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丰富的自然体验与感知有利于发挥绿地的健康效 益,明确影响滨江人群自然感知及感知复愈性的景观环境要素 对于精细化提升公园绿地环境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以典型沿江 型湿地公园上海后滩公园为例,采用游客受雇佣拍摄法,获得 景观环境感知特征数据及感知自然程度和感知复愈程度评分数 据,探索与人群自然感知及感知复愈性相关的公园绿地景观环 境影响要素。研究发现:1)场景内存在水体、植被物种丰富度 越高、视觉主体植被健康程度越高、场地的整洁程度越高、无 硬质铺地道路或道路类型为线性延伸路径,对人群的自然感知 程度和感知复愈程度更有利;2)场景内有动物出现、人工修剪 痕迹更少会显著提升人群对自然的感知程度,但与人群的感知 复愈程度相关性不显著;3)场景内的土地裸露度会负向影响 公众在自然中的复愈感受,而对人群的自然感知程度无显著影 响。基于以上研究结果,对沿江型湿地公园景观环境提出设计 优化建议:1)增加水体要素;2)提高植被物种丰富度;3)提高 场景整洁度,降低土地裸露度,同时也须避免对植被的过度修 剪;4)营造丰富生境,提高野生动物多样性及其可观测性。  相似文献   

2.
段诗乐  林箐 《中国园林》2022,38(1):38-43
古代银川具有城郊一体的区域风景系统.通过文献考证与空间复原,解析银川传统区域风景系统的构成与特征.以山水格局与灌溉水网为基底,历西夏、明、清的经营,银川形成了包含山水风景、灌区风景及城内风景3个层次在内的区域风景系统.远郊集宫、陵、寺、塔、渡为一体,近郊汇聚了湖塘、园林、桥梁和渠庙之景,城内侧重防御、楼塔与园林的营建;...  相似文献   

3.
中国具有山、水、田、城一体的国土景观,维护并 发展其景观多样性是多学科密切关注的重要课题。选取“山 水斗城”温州为研究对象,借助国土景观的研究方法,在简析 区域传统人居环境营建历程的基础上,从自然山水、水利建 设、农业生产与城乡营建4个方面进行了区域景观系统的分层 解析,归纳了包含总体格局与城邑景观2个尺度的传统人居环 境景观体系,完成了大规模工业化与城市化以前温州传统人居 环境及其景观体系的多层级、多尺度系统性研究。针对当下温 州城乡发展中的诸多问题,总结出区域传统人居智慧中保护为 先、择要修复、解译调适、古今相承四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景观再生视野下江淮传统圩田生态智慧的继承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圩田作为整体人文生态系统,是江淮地区重要的传统生态智慧。现如今圩区新城建设面临着洪涝风险加剧、生物多样性降低和传统聚居模式不再适用等多种难题,亟待传统生态智慧的重新引介与适应性发展。梳理总结了传统江淮圩田系统景观再生的动力学机制,提出圩田系统包含水、地和人3个维度,其实现景观再生的关键是经济-环境-社会系统的耦合及产生的综合效益。圩区新城建设应致力于保护圩田系统耦合关系的物质载体及其空间格局,重新建构系统新平衡。以安徽舒城杭埠新城为例,提出适应新语境的再生规划设计策略:1)倡导基于圩田系统的低影响开发;2)发挥圩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3)建设依托圩田空间结构的开放居住组团,为传统生态智慧在当代的再生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区域城镇风景特征与自然基底、历史进程、产业、人文等密切相关,梳理传统城镇风景要素及其空间分布、组织特征,对当代语境下的地域性城镇风景体系重构具有重要的指导与借鉴意义。川江流域城镇地处峡江地带,属典型的山地城镇,加之受悠久的演进历程和地域多元文化影响,其城镇风景极具历史及地方性特征。通过对方志、文集、诗歌等文字记载和相关图画资料进行量化统计、图文对照分析,梳理川江流域传统城镇风景要素数量、类型及位置分布;同时借助HGIS技术对城镇古代舆图、城图等进行地理信息的空间表达。归纳宏观视域下风景分布与山水构架的耦合关系,以及城镇及周边视域下城镇与风景互为补充和参照的融合关系。为构建多元的城镇风景要素、强化地方山水格局、促进城镇与风景协同发展等提供研究方法探究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梁伟 《中国园林》2024,40(6):117-123
分水墩是一种古代江南地区人工堆筑的水利设施,常 位于河道交汇处的水中央。其既有导航、阻水、分水等实用功 能,又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人居观念等人文信 息,是一种水利遗产和景观遗产。基于田野调查、社会访谈、 历史文献检索和历史影像考证,分析分水墩遗迹的总体建置沿 革、空间分布、文化内涵和理景理念、理景特征。得出分水墩 理景擅于使用巧营人文节点的点景方式,融合“临近远借、登 高远眺”的借景和造景手段,营造出“捍控水脉、耸秀中流、 豁目开襟、聚景凝萃”的理景特征。这种将实用功能与景观创 造融为一体的营建方式,体现了江南水利遗产特殊的理景智慧 和赓续传统,折射出古人统筹全域环境,以点睛关键地段,提 振人居聚落整体景观格局的全局理景思维。这是对中国景观遗 产研究对象的一次补充完善,对认识和研究水利遗产中包含的 传统风景园林理景理念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地域性景观的思考——生长的中国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地域性景观的角度出发,以北京延庆世园会中国馆周边景观的设计思考过程为分析对象,思考地域环境特征对人类生存发展、行为习惯、生活需求、文化传统等形成的影响。其着眼点是中国馆在环境中的整体关系和意向表达,关注景观与建筑的衔接与生长共融问题,探索人为景观与自然景观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以及人文精神在设计中的主旨选取和意向转化,其目的是通过剖析中国馆景观方案的创作过程,研究如何围绕地域性特征,将设计中的各要素统筹起来,形成有机的、典型的、和谐的整体。  相似文献   

