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文化安全建构中的艺术审美心理介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文化安全建构中,艺术审美心理介入过程容纳性环境的建立和广大民众艺术审美心理定式的培养,找到一条文化安全建构中审美心理介入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基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城市更新行动相关内容,提出公共艺术作为一种策略介入城市更新行动的实践中,包括其组织形式、资金构成、实施措施、意义影响等内容。主要研究内容如下:“城市美化”运动与“城市复兴”运动的历史源流;通过公共艺术激活城市空间、公共艺术立法促进城市更新政策保障以及公共艺术与城市更新相一致的“公共性”的体现,阐述公共艺术介入城市更新的作用;通过公共艺术介入城市更新的三种空间结构的实践案例,从多个角度对公共艺术作为城市更新的实践策略进行剖析。提出以公共艺术介入城市更新行动而形成区域文化生长,形成“新生态”城市更新方式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柳燕  张丽莉 《中国包装》2023,(6):127-130
城市公共艺术是讲述城市故事、表达城市文化、传承城市精神的一种艺术形式,在时代变革和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数字化介入城市公共艺术对促进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研究城市公共艺术历史发展进程,以及数字化介入城市公共艺术的变化,得出数字化时代下城市公共艺术从最初的人为展示到诗意氛围营造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电影招贴偏重于象征、比拟、隐喻的独特艺术规律,提出"抽而有象,遗貌取神"这一电影招贴中图形创意的方法。图形的创意需要抓住电影的本质精神,运用联想、象征等艺术思维方法来进行创作。在创作过程中吸收语言翻译中的"信、达、雅"三个标准,具体阐述在图形创意中图形翻译的四项基本原则,即信息价值原则、文化价值原则、审美价值原则和商业价值原则。  相似文献   

5.
体验经济时代背景下,传统的商业经营模式发生改变以增强消费者体验;加之城市化进程公共文化持续发展、消费者文化需求提升,商业开始与文化艺术“联姻”,引导并提升人们的消费体验与审美。本研究主要通过半结构化访谈,对公共艺术专家及商业空间利益相关者对公共艺术介入商业空间的价值影响进行深入探讨,并对公共艺术的介入原则进行深入研究。研究发现,体验经济语境下,公共艺术与商业“联姻”,将大幅提升消费者体验,增强消费者审美体验、娱乐体验、沉浸体验与教育体验;并为商业空间带来经济、文化、社会、品牌、美学价值。此外,商业空间公共艺术不仅以物理属性的公共艺术品呈现,也遵循“公共艺术+”原则,以构建高品质文化生长商业空间。  相似文献   

6.
文化创意环境作为一座城市的挂钩,是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城市发展的重大战略。文章从环境设计学科的角度入手,提出“智能+”背景下交互体验的设计理念、文化创意和环境设计之间的结合的必要性,并将交互体验式设计的手段介入文化创意环境设计,寻找一条新的设计路线,为温州文化创意环境提出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7.
冀德玉 《包装世界》2013,(3):121+123
把中国传统图形运用到设计艺术中,首先要了解中国传统图形的文化内涵、造型审美特征等;其次是运用简化概括、装饰变化、打散重构和借形创新等手法,进行传统图形的创意开发。  相似文献   

