哈·哈迪德等国际大师亲临现场。4月17日上午9时,展览正式开幕。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邬书林副署长等发表重要讲话。活动现场,200余位英国建筑师和100余位中国建筑师进行了愉快地交流,这是中英建筑界广泛、深入交流的良好开端。  相似文献   

19.
近期,美国《商业周刊》一篇报道说,“中国正递步成为当今最具有创意性建筑和工程设计的舞台”。在中国的一些大城市,很多新建筑都出自国外建筑师之手,中国也正在成为国外建筑师的“乐园”。对那些洋建筑师而言,许多在国外无法实现的东西,比如个人独特的建筑思想,在当地的城市规划、审美学、工程学中并不适宜,而在中国却会受到欢迎。  相似文献   

20.
《建筑师》2012,(4):3
2012年2月底,中国建筑师王澍获得普利茨克奖建筑奖,这一事件在中国建筑设计界以及理论界激起了强烈的反响,引发了热烈的讨论。然而,尘埃落定之后,这一奖项对于中国建筑创作实践究竟将产生怎样的影响,有哪些积极的因素需要惕厉和推动,又有哪些可预见或者未可预见的消极因素可以消减呢?《建筑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