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潘莹  范佳伟  施瑛 《新建筑》2024,(2):40-45
被誉为“广东第三大水利枢纽”的雷州滨海洋田区,经过历代水利开发与围海造田,建成了集防洪、防潮和灌溉于一体的综合水利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孕育出独特的传统聚落景观。以水利开发为视角切入,从时空上对滨海洋田区的水利发展历程和水利系统结构进行梳理,将其分为三大发展阶段和四大功能结构单元;进一步从宏观聚落空间分布、中观聚落景观格局和微观居住地景观特征进行多层级分析;最后从“人-地-海”互动关系揭示了滨海洋田区传统聚落景观的形成机制,为区域内传统聚落的保护和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2.
城市绿地在构建城市自然生态系统和文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凸显城市风特色和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研究以规划具有域特色的城市绿地系统为目标,以贵州松桃苗自治县为例,通过剖析松桃原生苗寨景观特征提炼传统地域乡村聚落景观意象并将之转化为市绿地系统空间形象,以物境重构和情境转换主要手段,从空间格局和空间内涵两方面提出造松桃县城绿地系统空间形象的规划对策,探基于传统地域乡村聚落景观的城市绿地系统规方法和途径。实践表明:历经千百年自然选择聚居营建演化形成的传统地域乡村聚落景观,具地域自然生态特征和人文生态内涵,由此形的景观意象是人们对地域聚居环境的共同"心图式"和"记忆地图",以此为凭规划城市绿系统是对地域特色"生活语法"的尊重和传承是改变"千城一面"困境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试论佛山松塘传统聚落形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山松塘村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聚落形态独特,不仅具有岭南地区广府传统聚落的典型特征,而且因其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深厚的人文内涵而呈现独特的文化地域性格。文章从风水形势、景观格局、布局模式和民居形制四个方面探析松塘村的聚落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4.
先人在长期的水灾害斗争及水资源管理的过程中,不断适应和改造城乡水系统,积累了许多具有生态价值的生存经验,形成了富有地域特色的聚落水适应性空间格局。基于区域与城镇尺度,从区域水文条件、防洪需求和水资源约束三个方面,以台儿庄古城为例,对传统聚落水适应性空间格局进行归纳和分析。传统聚落水适应性营建思想中所蕴含的生态智慧与生存的艺术,将对当代城市建设与遗产保护产生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胡紫玥  曹伟 《园林》2024,(2):46-54
水乡古镇是具有独特景观特征的传统聚落景观,承载和传承乡土文化。景观基因识别理论在挖掘传统聚落景观特征与历史文化特质研究中具备系统化、科学化的分析评估途径,有利于实现对传统聚落景观的有效保护与开发。以焦溪古镇为例,引入景观基因识别理论,对其隐性和显性景观基因总结评估,并构建焦溪景观基因图谱,从环境和村域两个尺度挖掘景观基因结构特征,从山水格局、生态智慧和布局营建三个角度总结景观特征。结果表明:(1)环境尺度上,焦溪水乡古镇具备三山两水的环境格局,同时保留了较为完整的商贸城镇的空间结构特征,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2)村域尺度上,焦溪景观基因点分布集中形成两条核心廊道,构成“桥—河—街—弄—圈门”的独特结构,但是部分景观部件存在损毁、不存的现状;景观基因类型丰富,涉及生态、生产、生活,组成“山—河—田—村”自然格局。未来水乡古镇研究体系的完善和构建仍需要持续广泛的合作和深入研究,为水乡古镇的保护和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谭敏洁  郭巍  蒋鑫 《风景园林》2020,27(1):70-76
由流域水系冲击作用形成的河谷盆地往往具有较为封闭的地域环境,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将其转化为独特的乡土景观。以浙江省浦阳江中上游河谷盆地乡土景观为研究对象,依据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将研究区分为湖区和畈区2种景观类型,同时基于风景园林学的视角,分别从自然基底、农田水利体系、聚落体系层面阐述2种景观类型的构成要素和空间格局特征,并通过典型的聚落样本进一步揭示了各系统层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乡土景观格局与乡土景观过程的耦合关系机制。  相似文献   

7.