8.
河洛文化在旅游创意产品设计中的符号运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梁雅明 《包装工程》2014,35(24):129-132
目的研究如何将河洛地区传统文化的图形符号元素应用到旅游创意产品设计中,并传承与弘扬河洛地区优秀的传统文化。方法对河洛地区现有的特色文化进行了收集和整理,通过提炼城市地上遗存,寻找代表性工艺品或艺术形式,再结合现代人的审美,参考国内外的优秀创意产品,运用"头脑风暴法"开发出互动性强、个性鲜明、充满情趣的现代旅游创意产品。结论河洛地区特色的旅游创意产品应以当地优秀传统文化为设计灵感,其外形具有鲜明的图形符号元素,功能性扩展面更宽,并关注旅游者感官的享受、交互的体验和情感的共鸣,从而达到使旅游者难忘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王锡金 《包装工程》2021,42(6):359-362
目的 探究现代公共艺术对传统纹样的应用方向与路径.方法 从现代公共艺术的具体内涵开始,结合现代公共艺术的设计主旨与方向,总结了现代公共艺术存在的无法兼顾城市设计和城市文化表达等问题,引出传统纹样融入其中所呈现出的展现地域特色和文化的重要价值意义,然后从文化、审美和可读性等层面展开具体的融合策略研究,探索两者的相互借鉴与促进,总结可行性发展策略.结论 公共艺术是一种综合艺术体,而传统纹样是文化领域的突出代表,两者的融合与共促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和审美基础,能够给人们提供更富文化内蕴的社会环境,还能够进一步凸显城市的独特地理环境、社会精神和文化内蕴,创新公共领域和空间,实现艺术美化城市环境和艺术引导城市生活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0.
朱雯 《包装工程》2022,43(18):334-340
目的 研究在融媒体环境下城市品牌的动态化趋势,探讨动态城市品牌的概念及特征。方法 分析图形中动态标志重复、旋转和渐变的表达方式;动态辅助图形的设计采用完整的标志外形、标志组合、截取标志部分元素和多种辅助图形等展现方式;动态信息图形以时间进度构架、空间构架和逻辑构架为表现形式;动态品牌色彩在传统配色的基础上进行动态转换,从色相、明度和饱和度对比等方面进行配色变化;动态城市品牌具备视听融合的传达方式,可结合自然音效和人工音效进行宣传;动态城市品牌传播从真实空间和虚拟空间的角度进行分析。结论 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动态城市品牌作为一种具有高效传递城市文化精神的表现形式,不仅能让受众从多维度感知体验,而且能够让受众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进行信息交流。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的中国城市建设,正在从功能城市走向文化城市,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塑造城市文化灵魂、讲述城市故事是当前新型城镇化转型的迫切需求。地铁是城市的地下大动脉,也是城市文化记忆展示与塑造的重要平台。在呼和浩特地铁1、2号线的站内艺术品创作中,展开了将中华传统文化、在地文脉与时代精神融会贯通的公共艺术本土叙事尝试。以1号线的《青城拾记》和2号线的《书山有路》为例,不仅在创作素材上采用具有典型性的在地元素,而且在主题立意、语言组织、叙事传达方面都体现了鲜明的本土文化特质,契合本土大众的接受习惯与审美需求;借助艺术语言对集体文化记忆进行提炼与再创造,以美育人,潜移默化传递先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化,不仅是卓有成效的公共空间文化服务项目,也是公共艺术领域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的一次有益实践,可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2.
郭铁军  王春晓  高渤 《包装工程》2021,42(2):180-185, 194
目的 通过研究文化地标导视设计,宣传城市文化特色,提升城市形象,从而强化文化地标导视系统的视觉表现功能,达到传播城市文化特色,促进地域文化发展的目标.方法 从文化地标导视设计的研究入手,梳理其现状,分析从传统平面设计到现代智能技术的创新,以及其所引出的导视系统设计的发展趋势,即坚持生态环保的设计理念.结论 基于文化地标导视系统宣传地域文化,强化了地域文化发展的特性.从文化地标导视系统的视觉表现研究入手,分析了文化地标导视系统从传统平面化到现代智能化的转变.作为宣传城市文化的载体,文化地标导视系统的视觉表现要紧随时代发展,增强导视系统的人文气息和智能体验,倡导生态设计理念,充分实现对文化地标的宣传作用,从而建立大众与城市文化的情感联结,传播城市文化特色,增强地域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3.
梧州骑楼历史文化街区公共设施更新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于洋  姜丽 《包装工程》2018,39(12):231-237
目的探索梧州骑楼历史文化街区公共设施更新策略。方法运用实地调研、参与观察、系统分析、问题归纳等研究方法,对梧州骑楼历史文化街区公共设施的现状与存在问题进行系统分析。结论梧州骑楼历史文化街区公共设施更新应当兼顾整体性、文化性、通用性、互动性、参与性原则,以满足城市发展与使用者对公共设施的需求,提升公共设施的服务、设计与艺术品质。  相似文献   

