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0Cr17Ni4Cu4Nb钢制叶片的热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Crl7Ni4Cu4Nb马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经过固溶和二次时效处理。可满足叶片所需的力学性能要求。试验结果表明该钢对热处理温度的要求相当敏感,晶粒度对其疲劳性能略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3.
以0Cr17Ni4Cu4Nb不锈钢底座为研究对象,通过工艺试验方法获得了既满足力学性能要求又满足畸变量控制要求的真空固溶时效工艺。结果表明,采用1060 ℃×1.5 h固溶,油冷+460 ℃×4 h时效,空冷处理后的工件可达到技术要求,即抗拉强度≥1420 MPa,硬度≥42.5 HRC,安装面平面度≤0.5 mm。此外,在真空淬火炉中可通过调节淬火油温度,延长充气预冷时间等措施实现尺寸控制。 相似文献
4.
5.
4Cr14Ni14W2Mo不锈钢气体渗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渗氮用钢一般采用w(C)=0.15%~0.45%的普通合金结构钢,只有在腐蚀性较强的介质中工作,且要求高耐磨性、高强度和韧性时,才采用各种类型的不锈钢。4Cr14Ni14W2Mo钢属于中碳奥氏体热强不锈钢,在航空 相似文献
6.
采用宏观检验、微观检验、力学性能测试和X射线衍射分析等手段,分析了0Cr1 7Ni4Cu4Nb不锈钢小轴产生淬火裂纹的原因.结果表明,不锈钢小轴上的淬火裂纹具有沿晶界分布、尾部比较圆钝的特征,属于典型的纵向裂纹,原材料中存在严重的非金属夹杂物是引起淬火裂纹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半奥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0Cr17N i7A l钢在实际应用采用A TH进行热处理时零件硬度不均的现象进行分析,证明该材料经过T处理后的冷却方法,对硬度有较大的影响。实践表明,T处理后采用冰水冷却并保温,不仅能有效提高零件硬度,而且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便于控制、成本较低、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半奥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0Cr17Ni7Al钢在实际应用采用ATH进行热处理时零件硬度不均的现象进行分析,证明该材料经过T处理后的冷却方法,对硬度有较大的影响。实践表明,T处理后采用冰水冷却并保温,不仅能有效提高零件硬度,而且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便于控制、成本较低、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9.
钢气体渗氮产生的常见缺陷分析及补救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体渗氮是我厂常用的热处理方法,质量一直比较稳定。但在实际生产中也常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如时常会出现渗氮后表面硬度低或硬度不均匀、渗氮层深度不够、渗氮层起泡剥落、渗氮层金相组织不合格等缺陷。因渗氮周期长,影响因素多,操作人员多,所以分析出现缺陷的原因比较困难。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现将影响渗氮件的常见缺陷的产生原因及补救措施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提高17-4PH马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的表面硬度及耐磨性。方法 采用光纤激光器对17-4PH不锈钢进行激光气体氮化,采用不同激光功率在其表面制备渗氮层。利用光学显微镜(OM)、电子扫描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等设备分析渗氮层的显微组织和相组成;借助显微硬度仪测试渗氮层截面深度方向的硬度;采用多功能摩擦磨损试验机测试基体、渗氮层的摩擦学性能,并通过SEM分析磨痕形貌,揭示基体与渗氮层的磨损机制。结果 在渗氮前样品组织为回火马氏体,经激光渗氮后样品表面形成了由板条马氏体组成的熔化区和回火马氏体组成的热影响区构成的渗氮层。经渗氮后,样品的硬度均得到提高。在激光功率3 000 W下,渗氮层的表面硬度最高,达到了415HV0.2,约是基体硬度的1.2倍,渗氮层的硬度随着深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在深度为2.6 mm处其硬度与基体一致。在回火马氏体向板条马氏体转变的相变强化,以及氮原子(以固溶方式进入基体)的固溶强化作用下,提高了渗氮层的硬度。经渗氮后,样品的摩擦因数均高于基体,但渗氮后其磨损量相较于基体有所减少,在激光功率3 000 W下,其磨损体积最小,相较于基体减少了62%。在激光功率2 500 W下马氏体转变不完全,在激光功率3 500 W下渗氮层出现了裂纹,都降低了渗氮层的硬度,其耐磨性也随之减小,且都略低于在3 000 W下。磨损机制由渗氮前的以黏着磨损为主,转变为渗氮后的以磨粒磨损为主。结论 在17-4PH马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表面进行激光渗氮后,其表面硬度和耐磨性均得到提高,在激光功率3 000 W下制备的渗氮层具有较高的表面硬度和优异的耐磨性。 相似文献
11.