王越  宋凤  任震 《中国园林》2022,38(6):63-68
大运河山东段是运河的中枢河段,其中德州、聊城段地处黄河以北,为著名闸河,解决了运河通航的关键技术问题,也承担漕粮仓储、盐运等重要职能。以水利景观的复合属性为切入点,选取大运河德州、聊城段为研究区段,从水利系统和聚落景观体系两方面探讨其主要特征。首先从运河水系、阻滞单元、调控单元和传输单元四方面研究水利系统构成与运行机制,梳理了以弯代闸、龙形水势的德州段与闸河聊城段的水利景观特征;再从聚落类型、城水关系、支撑体系、空间格局与园林景观五方面探讨水利建设影响下的聚落景观体系特征,从而挖掘运河水利景观的组成、特征、运行机制与风景营建智慧,为运河文脉传承、风景保护与再创造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本文选取嘉湖湖荡区的传统聚落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野调查、文献整合与图像分析的研究方法,从聚落所处的水环境角度出发,对区域整体聚落分布格局与聚落单元景观格局两个尺度进行分析,发现其具有“聚落顺水而布,水随聚落而变革”、景观节点与水关联度高的特征。并对景观成因机制进行研究,发现嘉湖湖荡区传统聚落景观特征的形成是对低平水网环境的适应、水利与水运交通的促进、受思想文化与产业发展等多方面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9.
区域自然山水对营造诗意的栖居环境具有根本性作用,探究传统智慧中基于自然山水格局的都市区域景观营造的理论方法至关重要,隋唐长安都城区域景观是综合性、区域性考虑的典范。首先研究关中自然山水空间内外层次与组织结构,然后将研究区分为外圈边界关隘层、中圈水利农田层、内圈城市本体层,从结构、模式、分区、选址、朝对关系、借景、轴线等角度讨论结合关中自然山水格局的区域景观营造方法。研究所得结果显示:山、塬、原、滩、河嵌套穿插的山水空间,4类关隘景观,6类水利农田景观区,"高敞-六爻"模式的空间规划原则,以南山为阙的朝对关系,融合南山峰谷与功能需求的非均衡复合轴线景观等。对隋唐长安都城区域景观营造与自然山水和谐统一的方法措施进行研究,以期有助于区域空间规划等的实践。  相似文献   

10.
城镇建设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地域文化特色的传承与发展,而当地的传统聚落为特色城镇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因此对传统聚落景观的研究十分必要。川南苗族传统聚落分布于四川盆地南部,因其历史悠久、保存完好而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选取泸州市叙永县木格倒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测绘、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形式,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定量与定性研究法,从聚落选址、空间布局、建筑及园林景观等方面对聚落景观进行研究,由此归纳出川南苗族传统聚落景观特征。研究结论以期为保护和利用川南少数民族传统聚落、城镇建设中传承川南少数民族地域特色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1.
梁伟 《中国园林》2024,40(6):117-123
分水墩是一种古代江南地区人工堆筑的水利设施,常 位于河道交汇处的水中央。其既有导航、阻水、分水等实用功 能,又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人居观念等人文信 息,是一种水利遗产和景观遗产。基于田野调查、社会访谈、 历史文献检索和历史影像考证,分析分水墩遗迹的总体建置沿 革、空间分布、文化内涵和理景理念、理景特征。得出分水墩 理景擅于使用巧营人文节点的点景方式,融合“临近远借、登 高远眺”的借景和造景手段,营造出“捍控水脉、耸秀中流、 豁目开襟、聚景凝萃”的理景特征。这种将实用功能与景观创 造融为一体的营建方式,体现了江南水利遗产特殊的理景智慧 和赓续传统,折射出古人统筹全域环境,以点睛关键地段,提 振人居聚落整体景观格局的全局理景思维。这是对中国景观遗 产研究对象的一次补充完善,对认识和研究水利遗产中包含的 传统风景园林理景理念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杨建辉  周庆华 《风景园林》2020,27(11):35-41
受自然地理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陕北地区形成了自成体系、特征鲜明的窑居聚落水利风景。从地域性视角出发,讨论了陕北窑居聚落水利风景的形成机理和基本特征;总结回顾了雨洪管控视角下窑居聚落水利风景营构的传统经验和技术特点;针对不同聚落场地雨洪管控要素布局面临的核心矛盾和具体雨洪管控目标,构建了基于传统智慧并融合现代LID技术的6种典型聚落场地空间的水利要素布局形式;提出了陕北窑居聚落水利风景的保护策略并开展了水利风景营构规划实践。  相似文献   

13.