8.
日本自2004年《景观法》颁布后,在跨尺度、多类型的区域景观规划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能够在中国国土空间规划逐渐重视跨越行政边界且尺度较大的生态空间体系构建的背景下,从风景园林学科的视角为中国区域景观的规划、协调、管控提供启示。着眼于日本区域景观,在对区域景观的概念进行解读、厘清、对比后,分析了日本区域景观规划的定位与目标、内容构成及协调管控机制。同时结合关门海峡区域景观规划实例,具体分析了规划的背景和沿革、管控方针和内容,以及多元协作协商、活动支援机制等。基于日本区域景观规划的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得到了有关法律法规、国土空间、规划管控、多方协调、公众参与5个方面的启示。旨在为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涉及区域景观的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三峡人居空间景观的生态特质是库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科学总结其生态经验,对"后三峡时期"库区人居环境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通过对其山水环境、簇群人居、滨江岸线和多维绿地4个方面景观生态特质的提炼,分析三峡人居景观与特殊自然环境的系统耦合关系,识别山水关联、簇群交错、蓝绿网络、复合格局主导的景观生态模式与特征.结合三峡...  相似文献   

10.
太行八陉是中国古代陆路交通线路与线性文化遗产的 典型代表,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们在陉道沿线设置关隘驿 站、营建聚落、发展农业,形成了自然环境与人工营建高度融 合的传统景观体系。通过梳理太行八陉的历史脉络、空间落位 和景观价值,从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2个维度系统性探究陉道沿 线的传统景观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太行八陉沿线的传统景 观体系,明确了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观相互影响、耦合协调的陉 道沿线传统景观营建逻辑与人居环境营建智慧,以期从新的视 角为陉道沿线地区传统地域景观的转译复写和社会经济可持续 发展提供有效助力。  相似文献   

11.
泉水聚落因其地理条件与自然环境,形成了独特的泉水系统,进而深刻影响了聚落体系与环境、聚落规模与形态、聚落空间与肌理等各方面。洪范池泉群作为济南十大泉群之一,其中浪溪河流域泉水分布众多,泉水聚落分布密集。选取与泉水关联度高的4个典型泉水聚落,分析其自然格局与三生空间、聚落形态与街巷肌理以及泉水系统与利用方式,识别泉水聚落的地域性景观。研究发掘了浪溪河流域泉水聚落地域性景观背后所蕴含的相地选址、泉村相融、水巷交织、畔泉而居、系统关联以及交融互利的生态智慧,这种敬畏自然、顺应环境的生态哲学是泉水聚落传统人居环境维系的本质与核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