14.
樊雯 《包装工程》2020,41(14):339-344
目的通过将剪纸元素融入家具设计,让家具设计的内涵有更大的空间和自由度,更美观和具有更强烈的视觉感应及文化属性。方法为家具设计造型融入剪纸艺术元素,让剪纸图形形式成为家具的主要元素。力求使家具同其他环境元素共同形成一种样式、氛围和品质来共同构成设计的意境。结论用剪纸的方法设计出的家具,其视觉符号、元素带给人美的感受,不仅体现了一种文化精神,而且包括了各种形式美要素及舒适度等相关的使用体验,从而确立了空间环境的格局和品质。在新技术新材料的发展下,在人们习惯的语境下找寻新的切入点,选用新型家具材料,让剪纸艺术和家具设计相结合,既能满足剪纸艺术、传统家具设计的传承和延续,同时还能感受到新手法、新技术及理念的创新,不断探索家具设计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对上海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领域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梳理与分析,了解目前上海历史文化风貌区的研究发展趋势。通过CiteSpace文献分析软件,对知网CNKI中上海历史文化风貌区的相关研究文献数据进行了分析,为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由于新的发展需求、信息技术的创新和环境资源的紧张,上海市对于历史文化风貌区的保护方向已经由"历史风貌保护"转向城市更新发展下具有整体性框架的"城市遗产保护",同时也改变了对空间的需求。人居环境研究、空间使用功能变更,以及计算机技术在历史建筑保护中的运用等是下一阶段需要重点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城市风貌视域下的公共设施设计构建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2,他引:1  
李文嘉  任梅  孔晓燕 《包装工程》2013,34(2):57-60,95
基于城市风貌新视角研究公共设施设计,分析了城市风貌与城市公共设施的系统影响关系,针对城市风貌视域下公共设施"风"的设计缺失,提出了城市"风"倡导下塑造城市公共设施"貌"的思路和方法,并从历史文化维度、自然维度、功能维度、序列维度、生态维度以及艺术特色维度6个维度进行论述,旨在探讨城市风貌视域下公共设施构建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意境,作为古诗精神传达的核心要义,具有意象包蕴的文化功能,是古诗艺术的最高审美层次。诗性叙事视角下的“意”“象”互视与VR叙事体验视角下的意境创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VR叙事体验视角下的古诗意境通过虚拟物象、场景叙事、环境渲染等空间叙事手段传达古诗文化精神。研究了基于VR场景叙事视角下的古诗意境的创构途径与结构特点,并从“沉浸式体验”“意境创生”和“文化隐喻”等几个方面阐释了VR场景叙事对古诗意境表达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18.
砚台的艺术风格可分为时代风格、地域风格与治砚艺术家的个人风格。由于宋代地域性的治砚艺术家群体并未产生,故宋砚的地域性风格并不明显。砚台艺术风格的形成与两大因素有关,一为在砚台的发展过程中所处的社会历史客观因素,二为治砚艺术家的主观因素。治砚艺术家的主观因素又包含艺术家的审美趣味、生活经验、文化修养、艺术修养、才能与个性,宋代文人砚的产生,标志着文人成为治砚艺术家的主体,于是文人的审美趣味、文化修养、艺术修养便成了影响文人砚艺术风格特征的重要因素。文章通过探析宋代文人砚中的三教纹饰、仿生砚形制、仿生纹饰与文人情趣题材纹饰、砚铭,结合宋代文人砚发展的社会历史背景,发掘其背后艺术风格转变的原因及文人砚所蕴含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9.
郝淼  陈应双  周悦  倪泰乐 《包装工程》2022,43(16):355-362
目的 研究如何在双轴理论框架下运用无限衍义理论对大禹历史资料进行符码转换,并结合形态创造学提出了历史文化名人图形提取与推演的方法。方法 运用双轴理论中“宽幅与窄幅”的分析提取词素,采用汉语分词系统二次聚类筛选词素,并进行三次衍义形成图形符码集合。通过“展面”分析获取文化从属关系下的图形元素,在图形元素中加入“刺点”,并在此思维限定下进行图形创意设计,以提升艺术表现力。最后通过元素再造和视觉形态创造学进行商业图案设计。结论 将无限衍义理论、词素聚类与审美评价模型相结合,构建基于设计符号学的大禹图形创意方法,为历史文化名人图形创意设计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构建了全新的设计路径。  相似文献   

20.
王照伟 《包装工程》2019,40(4):283-286
目的探究城市公共空间导视系统的社会价值及其设计策略。方法立足于城市导视系统的基本内涵,分析城市公共空间导视系统的主要社会价值,总结其中存在的指示不标准、缺乏统一的知识信息和形式以及更新不及时、无法跟上城市的建设步伐等现实问题,再基于导视系统的图形、色彩、文字3要素,从地铁导视系统、博物馆导视系统的设计实例探究,明确图形的创新优化、色彩的多样尝试、文字的内涵挖掘等具体方向与方法,并对城市公共空间导视系统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结论城市公共空间的导视系统是城市的重要风景,科学设计导视系统能够提升城市形象,突出文化与地域特色,在给人们的出行指引方向、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塑造了一种独特的人文情怀,强化了城市的时尚性、地域性和宜居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