张宜佳  郭巍 《中国园林》2021,37(4):93-98
古代福州是中国传统城市设计与山水自然系统完美结合的典范。在山、水、城一体的城市结构下,古代福州水系的运行方式体现了城市水系作为自然水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但在近几十年快速城市化过程中,这种协调的格局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以福州江北城区为例,通过城市水系对城市格局、城市水利、城市景观和城市文化4个方面的影响来分析清末时期城-水适应性,并与现代时期城-水适应性演变进行对比。最后针对现代城市发展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将传统城-水适应性转化应用于当代语境下的山水人居建设,为其他沿海水网型城市规划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江西自古以来便与水相生,历史沉淀出的理水智慧被 国内外学者高度关注与研究。以古城宜春城袁州区内的千古名 渠——李渠为研究对象,进行营建智慧与地域景观表达研究。 通过分析山水环境背景,以此探寻李渠水系统运作机理;梳理 史料文献并总结出理水防灾的营建智慧与管理机制,即“近郊 凿渠,田沟相通”“一渠穿城,分区做功”“蓄泄排布,驯水 有方”“责任分散,集中有序”“修缮运营,沿革共建”,最 终形成“清沥江-城外乡野-蓄水池塘-城内沟渠-秀江”的千年 驯水模式。结合文献中李渠的流经区域、分区特性,以图式语 言法总结李渠在环境营建上对地域空间景观元素的表达所产生 的影响,有助于深入认识中国传统水利营建的智慧和城市水利 的景观格局,以期能对如今城市水利的建设提供一定借鉴,对 古李渠水利与其景观风貌的保存和复原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5.
贺鼎  郑淳之  王子瑜 《风景园林》2023,30(4):115-122
【目的】北京长城沿线区域水环境复杂,在旱涝灾害威胁下长城堡寨聚落形成了类型多样、内涵丰富、价值突出的水适应性景观。对长城堡寨聚落的水适应性景观特征和模式进行总结提炼,以期为山地村镇聚落规划和保护提供参考和启示。【方法】根据降水量、城水距离对堡寨聚落选址进行分析,提出水穿城、近水建城、旱地堡寨3种城水关系类型。【结果】归纳得出聚落为应对旱涝双重威胁、季节性干旱、季节性洪涝3种灾害条件,其水适应性景观相应形成台田模式、坑塘模式、沟渠模式3种景观模式,并总结不同景观模式下的空间模式、调蓄模式、作物类型和礼俗信仰。【结论】北京长城堡寨聚落在复杂的水环境与军事防御等因素的影响下,形成了多样化的水适应景观模式。在传统水适应性智慧的指引下,形成了别具特色的聚落选址布局、旱涝调蓄方式和礼俗信仰。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背景下,研究结果对于长城文化带的保护与发展、中国传统水适应智慧的传承与延续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经过西汉初期“无为而治”的酝酿积淀与武帝时期“崇尚有为”的人居大发展,西汉长安地区形成以都城为核心,苑囿、郊邑、农田相嵌套的圈层结构,而“源泉灌注、陂池交属”的水网系统是贯穿其中的人居发展支撑基础。在分析其依托自然水系立基的优劣基础上,结合二重证据与图示分析,以武帝前后为观察界点,探讨因应地区人居发展的长安地区水系营建。研究表明,在都市水利、漕运水利与农田水利功能目标指引下,以渭南地区凿陂丰水、沿渭地区赖渭穿渠与渭北地区泾洛引灌为重点进行水系建设,展现出在地化营建智慧。各区域因水系而成独特地景格局,结合案例分析,总结因凭水系而成的池苑绮错、邑景依傍、园野辉映的分区理景特征。  相似文献   

17.
