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聚醚改性氨基硅油的合成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α,ω-二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W S-62M)、N-β-氨乙基-γ-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DL-602)、单端环氧聚醚(X-O9)为主要原料,合成了一系列聚醚改性氨基聚硅氧烷,探讨了最佳改性条件,并考察了DL-602用量、n(X-O9)∶n(DL-602)对聚醚改性氨基硅油乳液性能及其应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异丙醇作溶剂,偶联剂用量为10%,n(X-O9)∶n(DL-602)=3∶1,80℃下反应4h为最佳反应条件;所制聚醚改性氨基硅油乳液稳定性好,用该乳液整理的织物其白度和亲水性均较氨基硅油有提高,与氨基硅油的摩擦系数相差不大,耐洗.  相似文献   

2.
亲水性氨基硅油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叙述了用聚醚、氨基改性来制备亲水性氨基硅油的方法与产品性能,试验了亲水性氨基硅油在织物及日化用品上应用,具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以氨基硅油为原料,通过开环加成改性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再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正丁酯(BA)单体通过自由基共聚,合成了具备水解特性和低表面能特性的氨基硅油改性丙烯酸树脂。采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谱图(1 H-NMR)对树脂结构进行了表征,证实了氨基硅油参与了接枝反应及树脂的聚合,并对树脂进行接触角、黏度、涂膜性能及热性能分析。结果表明:1%(质量分数)的氨基硅油的引入使水接触角达到91.5°,漆膜的表面能降低到28.26mN·m~(-1);树脂的黏度随氨基硅油含量的增加而降低,涂膜的柔韧性、耐冲击强度随之增大;但漆膜的表面形态没有发生明显变化,非结晶度变化规律表现一致。此外,改性后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变化不明显,但热稳定性增强。所制备的氨基硅油改性丙烯酸树脂作为一种低表面能有机硅改性树脂在海洋防污领域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线性体合成反应性氨基硅油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线性体(WC62M)、N-β-氨乙基-γ-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为原料,在碱催化下通过共缩聚反应合成反应性氨基硅油.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偶联剂用量、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氨基硅油氨值和黏度的影响,并用红外、核磁共振氢谱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氨基硅油的氨值随着偶联剂用量的增大而提高;其黏度随着偶联剂用量的减少、反应温度的提高和反应时间的延长而增大,随着催化剂用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  相似文献   

5.
利用乙二胺与环氧基聚醚封端后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在一定条件下合成了一种新型嵌段型氨基聚醚改性硅油(APES),用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氢谱(1 H-NMR)对APES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用原子力探针显微镜(AFM)等仪器研究了膜形貌及应用性能.结果表明,在单晶硅表面,新合成的APES能够形成微观形态学非均一结构的硅膜,其膜形貌主要由不清晰的连续相与大小不同的微小凸起构成.用APES处理棉纤维织物,能使织物的折皱回复角增大、弯曲刚度明显降低、织物的静态吸水时间仅有3.2s.  相似文献   

6.
以环氧基封端聚硅氧烷(ETPS)和氨基封端聚醚胺(ED-600)为原料,通过环氧基的开环反应,合成了氨基聚醚聚硅氧烷嵌段型聚合物(SAPB).研究了反应因素对SAPB特性粘度的影响,优化了合成工艺条件;采用1H-NMR和GPC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并探讨了环氧基封端聚硅氧烷分子量对SAPB整理织物柔软性和亲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ETPS)∶n(ED-600)=1.0∶1.2,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6.0h,溶剂异丙醇用量为30%(相对反应物总质量)时,所合成的SAPB特性粘度为17.47×10-2 dL/g,数均分子量为19.57×103 g/mol;选取分子量为5 328 g/mol的环氧基封端聚硅氧烷合成的SAPB,能赋予整理织物良好的亲水、柔软性.  相似文献   

7.
Si-O-C型聚醚改性有机硅消泡剂乳液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制备出一种兼具聚硅氧烷类及聚醚类消泡剂特性的消泡剂,在三氟乙酸的催化下,将摩尔比为1∶1.3的甲基硅油和以正丁醇起始剂制得的聚醚于100℃条件下反应2 h,再用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为10左右的复合乳化剂(由Span-80和Tween-80组成)乳化,制得Si-O-C型有机硅消泡剂乳液.通过红外和透射电镜对其进行了表征,并测试了其消泡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最优条件下制得的消泡剂转化率达60%,聚醚成功接上有机硅链段,且该消泡剂乳液性能稳定,水分散性能好,消泡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8.
对合成的聚醚氨酯和环氧丙烯酸酯树脂的不同组成同时互穿网络聚合物(Simultaneous Interpenetrating Networks,SINs)材料,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和动态热力学分析等测试方法,研究了SINs材料的组分间分子混合和形态结构,结果表明,同时互穿聚合物网络间有着部分的可溶性,形成了部分的“网际交联”结构,这种材料的、合金化”结构是使材料获得兼具刚性和韧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磺化聚醚砜/聚醚砜共混超滤膜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亲电取代反应成功合成磺化聚醚砜(SPES),利用聚醚砜(PES)与其共混制备 SPES/PES 平板超滤膜,并对其进行性能表征.实验表明:当 SPES 质量分数为40%时水通量达到最大值409.8 L/(cm·h),牛血清蛋白(BSA)截留率达到99.8%,BSA吸附量减少了近50%.与单纯的PES膜相比,由于强亲水性基团磺酸基团(-SO3H)的成功引入,使共混膜的水接触角减小,含水率提高,其亲水性得到了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0.
以氢氧化钠为催化剂,使用正丁醇与环氧烷烃制备聚醚,并以该聚醚为原料通过一步法依次制备聚醚胺和聚醚胺烯酐。通过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NMR)和质谱(MS)等检测手段,确定目标产物结构。考察了不同剂量聚醚胺和聚醚胺烯酐在不同温度下对燃油黏度的影响,研究了聚醚胺和聚醚胺烯酐在燃油中的清净性能。研究表明,聚醚胺烯酐比聚醚胺有更好的清净性能。  相似文献   