12.
研究了不同Ni含量的0Cr17Ni4Cu4Nb不锈钢在1040℃固溶后油冷和炉冷(均进行480℃时效,分别表示为OC、FC试样)两种热处理工艺下的力学性能和微观组织变化规律,通过力学性能测试、SEM和TEM观察,探讨了Ni含量对力学性能和富铜相析出的影响.研究表明:FC试样的强度由于炉冷过程中析出了粗大的富铜相而显著低于OC试样的;随Ni含量的提高,两种试样的强度均增加,但差距在缩小,其原因是炉冷过程中析出的富铜相尺寸逐渐细小,表明Ni可以提高了Cu在γ相区的溶解度,延缓了固溶后炉冷过程中的富铜相析出;随时效温度的提高,不同Ni含量试验钢的强度降低,且Ni含量高的试验钢强度降低更显著;随Ni含量的提高,时效过程中富铜相的形核速率和长大速度增加,表明Ni降低了Cu在钢中的扩散激活能. 相似文献
13.
14.
针对0Cr17Ni4Cu4Nb不锈钢锻造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锻造裂纹,对原材料和锻造工艺进行分析发现,产生裂纹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材料内部组织中的δ铁素体含量超过一定量时,会极大地降低材料的锻造塑性,使得变形抗力增大;当变形量逐渐增加到一定量时,裂纹开始出现,并且随着变形量的增加裂纹越来越严重。研究结果表明,在使用该材料时,需要对原材料进行铁素体含量检查并加以控制,铁素体含量要求20%,符合CB/T 1209—1992 F7级以上标准,保证该材料良好的热加工工艺塑性;毛坯粗糙度要求达到Ra=1.6~0.8μm以上,预热锻造工具,严格控制每一火次的锻造变形量,以满足锻件的设计和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5.
通过透射电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光学显微镜等显微组织分析及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不同固溶温度、时效温度及其冷却方式对0Cr17Ni4Cu4Nb不锈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演绎了该不锈钢大型锻件的热处理工艺。结果表明,以1040℃固溶处理,0Cr17Ni4Cu4Nb钢可获得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固溶后采用油冷,钢的强度最高,塑性较好;时效冷却速度对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较小,采用480℃时效空冷既能满足强度要求,也能保持理想韧性。该钢的最佳热处理工艺为1040℃固溶(油冷)+480℃时效(空冷)。 相似文献
16.
利用脉冲直流辉光等离子技术,对1Cr11Ni2W2MoV马氏体热强不锈钢进行不同工艺参数的离子渗氮。利用光学显微镜、显微硬度计、XRD对渗氮层的显微组织及硬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所选用的离子渗氮工艺参数下,1Cr11Ni2W2MoV钢渗层只由扩散层组成,渗氮温度≤560℃时,渗层主要由固溶N原子的α相组成,并伴有少量的γ'-Fe4N和CrN析出;随着渗氮温度的升高和渗氮时间的延长,固溶N原子的α相逐渐转变成γ'-Fe4N相,当处理温度达到590℃时,渗层主要由γ'-Fe4N和Cr N组成。离子渗氮后渗层的表面硬度较未渗氮前有显著的提高,在一定范围内,渗层的表面硬度和渗层深度都随着渗氮温度和渗氮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渗层硬度梯度分布也随着渗氮时间的延长变得平缓。 相似文献
17.
采用等径转角挤压(Equal Channel Angle Pressing,ECAP)工艺在室温下对0Cr17Ni4Cu4Nb不锈钢进行单道次冷变形。通过力学性能测试、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X-射线衍射和差热分析等方法,研究了ECAP变形对0Cr17Ni4Cu4Nb不锈钢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ECAP变形,组织内的板条马氏体受到了大剪切力的作用,扭曲变形并被拉长,且变形有利于过时效时马氏体组织的分解;ECAP变形使大部分区域的马氏体板条碎化,但碎化不均匀,未完全碎化的板条发生了细化;ECAP变形促进了组织内奥氏体的形成,且变形有利于组织回复和促进相析出。ECAP变形使合金强度大幅提高,但塑性下降,均匀塑性变形能力变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