蒋鑫  林箐 《中国园林》2022,38(9):34-39
作为古代重要的水利工程类型和人居环境支撑系统,运河不仅满足了漕粮物资的运输需求,沿线区域还形成了以运河水利为支撑的传统风景体系。聚焦于具有代表性的淮扬运河沿线区域,首先梳理阐述淮扬运河水利营建的环境基础与历史演变过程,然后解析运河水利作为支撑系统的整体运行机制与结构单元,最后分别从城郊水利景观、城池园林景观、邑境文化景观3个层面深入探讨运河水利对于淮扬运河沿线区域传统风景体系的渗透影响和表现特征。旨在整体系统地解读运河水利支撑影响下的淮扬运河沿线区域传统风景体系的营建逻辑,以期从新的视角为运河景观的复写和运河遗产的转化利用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8.
嘉陵江是长江水系中第二大支流,空间上连接南北 丝绸之路,是巴蜀地区重要的文化廊道。在典型山地曲流环境 中,其沿线古城蕴含了丰富的山水营建智慧。从自然环境、文 化环境、行政建制三方面梳理了嘉陵江沿线古城的形成基础, 并以上、中、下游8个古城为例,通过历史文献系统梳理及结合 GIS平台的历史地图空间转译,提炼其“山-水-城”景观特征。 具体为“宏观格局把控”方面“巴蜀要冲,控扼形胜”的城市 选址、“襟江带河,群山四望”的山水格局、“江山聚结,生 气聚集”的风水脉络;“中微观空间结构塑造”方面“迎山接 水,不拘一格”的城市空间结构、“依形江山,因地制宜”的 城市功能营建;以及“沿江山集群,南北人文关联”的“跨尺 度风景审美经营”等在地特征,以期为巴蜀文化遗产保护与传 承、西南山地宜居城乡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陈耸  王晞月  林箐 《风景园林》2023,30(10):111-118
【目的】莆田平原传统聚落的生成、发展与水利营建密切相关,并衍生了相应的景观特征。厘清人地系统中传统聚落和水利营建的作用关系,可促进传统聚落的保护利用。【方法】通过史料梳理、实地勘察,结合空间图解、ArcGIS空间分析,从水利系统和聚落的演变过程出发,分析水利系统的结构及其影响下传统聚落的分布特征、形态特征和形成机制。【结果】1)莆田平原水利系统和传统聚落历经了“筑塘蓄水,围塘而居”“截溪筑陂,凿渠引水”“增涵固堤,围海渐垦”3个演变阶段,形成了由防御单元、引水单元、传输单元、调控单元组成的水利系统;2)传统聚落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多个集聚区域,其中水系对传统聚落具有基础性作用,由此形成了堤塘聚落、陂闸聚落、灌渠聚落、河迹聚落、山麓聚落五大类,具有不同的空间分布和形态特征;3)莆田平原传统聚落是水环境限定、水系统建设、水管理调控、水信仰凝聚下综合形成的产物。【结论】揭示了水利营建引导下莆田平原传统聚落的演变过程、景观特征、形成机制,对人居环境营建逻辑的阐释和国土景观多样性的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越  仝晖 《中国园林》2021,37(1):62-67
明清济宁古城水系发达、经济繁荣,是鲁西南最重要的漕运咽喉.以重要运河城市济宁为研究对象,探讨鲁运河影响下济宁古城风景体系特征,具体包括运河水利景观风貌和古城风景体系两部分.其中,运河景观风貌包括泗水、汶水、北五湖、南四湖构成的天然河湖,以及在此基础上通过引水、分水、蓄调系统建立的运河水脊独特水利景观风貌:古城风景体系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