11.
聚醚胺/环氧树脂固化体系的动力学研究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聚醚胺类化合物作为环氧树脂的固化剂,得到的固化体系相对脂肪胺及简单二胺为固化剂的固化体系具有良好的弯曲强度和抗冲击性能。并采用DSC测试方法研究了环氧树脂与聚醚胺的固化进程动力学参数,由Kissinger方程得出固化反应的活化能E为51.91kJ/mol,频率因子A为3.214×106 s-1,由Crane方程得出固化反应级数n=0.887 9,并得到固化反应的动力学方程,-dα/dt=k(1-α)0.887 9,其中k=3.214×106exp(-6 243.7/T)。  相似文献   

12.
用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对环氧树脂进行改性并将甲基丙烯酸,苯乙烯,丙烯酸丁酯接枝到环氧树脂上,合成有机硅改性水性环氧树脂,探讨制备的优化条件,红外光谱对产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优化条件是:乳化剂OP-10/SLS的配比为2/1,用量为单体总量的2.5%,环氧树脂占单体总量的47.96%,KH-570占单体总量13.22%,电解质NaHCO3占总量的0.23%,引发剂占总量的0.3%,油水比为1/2。IR检测结果表明,涂膜为有机硅、丙烯酸类单体和环氧发生自由基接枝共聚反应,乙烯基硅氧烷已接入到环氧分子骨架中。乳液及涂膜性能满足国标GB/T 20623-2006《建筑涂料用乳液》标准。  相似文献   

13.
聚醚改性有机硅消泡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二甲基硅油在一定条件下与聚醚及其它组分进行共聚反应,生成聚醚改性有机硅;再选择适当的乳化剂进行乳化,制成兼有有机硅特性和聚醚特性和稳定的高效消泡剂。本探索了反应条件、共聚组分、乳化剂等对消泡效果的影响,并对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报道了二步法合成甘油环氧树脂的工艺。讨论了溶剂、温度、摩尔比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用红外光谱对产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5.
用膨胀聚合原理改性环氧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了一个新的螺环原碳酸酯单体:3,9二羟甲基3′,9′二己基1,5,7,11四氧杂螺环[5,5]十一烷.它与MDI反应生成了低分子量预聚物,用该预聚物对环氧树脂进行改性,可以减少残留在树脂基体中的环氧基团,表明该预聚物与环氧树脂之间发生了共聚固化反应.基体树脂的Tg和热稳定性随预聚物加入量的增加而降低,但改性环氧树脂的粘接强度则随预聚物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加,本文对上述试验观察到的现象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间甲苯胺改性双氰胺固化环氧树脂的DSC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化学改性合成的间甲苯胺改性双氰胺衍生物作为环氧树脂潜伏性固化剂,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间甲苯胺改性双氰胺/环氧树脂E-44体系的固化反应。结果表明,间甲苯胺改性双氰胺与双氰胺相比,具有较高的固化反应活性,显著降低了固化反应的温度,而且间甲苯胺改性双氰胺/环氧树脂E-44体系也具有较好的贮存稳定性。同时间甲苯胺改性双氰胺/E-44环氧树脂体系的动力学研究也表明该固化体系的活化能明显降低,固化反应活性与未改性前相比,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为进一步改善原无粘结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锚固特征,提高长期稳定性,配制新型高性能的环氧树脂专用锚固专用胶.方法 以环氧树脂E44和相应的固化剂、增韧剂、偶联剂等为原料,用纳米级SiO2进行改性,同时,用五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设计对关键配料参数进行了优化.并进行了相关的补充试验.结果 固化剂、偶联剂、增韧剂、纳米级SiO2和填料五种因素对粘结的剪切强度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影响大小的顺序为固化剂→偶联剂→增韧剂→纳米级SiO2→填料.优化和改性后,其性能得到显著提高.结论 纳米级SiO2改性环氧树脂专用锚固胶有效地改善了界面的粘接效应,可大幅度改善环氧树脂胶粘剂的粘接性能.  相似文献   

18.
间甲苯胺改性双氰胺的合成及固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间甲苯胺与双氰胺的反应,合成了化学改性的双氰胺衍生物,研究了反应的合成工艺,并用熔点测定、红外光谱法对反应前后双氰胺的结构进行了分析比较.间甲苯胺改性双氰胺对环氧树脂E-44的固化实验结果表明,这种固化剂具有较好的固化性能,复配制成的单组分间甲苯胺改性双氰胺/环氧树脂E-44体系具有良好的贮存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以环氧树脂E-44和丙烯酸为原料合成了可紫外光(UV)固化的环氧丙烯酸酯,通过FT-I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光引发剂用量和稀释剂添加量对胶黏剂的固化时间、吸水率、凝胶率、附着力等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光引发剂使用质量分数为5%、稀释剂添加质量分数为20%时,黏合剂的综合性能最好。通过DSC-TG分析发现,自制的胶黏剂固化膜玻璃化温度为279℃,0~600℃的热失重为84.88%。  相似文献   

20.
海河流域“96·8”洪水后,多数水库溢洪道和闸墩出现了裂缝现象,文中介绍了改性环氧浆液灌浆施工技术在裂缝处理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