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数字化校园建设已经成为高校一项基础性的办学设施,是建设一流高等院校的重要标志,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有力保障,成为高校管理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我院校园网实际情况,探讨了数字化校园的规划与设计.  相似文献   

2.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国之间的文化、经济、科技交流日益密切,促进了各国之间的信息流通和互相发展.语言是人们交流的重要工具,在现代社会迅速发展的形势下,翻译在实现交流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英语翻译教学的地位日渐显著.在数字化时代,英语翻译教学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英语翻译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数字化时代英语翻译教学新模式,促进英语翻译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现在,随着网络普及,网络阅读悄然兴起,本文通过对网络阅读的特征的分析来引出大学生网络阅读的必要性,从网络阅读对大学生阅读习惯的影响入手提出一些提高大学生网络阅读有效性的途径,以期提升网络阅读环境下大学生阅读质量.  相似文献   

4.
将二十四节气的文化基因融入到数字化设计中,提高用户参与度、积极性,扩大传播范围,加快传播速度,实现对二十四节气文化更好的保护传承。通过感性分析法、形状文法等对节气进行研究后提取节气内涵、色彩及形态基因,结合数字化技术并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手段进行设计。通过李克特五点量表法对同类产品进行对比分析与设计实例《节气宝宝》共同论证将节气文化基因进行数字化设计是可行的。该思路既节约非遗保护成本,又能达到较好保护效果,为其他非遗传承保护提供新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数字化图书馆的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数字化图书馆的设计崔晓松(深圳大学,深圳518O60)1引言Intemet浪潮的冲击下,国内外图书馆界也掀起了信息数字化热潮,建立数字化图书馆、虚拟图书馆的呼声日益高涨。那么,什么是数字化图书馆,什么是虚拟图书馆,两者之间有何区别和联系呢?数字化图书...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DV设备的普及和多媒体教育在高校的推广,校园影视短片作品的创作在高校校园悄然兴起。该文从校园影视短片的创作意义、创作要求和创作中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对影视短片创作进行了探讨,以增强学生对校园影视短片创作的兴趣,促进校园短片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大数据和“互联网+”的冲击下,商业模式出现了明显的数字化趋势,为已有金融工程的人才培养带来了新机遇。文章旨在结合数字化商业时代的背景和金融工程的人才培养理念,剖析高校金融工程人才培养面临的新机遇,从而为我国当前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高校数字化校园系统建设,是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前端技术基础上将高校日常运行中所产生的教学科研、行政管理、技术服务、师生生活服务等信息进行采集、分析、存储、整合处理,通过可视化系统在终端进行应用,降低教学成本,使教学资源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化。通过实现软硬件资源如实训室、实训设备、馆藏书籍、课程讲义、辅助课件等到教学管理、领导决策、无纸化办公、师生生活服务的全部数字化应用,更加凸显高校构建的数字化空间,时间和空间维度在高校得以拓展,相比传统校园数字化校园的运行效率大大提升,并且通过系统的完善扩展了许多新的业务功能,最终数字化在高校实现全面覆盖,高校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大幅提升,增强了在教育教学中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程军  陈远凯  张乾 《福建电脑》2012,28(10):26-27,9
采用软件工程中的面向对象设计方法,利用UML优势对贵州少数民族文化数字化传承保护网络平台进行设计。在可信的需求分析基础上,利用UML静态图和动态图对平台进行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实现了平台功能需求和性能需求。从平台运行结果看,平台设计相当合理。  相似文献   

10.
以逆向工程技术和软件开发为基础,对鞋楦的数字化设计进行研究:结合传统鞋楦制作技术,采用基于点云的散乱结构的均匀网格方法,对扫描获取的鞋楦点云数据进行精简;采用最小二乘逼近的方法,将处理后的点云数据拟合成NURBS曲线,进而采用蒙皮算法得到鞋楦曲面。开发了鞋楦数字化设计专用模块,为以后根据脚型对标准鞋楦进行个性化修改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该文探讨了数字信息时代的高校图书馆网站建设的重要意义。结合作者自身工作单位的具体网站建设实践,阐述了针对高校图书馆网站建设的设计思路以及相应栏目版块设置要点,同时讨论了网站建设中所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成的民族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是现代数字艺术的基础和源泉,能使现代数字艺术更具中国特色。传统文化元素与数字艺术的完美结合,将造就出更多人性化、更具创造性的数字艺术作品。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二者完美结合的成功典范,要将数字艺术和传统文化的关系处理好,这是我们正确认识传统文化元素与数字艺术关系上非常关键的一点。  相似文献   

13.
In this study, we analyze data from surveys conducted in 2006 and 2010, tracking changes in awareness, engagement and attitudes surrounding emerging digital cultural forms over this 5‐year period. Our analysis, based on results from thousands of adults around the globe, shows that not only have remixes, mashups and other forms of “configurable culture” become mainstream phenomena, but also that the attitudes surrounding their cultural legitimacy are shifting. While copyright industries still promote a binary theft/permission framework, many people acknowledge the validity of some appropriation, and are actively negotiating the law's limitations. Yet, those most engaged in challenging dominant copyright narratives and exploring these emergent forms are those who hold the reins of cultural power: the young, educated and wealthy.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分析历史上几次中国动画的成功经验,以及国内外的优秀动画作品,则不难看出:要做一部具有内涵、量感的设计作品,对于历史文化的传承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们生活品位的不断提升,对产品的文化诉求也越来越高,怎样在设计中加入传统文化的因素而又相得益彰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针对眼下本土设计普遍跟风国外优秀设计的情况,本文就如何做国人自己的设计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现在,计算机已经介入或者影响到视觉艺术和应用艺术的各个领域,其影响之广,甚至使得人们产生了这样的一种印象——之前的一切其他艺术表现形式大有被归为传统形式之势。较之"传统的艺术设计",新媒体艺术设计的视觉风格、创作方式及其表现形态和涉足的领域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设计活动的形态也不再囿于静态的实体性的现实设计,而趋于动态的非实体性的虚拟设计。  相似文献   

17.
设计算是个较时尚的概念,文化是个众所周知却很少有人能准确说出含义的词语,设计与文化的关系是个设计界一直在讨论不休的话题,本文从设计和文化本身入手,分别从设计的主体、客体、工具和文化的产生、发展、传承等方面分析设计与文化的基本内涵,务必从最本源的东西去讨论它们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在数字信号处理中,数字滤波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数字滤波是语音和图象处理、模式识别、谱分析等应用中的一个基本处理算法。在许多信号处理应用中用数字滤波器替代模拟滤波器具有许多优势。用DSP芯片实现数字滤波除了具有稳定性好、精确度高、不受环境影响外,还具有灵活性好的特点。该文对数字滤波器的设计与实现方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高科技的迅猛发展也使人们对生活的要求"高情感化",而在设计中承载文化最精妙的地方是细部的语言,通过材料、造型、色彩、工艺等细部元素的精心处理可以体现设计的思想、情感和深厚的文化。笔者试图从设计艺术学的角度探究细部与文化间的密切关系,使设计者能够从传统细部设计符号中提取设计的理念和情感,并构建新的细部设计语言,使之能够承载优秀的民族文化,为国内正蓬勃发展的设计事业提供有价值性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产品开发中色彩设计的相关论述,着重探讨了数字色彩与产品材质、环境功能、光色调和等因素的相互关系,并研究了关注产品的色彩应用对消费者心理和企业品牌形象的影响。总结出在现代产品开发设计中,对数字色彩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