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针对目前在山地城镇建设中出现的忽视山地独特而敏感的自然和人文生态环境,盲目地沿袭平原城市的规划理念与方法,从而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城市结构的混乱、城镇地方特色的消失等一系列问题,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从山地城镇景观规划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景观生态格局、绿色开放空间体系、视觉空间品质、地方历史文化风貌、山水美学意境等几方面的式图建立一种适应山地生态环境,引导山地 相似文献
3.
近30年来轰轰烈烈的城市化,既是中国城市与乡村内生性的现代性的建立过程,也是当代全球城市化大潮中一个外源性的扩散涟漪.城市化过程中展现出的诸多奇妙现象,既受到中国城乡的内在经济、社会和文化结构的影响,也受到全球城市和乡村演化中的普遍性逻辑的影响.“在地城镇化”是对快速城市化诸多失衡和变异的一种纠正,三个关键词——在地、城、镇分别对应城市与乡村的三个特性——在地性、城市性和二元性的重建与修复.这三个特性几乎是全球所有城市和乡村在长期演化和短期突变中普遍存在的.因此,“在地城镇化”既是中国新型城镇化的一种选择路径,也是对城市与乡村发展哲学的一种思考模式.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对回应气候以及山地城镇的建筑设计进行有关的介绍,接着主要是对山地城镇在建筑设计中如何更好地回应山地气候进行建筑设计进行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5.
视觉景观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视觉景观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在2个对立学派的基础上形成视觉景观质量评估。客观主义者或物理学派(基于专家的方式方法)认为视觉景观质量是其自身物质特性的内在表现。主观主义者或心理学派(基于个人的方式方法)认为景观美是客体或视觉媒介和观察者的相互作用。如照片、草图、模型、三维可视化等景观表达可以协助实施现场或遥感评估。评估方法包括例如明智的配对比较法、分类法,还有其他分级或排序法。大多数的研究脱离现实环境而实施,容易忽视人们动态地感知世界。在虚拟现实影院里,景观身临其境的体验为观众提供了自由探索这个虚拟环境的机会。移动增强现实技术的最新发展进一步提供了这种可能:现存环境的影像与被数字可视化的未来变化影像相叠合,如同现场体验一般,从而提供了全方位的感官体验,这将为景观评估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7.
8.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城镇开发建设所占比重很大。山地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如果开发建设没有适度的控制或者没有结合生态保护而进行的话,就等于自掘坟墓。因此,在大规模的山地城镇开发建设时,不能忘了一个重要的建设前提———生态保护。 相似文献
9.
水利与城市发展密不可分,水利工程通过塑造区域整体环境进而影响城市风景的形成与演变。现代水利工程的建设往往对区域环境产生干预和改变,峡江地区特殊的自然条件和社会背景使得这一现象更加凸显,大型水利工程对峡江山地城镇风景系统的影响显著。梳理三峡工程建设前后库区城镇经历从峡江原貌到迁建扩容再到成库后期的影响阶段,分析城镇沿江风景系统在要素、界面、结构和内涵上的演变特征,即风景要素更替与去集群化、弱圈层化;滨江界面推移与弹性转换;江-城-山风景结构多类型化,以及因人成景的风景内涵演化。在此基础上思考总结峡江地区大型水利工程与城镇风景营建的关系,其中的经验与启示对其他类似的山地滨江城镇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高密度空间在山地城镇中普遍存在.经对山地城镇高密度空间的基本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其具有建设高密性、要素聚集性、功能混合性和格局生态性等特征,在山地城镇中承担着重要的功能,是山地人居环境的典型空间形态.在分析了山地城镇空间的基本格局及高密度空间的形成过程,得出在受到自然条件约束下,山地城镇空间往往形成了大集中、小分散的空间结构,并逐渐演变成了集核型、线型和面状高密度山地城镇空间格局;在自然、社会、技术、政策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了山地城镇空间的高密度集中与分散的有机统一.探讨了山地城镇高密度空间的成因及其作用机制,并根据山地城镇高密度空间存在的功能布局单一化、过度高密度开发、交通拥堵状况突出,以及山水环境遭到破坏等现状问题,提出了优化功能分区与布局、强化高密度开发的合理性、构建畅通的绿色交通体系、完善一体化的地上地下空间,营造山水化的景观系统等空间优化路径与策略. 相似文献
11.
12.
13.
山地面积占全国土地面积的2/3以上,山地城镇占城镇总数的近一半。山地是河流的发源地和平原的生态屏障,其生态环境的状况关系到下游和平原地区的安危。该文对山地城市现有空间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取利弃弊,从建设山地城市特色出发,结合城市规划的原则,注入城市规划的理论提炼而成。十堰市是一座年轻的现代化山城,大力倡导具有山地城市特色的组团空间布局,追求组团布局与环境的贴切、显山露水(透绿)、与山水环境协调,探求空间布局与环境美景的综合统一,创造具有地方特色和时代风貌的新山城。 相似文献
14.
山地城市建设中所产生的边坡因其位置的特殊性,在进行治理及景观设计时,都应当与一般的公路边坡区别对待。从用地紧张、建筑风格和景观设计中的视觉原理三个方面讨论了山地城市中边坡景观治理的特殊性,并以典型的山地城市重庆市区内的一些边坡景观为例进行了分析,提出山地城市边坡的景观治理模式:适当采用景观硬性治理,根据行人和车辆的不同视差视野综合分析确定构图单元,以及结合山地城市的建筑风格注重边坡景观的立面效果。 相似文献
15.
16.
城市公共空间是复杂系统并表现出复杂性问题.但在传统老三论的影响下,人们曾错误地将复杂性与复杂性问题混为一谈,甚至试图将复杂性导致的随机性结果排除在理性思考之外,这些都直接或间接造成了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在城市公共空间的营造、建设及管理中的许多问题.而复杂系统科学理论告诉我们,复杂性是促成系统演化、发展、直至涌现的必要前提,消除了系统的复杂性也就意味着系统的消融.因此,在理解复杂系统科学理论的基础上,对西南山地城市公共空间系统的复杂性与复杂性问题做出深刻探讨. 相似文献
17.
山地城市排水管道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了山地城市排水管道系统的特点,探讨了管道敷设方式、坡度与流速、管材选择及落差处理构筑物等方面的设计问题,提出了山地城市排水管道的设计目标及方法。 相似文献
18.
研究表明,山地城市雨洪与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密切相关,而提升雨洪灾害的适灾能力建设已成为应对山地城市次生灾害频发的迫切诉求。以灾害链相关理论为支撑,围绕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3个灾害链关键要素,分析、归纳山地雨洪的灾害链及其链式的灾害演化关系和灾变路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灾害链断链”和“城市空间减灾”2个层面的雨洪减灾规划策略,从而达到降低雨洪灾害链频次,减少灾情放大,增大城市安全性的目的;进而以巫山早阳组团城市设计为例,探讨雨洪减灾规划策略的实践应用,以期为山地城市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提供相应的理论指导与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19.
基于GIS-网络分析的山地城市公园空间可达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空间可达性是影响城市公园布局合理性以及服务效能评价的重要因素.基于网络分析法原理和GIS技术平台,将道路抽象为线,建立城市道路拓扑网络,以公园入口作为网络分析的源点.以山地城市——重庆市万州区为例,从城市空间形态、总体布局与行政分区方面研究了城市公园的空间可达性和服务状况,总结出城市公园空间可达性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措施,为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以及城市公园空间分布格局的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