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移动互联网时代新乡村发展与乡村振兴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阐述移动互联网时代城乡数字鸿沟缩小、城乡互动方式革新以及城乡社会参与度增强等新发展趋势,呈现新趋势下乡村发展的新现象和新问题。针对现象与问题提出,新时代的乡村振兴需要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的力量与机制协同促进乡村高质量的内容生产,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转型。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乡村振兴实践与"十四五"规划需要关注的方面。 相似文献
2.
3.
本文由国外提出的“慢城”发展模式,创造性的提出了“慢村”的理念。本文在“慢村”理念的指导下,从乡村景观设计入手,总结和归纳了几条在进行农村景观设计时应当注意的原则。并通过实例,阐述了这些原则的运用方式。 相似文献
4.
本文由国外提出的“慢城”发展模式,创造性的提出了“慢村”的理念。本文在“慢村”理念的指导下,从乡村景观设计入手,总结和归纳了几条在进行农村景观设计时应当注意的原则。并通过实例,阐述了这些原则的运用方式。 相似文献
5.
6.
7.
由“村外人”到“新乡贤”的乡村治理新模式——以H省G村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二元背景下传统村落人口外流,导致在乡村保护与发展中内生动力不足。而同时,随着城乡壁垒的弱化,一批走出去的"村外人"带着新资源,抱着乡土情怀重返故里,成为传统村落复兴的契机。本文基于乡村精英和乡村治理的"公"、"共"、"私"领域等理论基础,以传统村落H省G村为案例,深入剖析了乡村治理中"村内人"和"村外人"的互动关系,并指出回流的村外精英拓展了新的社区关系资本,具有积极作用,但同时也面临着现实困境。研究依据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的具体行动,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困境的建议,包括塑造"新乡贤"文化,建立"新乡贤"议事平台,分工协作等,对创新乡村治理模式、复兴传统村落的发展建设,以及拓展乡村规划的理论视角等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川南地区散村存在规模小、布局散、资源集约效益低等问题,具有向集聚发展的客观需求和政策导向。基于川南现状新建聚居点的田野调查,分析、归纳新建聚居点自然生态格局破碎、农旅产业联动不足、原真人文环境衰落等现状问题,结合川南自然人文特征,提出村景一体的生态格局农旅融合的生产空间产居一体的生活空间3个聚居点空间重构策略,从而实现三生空间的融合发展。并结合宜宾市银星村聚居点规划实践案例进行实证研究,以期对川南乡村聚居点空间重构提供理论与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9.
污水处理“碳中和”运行能耗赤字来源及潜能测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中和"运行是污水处理技术今后发展的必然。剩余污泥固然可以作为污水处理运行能耗自给自足的重要来源,但是剩余污泥的多寡又取决于进水中有机物的含量。在有机物浓度普遍偏低的我国市政污水处理厂,单靠剩余污泥转化能源显然难以满足全部运行能耗。本研究测算表明,利用污水处理厂出水作为水源热泵制冷、制热,或通过在主要处理单元上设置光伏发电组件可以产生非常可观的热量或电能。水源热泵只需使用不到15%的处理水量便可以满足至少50%以上的运行能耗,完全可以弥补因剩余污泥转化能源不足而形成的能源赤字。相形之下,光伏发电可获得的能量则显得有些"微不足道",仅能满足约10%的运行能耗。这表明,我国市政污水处理厂通过剩余污泥转化能源和污水源热泵方式一般就可以满足"碳中和"的运行目标。 相似文献
10.
郭芒 《建设科技(建设部)》2022,(12):33-36
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多年发布“三农”工作一号文件。本文梳理了现有城市与乡村经营的相关研究,从物质空间建设到乡村运营范畴,尝试阐述溧阳市及溧阳经济开发区乡村建设的“乡村经营”工作方式。聚焦牛头山村相关经验,总结其在政府撬动、社会资本跟进与长效管控机制等方面的方式与创新,为其他地区的乡村振兴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1.
从新农村建设到乡村振兴的广东省实践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的规划建设在我国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意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美丽中国的关键一环。通过对乡村政策的梳理,整体分析了国家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到“乡村振兴”政策演进的脉络和要求,从广东省的层面剖析了乡村规划建设政策推进的全过程,重点分析了从乡村规划编制到乡村振兴实施路径的实践探索。提出,广东省的乡村建设实践在村庄规划编制、乡村特色挖掘与塑造,以及共建共享共治机制等方面都有重要经验,形成了一系列可推广的新农村“组合抱团”规划建设、规划设计建设运营一体化建设、以“道”兴村的模式。同时指出,未来乡村振兴应该结合文化、产业进行更多的思考和总结,实现真正的城乡融合和美丽乡村。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我国农村建设的脚步也随之加快。为适应现代生活和生产方式,就需要对传统的乡村面貌加以改善,对乡村景观加以规划。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我国农村建设的脚步也随之加快。为适应现代生活和生产方式,就需要对传统的乡村面貌加以改善,对乡村景观加以规划。 相似文献
14.
15.
在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乡村建
设的持续推进带动了乡村人居环境的改善,
乡村治理的丰富实践开拓了乡土经济社会运
行的新思路。本文以乡村建设活动中涌现出
的乡村治理参与主体的组合结构与组合力量
作为分类的基本依据,构建全谱系的乡村治
理类型和模式,通过对13种模式所对应的典
型个案进行实证分析,剖析乡村治理主体的
基本特征与行为逻辑。案例表明,现阶段大
多数乡村通过外力型路径达成治理目标,内
生力量的匮乏导致乡村问题难以得到根本解
决,也难以建立长效机制。基于对不同治理
类型的路径与成本的分析,总结乡村治理模
式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为中国乡村治理
提供可供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17.
《Planning》2019,(7):116-117
雄安新区承担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新发展理念创新示范区和盘活中国经济战略布局三大历史使命,创新是其实现突围和完成三大历史使命的第一动力和唯一路径。雄安创新生态系统的创新主体包括创业企业、领军企业、政府、风险投资/金融机构、高校/科研机构。其中,创业企业是生态创新系统的基石,领军企业是促进生态链形成的主力军,高校/科研机构进行教育对接、技术研发和技术转移,风险投资/金融机构为创新和成果转化提供资金支持,政府为创新提供激励机制和制度保障。雄安新区要打造领军企业-创业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企业、风险投资/金融机构-企业三大创新生态链,促进创新主体之间实现角色转换,促进创新要素自由流动和协同发展。构建雄安新区创新生态系统,一要破除政策性束缚,吸引资源集聚和流动;二要培育开放包容的创新文化;三要借力"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整合资源,提高国际化水平。 相似文献
18.
文章立足于安徽新农村宅间环境的实际情况,借鉴其他地区新农村建设宅间环境的做法和经验,剖析安徽省当前新农村宅间环境存在的问题,就安徽新农村宅间环境发展的现实性、针对性和地域性等问题展开探讨,探索符合安徽特点和时代要求的新农村建设居住区宅间环境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9.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对整个工程建设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一些新的施工方法、新材料的应用,迫切需要适应新形势的建筑施工管理方法。文章对工程施工管理的基本概述与创新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20.
结合上林县城镇建设现状,分析其农村小城镇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其小城镇建设和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